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在北京,我看见两岸青年在彼此的青春里种下友好的种子”

2025年7月3日,北京这座历史与创新交织的城市再次迎来两岸青年之间的温暖相逢,那就是2025两岸青年峰会。峰会现场,许多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年登上讲台,用他们的语言、故事、记忆与梦想,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期待。在北京,我看见台湾青年与大陆青年相遇的真诚。那么,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又是什么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在北京,我看见两岸青年在彼此的青春里种下友好的种子”_fororder_峰会2.JPG

 

7月3日,2025两岸青年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这次峰会以“携手绘青春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包括主论坛、分论坛、科技文化融合成果展和机器人展示、两岸青年汉服之夜等交流活动。7月至8月,还将举办京台青年交流营、体育友谊赛等30余项系列配套活动。两岸青年共约4000人参加峰会,其中台湾青年总规模约2000人。 

 

峰会现场,来自高雄的青年小郑以清晰有力的语调讲述着他对大陆创业环境的观察。他说,尽管两岸存在政治分歧,但他身边越来越多的台湾朋友选择用脚步丈量大陆。他们愿意来、敢于留下,并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尤其在快速发展的当下,职业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创新产业到传统产业、从科技产业到文化产业......机会无处不在。相对于台湾而言,大陆的网络环境和高速的经济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创业就业。小郑的发言让一位来自台中的设计系曾同学感同身受。她说:“其实,台湾的新闻里从不报道这些细节。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才知道这里发展得很好,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一位来自北京的女生拿着她的汉服设计稿说,那是她根据闽南语歌谣改编的意象设计。我告诉她,我阿嬷也会唱那些歌曲。她抬头看着我,眼神发亮,“原来我们听的是一样的歌。”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根,是我们呼吸之间自然流动的力量,是我们两岸青年沟通的桥梁。

 

“文化艺术交流不是灌输,是互相理解,是‘我喜欢你’,而不是‘你应该喜欢我’。”来自台湾的动画导演薛先生的这句话在我心中久久回响。今年的峰会,文化艺术成了一个柔软却有力的沟通主题。在毕小姐与她的“元宇宙探勘队”展位,我看到台湾和大陆的艺术青年一起创作、一起构思。我看见,来自两岸的青年在探讨一幅结合闽南元素与虚拟现实的作品时,因意见不合而争论起来,但最终他们笑着说:“你画得更有感觉,我来补技术吧。” 这样的合作,是两岸青年之间最真诚的选择、最美好的相遇。     

 

峰会期间,一群台湾青年参观了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园。走进那个充满未来感的空间,看到小米SU7汽车、折叠手机展示和智能家居互动演示时,台湾青年们不断发问,惊叹声此起彼伏。其中,一款可以自动投喂、半年不用换水的智能鱼缸引起了参访青年们的关注。有位女孩好奇地询问,宠物猫狗是否也有类似的产品。在得到工作人员的肯定回复后,她难掩欣喜之情,并表示该产品在台湾地区也有广泛需求。

 

“在北京,我看见两岸青年在彼此的青春里种下友好的种子”_fororder_峰会1.JPG

 

参加活动的青年现场观看机器人表演。(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在峰会主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绝大多数台湾民众认可两岸交流,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岛内“去中国化”的政治操弄之下,许多台湾的年轻人还会来到大陆亲身体验,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血脉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华文化是刻入骨髓的DNA,而非任何的政治举措和刻意要求。希望两岸青年常来常往,越走越近。

 

作为台湾青年的一员,我被峰会上两岸青年畅叙友情、碰撞思想、展望未来的样子而深深感动。两岸青年在彼此的青春里种下友好的种子,携手同行,未来定能开花结果,收获美好。(作者:金目维)

二〇二五两岸青年峰会在京开幕

2025-07-04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王承昊)2025两岸青年峰会3日在京开幕,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和青年代表700余人出席开幕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开幕式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两岸青年成长成才,对青年肩负国家和民族未来寄予厚望,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两岸青年峰会是台湾与大陆青年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不断为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汇聚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长期以来,北京与台湾联系密切,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使命。希望大家凝心聚力,加强文创、非遗、影视等人文交流,携手促进京台交流交往,推动两岸青年常来常往、深化情谊。把握历史大势,勇担民族大义,增强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携手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爱青年成长,强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两岸青年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活力、贡献青春力量。两岸青年要秉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推进祖国统一。两岸青年要勇于担当、携手打拼,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中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彰显青年担当。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视频致辞表示,青年是两岸未来的希望,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看看,也欢迎更多大陆青年来台湾走走,两岸青年互相学习,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此次峰会以“携手绘青春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将举办主论坛、分论坛、科技文化融合成果展等交流活动。7月至8月,还将举办京台青年交流营等活动。

展开全文

山海不为远,心安即是家——2025两岸青年峰会侧记

2025-07-04

当八达岭的晨光遇见阿里山的云海,当京剧的唱腔和着歌仔戏的悠扬,两岸青年再度跨海相聚,共赴“青春之约”。

 

山海不为远,心安即是家——2025两岸青年峰会侧记

 

7月3日,2025两岸青年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7月3日,2025两岸青年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峰会延续“携手绘青春 奋进新时代”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各界人士和青年代表700余人出席开幕活动。在这热情似火的盛夏时节里,两岸青年携手并肩、同心同行,以昂扬的风貌奏响希望的节拍,用奋斗的薪火点亮美好的未来。

 

自2018年以来,两岸青年峰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两岸青年才俊畅叙友情、碰撞思想、展望未来的大舞台。峰会创办至今,累计举办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约150项,吸引6000多名两岸青年热情参与,为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合作走向深化,加速融合、增进同胞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台湾青年李伟国人生中第一次跨越海峡来到祖国大陆,从此便与这片“故土”结下了不解之缘。“跨越那一汪海峡,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李伟国说,从2016年至今,自己见证了祖国大陆经济科技实力的飞速增长。“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基建、中国航天……大陆每一个巨大的转变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眼前,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

 

从房地产销售到台青创客,李伟国结识了许多初来乍到的台湾青年,为他们提供帮助。“我已经连续多年参与两岸青年峰会,在这里,我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大陆打拼的经历,也倾听到了台青们在彼此交流交往中的心声。”李伟国说,台湾青年认准了就要扎根融入大陆,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实现深度融合,这样对未来更有帮助。

 

山海不为远,心安即是家——2025两岸青年峰会侧记

 

两岸各界人士和青年代表700余人出席开幕活动。(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之处即是家。

 

近年来,祖国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祖国大陆学习、工作、创业,融入这片热土,实现人生梦想。

 

“祖国大陆早已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台商二代”,刚刚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的台湾青年许雨婕说,父辈们为两岸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这一代也要努力打拼,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共同推动两岸交流融合。

 

体育交流作为两岸交流融合的重要一环,不仅拉近了两岸民众的距离,也促进了两岸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的优异成绩,创下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中国台北代表团也以2金5铜共7枚奖牌的成绩实现突破。两岸运动健儿们在奥运赛场奋力拼搏,绽放青春,谱写了中华民族新的荣耀篇章。

 

在昨天的两岸青年峰会主论坛环节,京台青年体育文化节正式启动,为两岸青年开展双向、多维、深度的体育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注入了新动能。

 

“无兄弟,不篮球!”作为亲历两岸篮球交流的运动员,翟小川的话语掷地有声,承载着数十载两岸球员“以球会友”的温情记忆。从早年的李学林到如今的陈盈骏,首钢队里台湾球员活跃的身影早已成为两岸体育交流的缩影。他至今记得与李学林同住三年的日子,“他的基本功太扎实了,尤其是后卫技术,让我明白篮球不只是力量对抗,更是技巧与智慧的结合”。

 

山海不为远,心安即是家——2025两岸青年峰会侧记

 

两岸学子同唱《住在心里的人》。(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这样的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首钢青年队曾多次赴台比赛,球员们带着大陆的篮球理念走进台北的球场,也带回了台湾青年对篮球的执着与热爱。正如翟小川所说,体育是最好的桥梁,穿上球衣,我们都是为热爱拼搏的兄弟。

 

而这份“兄弟情”,在冬奥冠军武大靖的分享中得到了更深的诠释。“2018年平昌冬奥会夺冠时,看台上两岸同胞一起欢呼的瞬间,我突然懂了‘更团结’这三个字的重量。”他在峰会上提起与台湾冰雪运动员的技术交流,“他们对动作细节的打磨、对项目的热爱,和我们一模一样。”从平昌的五星红旗到北京冬奥的“一起向未来”,体育让不同地域的青年在“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中,读懂了彼此眼中的热爱与执着。

 

“7年前,我曾在夺冠后说,这枚金牌属于每一位为中国冰雪付出的人。今天我想说,新时代的荣光,属于每一个敢于追梦、敢于担当的两岸青年。”武大靖说,两岸青年本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只要我们携手合作,必将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就像滑冰比赛当中的接力赛一样,只有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不管出生在哪里,我们的文化根脉从来没有断过,是任何人都去不掉也阻绝不了的;中华文化能够走过五千年,是因为总有人在守,守住信念,守住文明,也守住一个民族对未来的希望。”

 

不久前,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再度率台湾青年参访大陆,让新朋老友又一次重逢,接续两岸青年互学互鉴、携手打拼的“青春佳话”。从福建“三坊七巷”到甘肃“河西走廊”,台湾青年在莫高窟的壁画前动情地说,“原来中华文明离我们这么近”。“两岸年轻人可以从一次次的交流中,把理解变成连结,把文化变成共同的未来,共同守护、传承、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台湾青年郑同学如是说。

 

山海不为远,心安即是家——2025两岸青年峰会侧记

 

参加活动的青年现场观看机器人表演。(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在敦煌,台湾青年目睹飞天壁画里的线条如何穿越千年,与台湾庙宇的彩绘找到呼应;在武威文庙,台湾青年抚摸着张骞出使西域的史料,突然明白课本里“丝绸之路”的壮阔意涵。莫道边城无故事,高悬丹壁映千秋。“以前总觉得历史很远,直到脚踩在这片土地上,才懂得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台湾青年李同学说,“莫高窟的风沙吹过五千年,吹到我耳边,仿佛在说‘欢迎回家’”。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回忆说,“记得我们在大陆乘坐高铁时,曾有一位同学询问乘务员‘为什么窗外风景不晃’,当得知是‘减速玻璃’的技术时,他说‘原来大陆的发展早就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打破信息茧房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亲眼所见、亲脚所踏的真实。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情契者不以岁月为迁。

 

回首两岸开放交流近40年的光阴,无数台湾青年以奋斗的身姿,跨越浅浅的海峡,来到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留下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青春佳话。放眼未来,两岸青年必将在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征程中并肩前行、携手奋进,谱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而这场“青春之约”,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次相聚的起点。(文/尹赛楠)

展开全文

汇聚青春力量,书写奋斗史诗——写在2025两岸青年峰会开幕之际

2025-07-02

汇聚青春力量,书写奋斗史诗——写在2025两岸青年峰会开幕之际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再过不久,2025两岸青年峰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在这热情似火的盛夏时节里,两岸青年跨越山海,以青春之姿共赴交流盛会,表达了“携手绘青春 奋进新时代”的共同心声。

 

自2018年以来,两岸青年峰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两岸青年才俊畅叙友情、碰撞思想、展望未来的大舞台。峰会创办至今,累计举办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约150项,吸引6000多名两岸青年热情参与,为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合作走向深化,加速融合、增进同胞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两岸关系不断突破阻碍、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无数台湾青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勇立时代潮头、担当历史使命的光荣篇章。

 

去年,连续第6次参加两岸青年峰会的台湾青年徐韬说,看着峰会规模逐年扩大、越办越好,就如同看着成长中的自己,不断融入祖国大陆这片发展的热土;

 

在峰会上演唱主题曲的台湾青年杨品骅说,从陌生到熟悉、从相互认识到彼此认同,我们不仅要成为好朋友、好伙伴,更要成为好兄弟、好姐妹、一家人,两岸青年携手并进,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北大博士到大凉山“乡青”的台湾青年林书任说,大家可以试着更勇敢一些,借助祖国大陆的机遇和平台去证明自我价值,努力参与到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来……

 

汇聚青春力量,书写奋斗史诗——写在2025两岸青年峰会开幕之际

 

台湾青年在酒泉发射中心自拍留念。(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不久前,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再度参访大陆,让新朋老友又一次重逢,接续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同心同行的“青春佳话”。

 

在福建,台湾青年通过多元实践,深切体会中华民族荣辱与共、血脉相连的共同体精神;在甘肃,台湾青年通过文化寻根,唤醒了中华文明共同记忆,认识到在追求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使命与担当。

 

正如台湾青年郑同学所言,不管出生在哪里,我们的文化根脉从来没有断过,是任何人都去不掉也阻绝不了的;中华文化能够走过五千年,是因为总有人在守,守住信念,守住文明,也守住一个民族对未来的希望。“两岸年轻人可以从一次次的交流中,把理解变成连结,把文化变成共同的未来,共同守护、传承、弘扬、光大中华文化。”

 

“你踏着浪花过来,我捧着赤诚相待。相聚在这青春舞台,我们满怀激情澎湃。”

 

回首两岸开放交流近40年的光阴,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跨越浅浅的海峡,来到祖国大陆学习、工作、创业,搭上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列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放眼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澎湃向前。两岸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携手绘青春、奋进新时代,就一定能为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汇聚起蓬勃的青春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青春的奋斗史诗。(文/尹赛楠)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