麻花布上染《二十四孝图》,我问三叔,为什么选择如此古老的题材?三叔只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头等大事儿呀!

 

王善利,河北滦南县王东庄一位养马赶车种地的农民,印染麻花布手工艺人,他是陶瓷艺术家东子的三叔,我和东子是好友,所以我也跟着喊他“三叔”。

 

三叔爱玩儿,喜欢玩麻花布印染。他会将《百子图》印染成家里的被子面,会将“年年有鱼”的年画印染到门帘上,会将麻花布用蓝靛染成艺术品《九龙壁》,玩着玩着,就把传统的麻花布印染玩进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麻花布也称抹花布,创意来源于民间剪纸。在很早以前,满族用油纸镂版,以豆粉和石灰调成浆糊,上刮浆漏染白布,待漏印的图案晾干后,将布放入靛蓝的锅里煮染,然后将浆料漂净,就成了漂亮的麻花布。麻花布因用靛蓝煮染,色彩、不褪色,映衬着白色的图案,古朴典雅,是人们制作被褥、门帘、衣裳、幔帐、头巾的好布料。

 

三叔花了很多时间,从茶叶里提炼出茶色素,将茶色的液体沁入棉麻的纤维里,把《二十四孝图》线条化,刻成版,将印染的技艺和茶染的工艺巧妙结合,耗时半年,制作出前所未有的十三米长的茶色麻花布《二十四孝图》。

 

茶,普通人喝茶是解渴;文人墨客饮茶,涤昏寐,助文思,怡情悦性。“禅茶一味”,四字诠释了以茶参禅的玄机。

 

三叔做出的茶色麻花布,较传统靛蓝麻花布,更为低调,暗雅的茶色透着诚实、安定、平稳、收敛、沉静和洗练。

 

《二十四孝图》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元代郭居敬编录,讲述历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后世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麻花布上染《二十四孝图》,我问三叔,为什么选择如此古老的题材?三叔只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头等大事儿呀!”

 

三叔最初做农民是因为要陪不愿意进城的奶奶,他失去了跟城里人相比较而言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享受,他用一生的时间身体力行践行了孝道。

 

马年春节之后,三叔王善利的展览在北京西海48 文化创意园区的普济寺毗卢殿艺术中心公益展出。天气不好,来了很多人,现场签到薄上满满的,签了一百来个人的名字。我可以这样说么?――三叔的低调茶色、三叔的朴实孝顺,触动了现代都市人内心暗藏的柔软,人们愿意在这茶色的温暖中呼应自己的情感。

 

我是这次活动的策展人,办展览是三叔的心愿。74岁的患癌老人,宽厚、仁慈、豁达、热爱生活,愿意向社会无偿传授技艺。西海48文化创意中心的经理聂廷轩女士告诉我,毗卢殿艺术中心2013年修缮完工,三叔的二十四孝茶染展,是毗卢殿艺术中心启用后的首个展览。她说,希望能借着百年古刹的福地,让更多像三叔一样的民间艺人和他们的艺术作品,被公众所了解和认识,民间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三叔的讲座上,中央美院的几名学生,还有一位建筑设计师,要向三叔学习茶染技艺。三叔心满意足。

 

《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本质在于尊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然而,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没能理解“孝”的真正含义,我们觉得养育之情与儿女孝道能够“等价交换”,真的是这样吗?

传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