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在自己祖国过年,就是在家过年”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1-02-05 10:11:44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根据台湾和北京疫情防控政策,无论是回台湾还是返京,隔离的时间成本都太高了,所以,今年很多在京台湾青年都选择就地过年,不回台湾了。”北京市台协台青会副会长郑博宇日前表示,今年大约有七到八成在京台青选择留在北京过年。他说:“北京的年味也很浓,大家留下来过年也没有太多抱怨,心安即是家嘛,在自己祖国过年,就是在家过年,心里都是踏实的。”
今年,决定留在大陆过春节的台胞比往年多了许多,他们对于在大陆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符坤龙一家正喜气洋洋迎接新春(资料图片)
在厦门台青符坤龙的家中,浓浓的迎春气息扑面而来,洒扫庭除、装饰房屋、备年货……,符坤龙夫妇和3个孩子,准备在厦门过一个幸福团圆的春节。在符坤龙看来,在大陆过年与在台湾过年没有太大区别,“两岸血缘相亲,文缘相近,吃年夜饭、给小孩子包红包、守岁……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 符坤龙说,大陆浓厚的暖暖人情味更吸引他。在他居住的厦门海沧,“周围居民和村民们每年过年的时候,都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中做客、吃饭,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除夕夜,我们两岸同胞在一起把酒言欢,像一家人一样,在欢笑声中迎接新的一年,我想这就是对‘两岸一家亲’最生动的诠释。”
在漳州经营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90后”台湾青年赖圣勋春节期间生意可好了,他一直忙着增加海鲜储备,对接客户,抢抓春节商机。除了将进口水产品批发给各大餐饮店,赖圣勋还看好大陆电商直播机遇,拓展了线上市场。赖圣勋说,他近期把父亲和哥哥一起带过来发展事业,“家人也觉得在这边生活挺好,会在大陆扎根。”
1月31日,40名在福州工作、读书的台湾青年聚在一起“过个早年”,参加由共青团福州市委、福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牛转新机”台湾青年留榕过年慰问活动。新年伊始,福建公布首批225条在闽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福州出台21条措施,都是送给在闽台胞最好的新春大礼包。疫情下寻找商机和转机,成为台湾青年共同关心的“新春话题”。
“非常思念在海峡另一边的家人,同时也深感幸运:大陆有很多人关心我、陪伴我,让我在大陆有了家的感觉。” 在浙江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担任舞蹈教师的台湾青年张嘉烜是第一次在温州过年。让张嘉烜备觉幸运和温暖的是,在温州也有很多人挂念着她。“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问候我,还给我送来棉被等御寒物品。学生们放假后也总会和我问好、聊天,还有学生提议一起滑雪、一起过年。”她笑称,正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照,冲淡了她思念家乡、家人时的孤单情绪。
春节临近,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奕廷忙着组织台胞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今年很特殊,大部分在榕台湾青年都留下来了。”陈奕廷说,疫苗供应、惠台政策、春节团拜,“台胞急需的问题都有回应,感觉很暖”。
“今年因为疫情留在广西玉林过年的台籍教师,一共有24位,其中有11位年夜饭已有着落,另外13位打算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来自台湾的潘柏年正忙着准备一周后的留桂台籍教师年夜饭。2019年2月,潘柏年夫妻俩一起受聘到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任教,成为“登桂”台籍博士夫妻档。潘柏年说:“我的专业是古汉语音韵学,太太的专业是古典诗词,在民进党当局刻意‘去中国化’的背景下,我们的专业在台湾高校找工作更难。来到大陆高校任教,我们夫妻薪资翻了两倍,我还申报上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还评上了副教授。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是我们特别看重的。对大陆给予我们台籍教师的这些平等待遇,心怀感恩。”今年春节,潘柏年夫妇决定留在大陆过年。他说,“既然我担任玉林台协会的副会长,就有责任让伙伴们在大陆过一个温暖的年。”
玉林市台办为潘柏年夫妇送上新春慰问(图片来源:中新社)
“我想邀请在沪台青过年期间随时来默空间就可以吃年饭。目前几家台籍饮食企业都有意向,要为我们提供一些招牌台式餐食。上海市台办也表示,会支持我们,有什么需要协助和帮助的,向他们反映就好。”台青杨妍蓁去年5月在上海长宁开设了一家以传承和传播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空间默空间。在杨妍蓁看来,友善互助、在一起如家人般的互递温暖、给予思乡的心灵慰藉,正是妈祖文化的核心。杨妍蓁说,打理默空间的这一年,也是她对两岸民心相通感触最深的一年。“我和默空间这条路上的很多邻居,也都成了朋友,大家相见打招呼、相互问候。”杨妍蓁为默空间的春节档活动设计了好几个版本,她还想把台湾春节期间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默空间情景再现,“比如大年初一的走庙,晚上的夜市游乐活动以及夜市美食小吃等。”谈及新一年的打算,杨妍蓁说,“希望新一年两岸民众彼此间的友善能表现得再多一些,希望两岸关系向好发展。”
两岸一家亲,都是中国人,两岸关系好,亲人们才能共同走上幸福路。在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春节里,祝愿两岸同胞无论在哪里都能过个欢乐祥和的中国年!(本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