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再次 “洗脑”莘莘学子,所谓“识读中国”教材是民进党当局推行“文化台独”的又一邪恶招数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5-07-21 20:27:43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赖清德这么做不仅会加剧台湾人的认同混乱,而且会给台湾年轻人种下仇恨的种子,进而切断未来两岸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将台湾推向烽火冲突的境地。”日前,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署名文章,针对所谓“识读中国”教材9月将被使用的消息作出上述评论。
文章还指出,无论就历史、文化、民族还是律法,台湾人本来就是中国人。这些基本事实不是赖清德可以轻易篡改的。近日,台湾教育部门在赖清德的指示下已完成13篇“识读中国”补充教材及初步审查,在岛内引发诸多争议。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称,台教育主管机构推动“识读中国”教材是赖清德授意。“识读中国”教育既是“赖17条”的落实,也是赖清德“洗涤人心”政治工程的关键环节。”
回顾过往,民进党“文化台独”魔爪持续伸向多个领域。最近的当属赖清德上月进行的所谓“团结十讲”。赖清德从所谓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有独立生态系”说起,从古生物化石讲到人类头盖骨化石,企图以此建构台湾的所谓“独立性”,否认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事实。台湾岛本就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台湾的史前文化就是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组成部分,赖清德用似是而非的案例来拼凑建构其“文化台独”,用心险恶,其“台独”思想也暴露无遗。
赖清德上台以来,推动所谓“去中国化”愈发肆无忌惮,无所不用其极地“洗脑”莘莘学子,多次推行“台独课纲”。语文科中,顾炎武的《廉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被删除;地理科中,明示暗示“台湾地位未定论”;历史科中,商周到隋唐2400年历史仅以1600字草草讲完……在“全台首学”台南孔庙里宣扬“台独”分裂邪说,对着受两岸中国人世代敬仰的“至圣先师”叫嚣“用‘台独’包围中国”;在纪念民族英雄与抗日烈士的桃园“忠烈祠”内,“迎奉”日本“天照大神”;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进驻的安平古堡改名,代之以殖民色彩浓厚的“热兰遮堡遗构”;把两尊在台湾光复后被推倒的日本殖民者雕像重新“迎”入公立博物馆……这次所谓“识读中国”教材正是民进党当局推行“文化台独”的又一邪恶招数。
台湾《联合报》曾刊文指出,30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辛亥革命、黄花岗烈士,遑论秦皇汉武。有岛内名人的孩子不知道孙中山和岳飞是谁,甚至有人认为台湾在日本殖民统治之前是荷兰统治时期,再往前全是石器时代。如此“不学无术”,何其悲哀!
民进党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去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工程,持续对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台独”分裂认知塑造,以掏空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绞杀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基因来误导岛内民心,进一步搅乱台湾民众的国家民族身份认同。赖清德之流算计的就是要将“台独”分裂意识打造成“政治正确”,营造“反中仇中抗中”的社会氛围,升级“绿色恐怖”,以利于其整肃异己、打压统派、巩固权力、捞取私利。
“台独”分子机关算尽,但终究是抽刀断水。台湾文化从历史、内容再到表现形式,都深深浸润在中华文化之中,就算在受教育阶段遭到了蒙蔽,但台湾人写的还是中国字,说的还是中国话,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总会以各种“台独”势力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民众醒来。比如,大陆古装剧在台湾流行,吸引台湾民众自发组成粉丝团了解相关知识;比如,岛内“00后”将使用简体字,听大陆歌曲作为一种时尚……说到底,一家人就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想人为剔除流淌在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基因,注定痴心妄想。抽刀断水水更流。越来越多台湾同胞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在大陆旅游、访友、交流见闻,他们最关注也最有感触的就是中华文化牵系着海峡两岸。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诚如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所指出的:“文化是最深沉、最强韧的力量。民进党当局搞‘去中国化’不得人心,注定失败。”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希望更多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同心,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共谋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作者:常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