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台青:甘肃之行带给我们很多震撼和感悟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3-08-24 17:44:02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真切地体会到小时候地理课本上所学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什么样的感觉了!”刚刚参加完“说如意甘肃——两岸媒体人走进黄河第一湾”活动的台湾青年蔡孟轩由衷地发出了感慨。
甘南州玛曲县“天下黄河第一弯”风光(摄影:王毅)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在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甘肃的风光神奇而多样,拥有除海洋和岛礁外中国所有的地貌类型,有“生态奇观的博物馆”之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他非常形象地讲到:“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如一柄‘玉如意’”。因此,我们此次甘肃之行就是要带朋友们走近黄河,了解甘肃,一起说如意甘肃。
“说如意甘肃”采访团一行在“天下黄河第一弯”合影(摄影:王毅)
8月21日,为期一周的活动结束了。在活动中,来自海峡两岸的“网红”博主、媒体记者走进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兰州市,深入了解黄河甘肃段的独特文化、民族风情和城市发展。他们感受玛曲第十四届格萨尔赛马节的狂欢氛围,探访“天下黄河第一弯”和阿万仓湿地,走进藏族牧民帐篷体验牧民生活,打卡兰州黄河风情线,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听黄河沿岸的居民讲述黄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甘南州玛曲县阿万仓湿地风光(摄影:王毅)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地。玛曲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黄河”。黄河自巴颜喀拉山出发,在玛曲县形成了一道433公里的“天下黄河第一弯”,黄河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被誉为黄河的“蓄水池”。2008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玛曲的阿万仓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草原湿地”的第一名。
“我被黄河第一弯和阿万仓湿地的美震撼到了!”台湾青年蔡孟轩兴奋地说,“望眼过去是无边无际的原生态大草原,黑色的牦牛与白色的羊群点缀在草原那绿色的‘地毯’上,美如画卷,随手一拍都是如明信片般的美景大片。”
玛曲第十四届格萨尔赛马节现场(摄影:王毅)
台湾青年邱庆龄在第十四届格萨尔赛马节上观看了赛马比赛,向藏族同胞学习了打酥油、磨青稞、擀羊毛毡等游牧民的日常生活劳作内容。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到甘南,这里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使得藏族人民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这里的藏族同胞在日常生产劳动中创造出了灿烂而独特的节日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藏族朋友对我们热情而友好。我希望有更多的台湾青年来甘肃体验赛马和藏族游牧文化,认识藏族朋友,感受两岸一家亲。”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历史悠久而厚重,始祖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在甘肃省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世界文化遗产7处、国家级和省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30多个。
台湾青年在兰州“黄河母亲”雕塑前合影(摄影:王毅)
本次“说如意甘肃”活动特意安排台湾青年体验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藏族唐卡、兰州羊皮筏子、兰州剪纸、兰州刻葫芦、兰州太平鼓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他们与传承人交流互动,彼此成为了良师益友。
台湾青年与兰州剪纸传承人叶长友展示剪纸作品(摄影:李楠)
相传明朝大将徐达奉命西征,久攻兰州不下,将领们从兰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启发,创造了三尺长鼓,让士兵将兵器藏在长鼓中,乔装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池。从此,百姓们就称这种鼓为“太平鼓”。台湾青年黄晓亭在体验了太平鼓的敲打和步法后,即兴作诗一首:“非遗传承,鼓声入心。天下太平,响彻古今。” 她说,黄河是孕育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很重要的存在。虽然我们来自比较遥远的台湾,但是我们骨子里流的都是一样的血,都是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我们在文化上是有共同点的。来到甘肃之后,就能感觉古人和我们离得并不遥远,许多耳熟能详的诗词都出自这里,这里能激发出人们很多创作灵感。
台湾青年体验兰州太平鼓表演(摄影:王毅)
《旧唐书·东女国传》曾有记载:“以牛皮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传》写道:“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自明清乃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羊皮筏子一直是兰州民众载人载物的交通工具,2006年被确定为甘肃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我亲自乘坐上羊皮筏子这钟古老的交通工具时,就被震撼了,没想到羊皮和牛皮竟然可以被吹成气囊飘在黄河上载人载货。甘肃是个拥有非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在黄河上漂流的时候,看到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观,突然意识到这些非遗文化是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桥梁和产物。”台湾青年林逸妍发出了这样的感悟。
“说如意甘肃”采访团在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合影(摄影:李楠)
在采访活动中,多位台湾青年参与录制了多期《两岸新发现》新媒体视频节目,希望能通过节目把自己在甘肃的亲身体验分享给更多朋友。两岸媒体人和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还在读者出版集团参与了以“行脚母亲河 说如意甘肃”为主题的“飞虹沙龙”线下活动,大家纷纷回忆着难忘的甘肃之行,分享着各自的收获。
“甘肃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台湾青年蔡如瑜说,“阿万仓湿地的壮丽景色令人陶醉,赛马节让我领略到了浓厚的草原风情,兰州这个美食天堂使我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体验唐卡制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此行让我领略了黄河沿岸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与喜爱。这次旅行将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台湾青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与以“行脚母亲河 说如意甘肃”为主题的飞虹沙龙(摄影:王毅)
邱庆龄激动地说:“这次行脚甘肃和黄河,让我爱上了这条母亲河。她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滋养照顾着祖国大地上的人民,不求回报。诗仙李白曾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诗句,这句如雷贯耳的诗句对我来说有着不同的意境。我来大陆十多年了,就业、创业,也有缘在祖国大陆成家立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两岸更多的家人和朋友,就像黄河流入大海一样,海峡两岸最终融合为一家人。我深刻体会到了两岸一家亲、两岸一家人的真正含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把甘肃的美食、美景、文化和黄河的真正内涵分享给更多的台湾同胞和全世界人民。甘肃,等我再来!”(采写:陈钧、何婧、霍建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