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蔡英文白日呓语背后的非理性思维
编辑: 马晓叶 | 时间: 2018-10-21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17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双十讲话”中的两岸论述,作出回应。
“双十讲话”是台当局领导人颇为重要的政策阐述平台,不过在两岸内外形势愈发复杂、敏感的当下,蔡英文这篇典型用“空心菜文青范”的老调重弹来包藏祸心的讲稿,再次交出了一份不合格的答卷。
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在两岸僵局难解和民进党因执政混乱而选情低迷的情况下,蔡英文排句对仗、八股工整、口舌生花、洋洋洒洒,但实质性内容却乏善可陈,这种空谈妄论是一种不自觉的“焦虑性絮叨”。其核心内容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其一,撕破脸皮,紧扣美国战略思维和话语体系对中国大陆进行攻击、对抗;其二,半遮半掩地宣示“渐进台独”、“经济远中”路线,让美国放心,让“独派”舒心;其三,无论岛内民众多么无感,仍痴人说梦地如祥林嫂一般念叨自己的所谓“政绩”。
首先,变相建构“两国论”。众所周知,蔡英文自上台以来始终刻意模糊两岸政治定位以及台湾的身份认同问题,总是用“这个国家”、“对岸”等模棱两可的话语来搪塞视听。但近来,蔡在内外交逼的压力下开始明显滑向深绿,在言辞上对大陆也越发“不客气”。有别于前两年的“双十谈话”,蔡此次几乎通篇以“中国”指称中国大陆,更进一步用“中华民国台湾”自称,延续其一段时间以来的政治表述,释放了高度的政治意涵。
在蔡英文的语境中,称大陆为“中国”形如“台湾不属于中国”的互文;使用“中华民国台湾”就是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变相表述,是“披上‘中华民国’外衣的‘台湾国’”,也是所谓台湾“现阶段最大共识”。换言之,待借壳上市成功后,就可以拿掉伪装,用完全体的“台湾”来取代这个“过渡性称谓”。两种称谓异曲同工地表达了“两国论”的理念,口型已经摆出,只差运一口气,就要向阿扁一样高声喊出“台湾中国,一边一国”。
其次,呼应“印太战略”和彭斯讲话,坚定选边站队。蔡英文这篇“台湾民主照亮世界”的谈话,显然受到近期美台关系“亲善”的鼓舞,并且深刻领会了特朗普政府近期涉华谈话思维和对台湾参与“印太战略”的暗示。这从此次谈话的高频词汇就能看出:“民主”(14次)、“灯塔”(4次)、“国防”(6次)、“国家安全”(7次)、“渗透”(3次)、“打压”(3次)。这些词汇构成了一张暗语拼图,对应的正是特朗普政府以围堵中国为核心,以所谓“规则、民主、安全和贸易”为四维的“自由繁荣的印太战略”,并契合不久前美国副总统彭斯那篇颠倒是非、臭名昭著的,被称为“新铁幕演说”的“讨华檄文”。特朗普政府近期甩出去的“中国威胁区域和平、打压台湾”、“中国窃取知识产权和科技情报”、“中国通过假消息干预美国选举和渗透美国社会”、“中国锐实力制造新经济殖民并干涉他国内政”和“台湾民主是更好道路”等几个忽忽悠悠的飞盘,蔡当局稳稳地接住并且精巧地回旋到了其“国安布局”上:
其一,在对外关系上强化“价值连结”,换言之,就是要与美西方“民主自由一家亲”,融入美国主导的“价值同盟”。其二,提升防卫战力,也就是承诺要继续“交保护费”并融入西方防务产业链和安保体系。其三,阻止“外来势力渗透破坏”,即与特朗普政府一样,用特定的外部因素当作内部政策失据和强化威权的借口。其四,台湾要在全球经贸布局和产业分工中寻找新角色,说白了,不但是要吞下“孤立非市场经济体”的“毒丸”,还要借中美贸易摩擦的“良机”,加速两岸经济“脱钩”,舍近求远地与美西方的经济“挂钩”。
这套政策布局有共同的轴心指向:即一方面概括接纳美方对华舆论战的话语体系,通过论证两岸在制度、经济与价值等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差异”,凸显“一边一国”;另一方面从各个维度极力构建台湾对于西方“台湾不可取代的战略重要性”,既表明自己选边站队、甘为马前卒的坚定决心,也详细展现其能够为“自由、繁荣”做贡献,又能参与围堵中国大陆的“独一无二”棋子价值。可以说,蔡今年的谈话一上来就拿掉了前两年忽软忽硬的“场面话”,不再提什么“九二会谈事实”、“两岸互动新模式”和“维持现状”,不寻求“两岸和解”,而是直奔“帮腔美国、指控大陆、正面对抗”主题。不过,蔡这次倒是没有再说要做“执棋者”,多少还是显得有些谦逊的。
再者,用“理性”、“中道”伪装其政治算计。蔡英文历数大陆之“恶”,目的在于引出其未来两岸政策上“四个不会”的方法论,即“不会贸然升高对抗,不会屈从退让,不会因一时的激愤走向冲突对抗,而让两岸关系陷入险境,也不会背离民意,牺牲台湾的主权”。这种台湾政客惯用的“负面表列”,看似与蔡去年提出的“四不”换汤不换药,表明其还要走诸如“不对抗、不屈服”的“维持现状”路线。但从逻辑上看,蔡此次谈话如此高调门的起手式,似乎应得出一个更为暴冲的结论。而据蔡办人士消息,蔡此番谈话是在岛内受到“对抗”和“妥协”政治两段的拉扯下,选择用“四个不会”说法来“否定过度的、两端的激进路线”,并向国际宣示“台湾是和平稳定贡献者”。
正所谓“听话要听音”,蔡此番谈话虽然大谈两岸,但显然并不真正顾及大陆观感,其所需要取悦的潜在听众只是美国和“独派”等岛内特定群体。换言之,蔡既要猛批大陆和“不惹麻烦”来讲出美国人想听到的话,又要坚定表态“不屈服”、“护主权”来安“独派”的心,还要用“中华民国和台海和平是最大公约数”来讨好政治光谱上的大多数选民。无独有偶,为了选举利益,近来整个民进党都陷入了一边在地方选举疯狂打“统独牌”,一边又小心翼翼地故作姿态与“喜乐岛联盟”、“时代力量党”和扁系等“急独”分子作切割的精神分裂中。
蔡英文动辄要大陆做“理性的决策者”,却罔顾自己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单边下注的“非理性行为体”的事实,否定两岸的历史与法理连结,回避台湾最大的顺差市场,却妄图通过“联美抗中”来“照亮世界、台湾共好”。就在其话音刚落,台股立即“与美共坏”创下历史性跌幅。或许这还不足以令蔡警醒。但从蔡放弃“答卷”之后,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蔡讲什么或不讲什么似乎已无足轻重了,毕竟,统一已是“进行时”,再多的“文青八股”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进程。(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匡宇 此文章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