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新发展、新合作、新未来——津台会如期而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津台会现场

第十一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开幕

一年一度的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7月5日又如约而至,700多家台湾企业设立展位1200多个,展出各类台湾产品2万多件。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出席开幕式,他表示,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津台会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影响不断提升,成效日益显著,成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品牌活动。本届津台会具有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锐意创新、先行先试,释放制度红利等鲜明特色,是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生动体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8ae85fcf-8935-4372-8286-5f3b2fa8bda9

第十一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现场

本届展会紧紧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台商关注的投资热点,联合京津冀台四地有关部门,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分别举办京津冀台企业家交流峰会、京津冀台上市企业圆桌会议、京津冀台大健康创新科技研讨会、京津冀台人才交流洽谈会、京津冀台知名品牌发展对接交流会等5场交流活动,努力让广大台湾同胞分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92feedee-c8bf-448d-b4ce-a11eb70489f4

第十一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现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现场

第十一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现场

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涵盖“台湾大健康生活业”“台湾观光旅游业”“台湾美食食品业”“台湾精致商品业”“台湾珠宝艺术精品业”等五大产业,开设亮点茶庄区、美容生技区、机能纺织区、美食食品区、农特产品区、观光区等10个专题展区,吸引了捷安特、旺旺、呷哺等台湾知名品牌参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f72ac9e6-f652-40dd-9f4e-d4c1735f6fb3

台湾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光启接受记者采访

台湾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光启第一次参加津台会,他说,“台湾企业借由这样的平台,将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管道,期待将来看到更多的台湾厂商来大陆参展、做交流。”谈及天津刚刚推出的52条惠台“天津措施”时,他说,这将进一步为在天津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便利,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7e82f9bd-6a1e-4510-a7a1-c972635e5831

台湾珠宝设计师高美雅女士

台湾珠宝设计师高美雅女士每年都来天津参加名品展,多年来已经结交了不少的大陆朋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每个饰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款作品都有不同的设计,“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将中国传统的工艺留下来,赋予它们现代感的生命力。”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说,中华民族的崛起,两岸共存共荣是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津台会、台博会积极把握两岸大势,促进经贸往来,增进两地感情。愿以“两岸一家亲”“两岸一家人”为基础,深化民间交流和经贸往来,担起促进两岸和平繁荣、振兴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35c3b0a6-db43-4a4b-b9b6-ccff9e0773dd

“两岸一家亲”津台交流合作成果展

天津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金融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c%5c172.100.100.3%5ctemp%5c2%5c1%5c2_1_1_5f1f00cc-1f99-49bd-9419-86963a6cd9e3

“两岸一家亲”津台交流合作成果展

正如刘结一主任讲到的,随着“31条措施”和天津市“52条措施”不断落实执行,来津发展的台胞台企必将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津台会”签协议聘台青 天津惠台举措落地

2018-07-06

记者6日从第十一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组委会(以下简称“津台会”)获悉,为落实天津惠台52条措施,“津台会”期间,津台签署多个战略合作协议,为两岸企业经贸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京津冀三地18家企业推出了91个岗位,面向台湾青年招聘308人。

 

天津官方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津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52条“天津措施”,涵盖津台经济交流合作、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台湾同胞在津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台湾同胞在津生活等四方面。

 

本届“津台会”期间,分别举办京津冀台企业家交流峰会、京津冀台上市企业圆桌会议、京津冀台大健康创新科技研讨会、京津冀台人才交流洽谈会、京津冀台知名品牌发展对接交流会等5场交流活动,落实中共中央对台政策和天津惠台举措,并让广大台湾同胞分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

 

在“京津冀台上市企业圆桌会议”上,天津市国资委、天津市工商联与台湾上市柜公司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多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岸企业间经贸交流与合作;京津冀台人才交流洽谈会上,京津冀三地18家企业则推出了91个岗位,将面向台湾青年,招聘308人。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津台经济社会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该实施细则规定了台湾同胞在津享受各类就业创业补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报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申报人才计划等与天津市民享受同等待遇。(中新社天津7月6日电  记者 张道正)

展开全文

刘结一主任在第十一届津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8-07-05

刘结一主任在第十一届津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8年7月5日)

 

尊敬的李鸿忠书记、张国清市长,

 

尊敬的郝龙斌副主席,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第11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来宾特别是台湾嘉宾致以诚挚问候!

 

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津台会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影响不断提升,成效日益显著,成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品牌活动。本届津台会具有鲜明特色。一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规划。京津冀台四地企业家峰会、知名品牌发展对接会、人才交流研讨会、大健康创新科技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为台胞台企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搭建了多领域平台。二是锐意创新,先行先试,释放制度红利。本届津台会将展示天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建设滨海新区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多项政策叠加优势,推进京津冀一体化通关等创新政策,为两岸企业合作发展拓宽通道,为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

 

本届津台会的两大特色,正是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生动体现。海峡两岸是利益相关、命运相通的共同体,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骨肉相亲的一家人,理应携手发展、融合发展,共谋民族复兴。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出大量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今年2月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逐步为台胞台企提供与大陆同胞、大陆企业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让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的广阔天地实现更好的发展。

 

在全面落实“31条措施”的同时,不少省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发布进一步惠及台湾同胞的具体措施。比如上海推出55条、福建推出66条、厦门推出60条、宁波推出80条措施等。天津市刚刚公布了52条措施,围绕津台经济合作、社会文化交流、台胞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和在津生活配套推出实施细则,确保对台惠民措施尽快落实到位。“31条措施”发布4个多月以来,许多台胞拿到就业证、准考证、资格证、市民证、老年证、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许多台企获得营业许可、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他们深深感受到同等待遇、同城待遇的亲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充满机遇的发展空间。中央台办将同各地区各部门一道,为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继续努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博鳌宣布,我们将在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个方面推出重大举措,并尽快付诸实施。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和第二大经济体,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为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台胞台企融入祖国大陆发展展现出空前机遇和前景。

 

两岸关系好,台胞台企才会好,台湾才会有前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当前,台海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推行“去中国化”“渐进台独”活动,蓄意阻挠两岸同胞交流合作,在危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这些图谋和行径严重危害两岸关系,直接威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广大台胞的切身利益,是不可能得逞的。两岸同胞要共担民族大义,以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津台会也是推动两岸青年交流的平台。青年代表着未来。近期岛内民调显示,台湾300多万青年中,约60%愿意来大陆发展。今年报考南开大学等大陆知名高校的台湾高中毕业生数倍于往年,暑期还将有成千上万的台湾青年要来大陆实习,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就业创业更是蔚然成风。我们欢迎台湾年轻人到祖国大陆来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将继续为他们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路走得更顺,梦圆得更美。希望两岸青年多交流、多合作,共享事业发展的成功,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携手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津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金融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天津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津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随着“31条措施”和天津市“52条措施”不断落实执行,来津发展的台胞台企必将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支持津台两地不断扩大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

 

预祝第11届津台会暨2018年台博会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业兴旺!

 

谢谢大家。

展开全文

天津出台52项措施深化津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

2018-07-05

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天津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津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将促进台资企业在天津更好更快发展,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天津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

 

今年2月底,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31条惠台措施”),是大陆方面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又一“大礼包”。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于为忠表示,出台《若干措施》是天津全面落实中央“31条惠台措施”的重要举措,将切实推动津台合作向纵深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若干措施》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出台,共计52项,其中第1项至24项是关于津台经济交流合作方面,第25项至35项是关于津台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第36项至46项是关于台湾同胞在津学习实习就业创业方面,第47项至52项是关于台湾同胞在津生活方面。

 

据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处长李芃介绍,天津此次出台的52项惠台措施有4方面特色:一是体现了同等待遇的要求,如支持台资企业在津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开展冷链物流试点等;二是体现了率先分享发展机遇的要求,如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三是体现了回应台胞台企普遍关切的要求,如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来津创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等;四是体现了台湾同胞广泛受益的要求,如台湾同胞可以参加天津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的评选等。

 

据了解,天津将于5日起举办第十一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8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若干措施》也将在展会上得到进一步宣传和解读,让更多的台胞台企了解并切实分享天津的发展机遇。(记者李鲲 周润健 王晖)

展开全文

天津台商谈“31项惠台政策”:反映台胞心声 促进心灵契合

2018-03-09

“这次出台的政策是全面性的突破,反映出在大陆台商台胞们的心声。”天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荣誉会长丁鲲华日前在天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31项惠台政策”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好条件,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台31条具体措施。(以下简称“31项惠台政策”)

 

此次惠台举措中12条措施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并支持两岸业者在小额支付、征信服务、银团贷款等方面深化金融合作。

 

丁鲲华认为,这次出台的政策,非常务实,可以说是特别为在大陆投资、工作的台商台胞“量身打造”的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全面性地突破,反映出在大陆台商台胞们的心声,为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年来提到的问题一次性做解决,体现了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自信。”丁鲲华指出,台湾在金融业、医疗业、科技农业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新措施中提到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适用与大陆企业同等政策,提供税收和土地成本上的优惠等新措施可以为大陆留住更多的台商。

 

大陆惠台31项政策中涉及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就有19条。“这些对身在大陆的台湾青年人是个好消息。”天津台青会副会长杨爵骏举例说,以前在大陆学习的台生毕业后一般只能去台企应聘,因为不能在大陆的招聘网站注册,以后也方便去华为、腾讯等大陆名企去应聘了。

 

天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怀军说,大陆惠台31项政策的出台对在大陆的台商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相信在它的助力下两岸定能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同时担任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荣誉会长的丁鲲华表示,“31项惠台政策”的出台,开放幅度力度为史上最大,连岛内的乡亲都惊呼是“超国民待遇”,现在大方向已定,相信半年左右就可以看到更为细致的条款出台并逐步落实收到成效,这必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新社天津3月8日电 记者 张道正)

展开全文

台媒:台当局“新南向”沦为“新难向”

2018-07-06

据台媒报道,台“金管会”日前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台湾本地银行境外获利达151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在大陆和香港获益88亿元,“新南向”18个国家仅28.3亿元。岛内舆论认为,这意味着台当局鼓吹的“新南向”在金融领域败阵。

 

其实,又何止是金融领域如此,“新南向”口号提出两年多来,尽管民进党当局忙着鼓吹、忙着砸钱,其各项行动收效甚微甚至陷入困顿、折戟沉沙。

 

台商难获益

 

根据台“金管会”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台湾本地银行在“新南向”18国获益28.3亿元,扣掉在新加坡获利的9亿元,剩余17国仅为19.3亿元。相较之下,这些银行在大陆和香港的获益是“新南向”国家的数倍之多。

 

获益微小的同时,不少台湾金融机构进军东南亚国家时不断折戟。今年4月,台湾金融企业国泰金控收购加拿大丰业银行马来西亚子行失败;早些时日,台湾中信金控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马来西亚子行也破局。

 

除了金融,在投资领域,继岛内五轻搬迁印度尼西亚计划因成本过高终止后,台湾中油公司的印度产业园区投资项目也正面临多个挑战,落地难度大;在贸易领域,台湾化妆品出售至印尼时,曾遭遇缺少认证而被当地商店拒绝摆上货架的情形,损失不小。

 

“新南向”本是台当局寄望在经济上和大陆分庭抗礼的手段,但事实上,近2年来台商赴大陆投资的规模不但没降低,反而超越以往。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17年大陆台商投资利益汇回岛内也达1015亿元,较最近几年的平均值350亿元暴增近3倍,创历年新高。

 

问题一大堆

 

民进党当局费力鼓吹“新南向”,可台商们却仍奋力“西进”,这是为何?“新南向”的障碍和“西进大陆”的优势,不言自喻。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表示,对台商来说,大陆市场的优势在规模统一且庞大,各种配套设施和产业链成熟,市场相对稳定值得投资;如果前进东南亚,由于台湾不是东盟自贸区成员,面对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税率。“如果台湾迟迟无法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尽管东南亚市场潜力可期,但没有FTA加持,台湾将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贸实力。”

 

在大陆执业的台湾籍律师黄致杰也指出,台商想前进东南亚,主要是看好当地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比大陆便宜。但要注意的是,东南亚有些地方的水电供应不足,有些地方政策执行力也相对不足,有些地方整体状况不太稳定。尤其是司法审判,有些地方容易受到有力人士伸黑手操控。“反观大陆,全面依法治国正在落实,司法体系不断完善。”

 

“比起东南亚(新加坡除外),大陆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讲中文。同时,大陆推出‘惠及台胞31条措施’,其中包括扩大两岸金融开放与合作,使台湾金融业商机大增。”台“立法委员”郭正亮指出,“31条”的推出让台湾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者更方便地登陆发展;反观“新南向”地区,许多国家的法规对金融业要求苛刻,不利于台资机构落地。

 

前景很茫然

 

针对“新南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民进党当局并未采取实质性举措,比如与“新南向”国家的投资保障协议、双边FTA等,为台商扫清法规、关税、纠纷等方面的障碍。台商们在投资过程中只好单兵作战。

 

这中间,民进党当局该做的不做,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乱做。例如为了弥补陆客减少后的台湾观光人数,当局花钱请“新南向”国家的民众赴台旅游,同时给予免签待遇。人数上补齐了,但是消费收入掉了一大截。

 

台“交通部观光局”日前公布,去年台湾全年观光外汇收入为3749亿元,比前年的4322亿元大幅减少13.3%;更比先前最高的4589亿元少了18.3%。虚高的观光人数只是“打肿脸充胖子”,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不止如此,今年台湾地区“新南向”政策预算编列71.9亿元,较上年度大幅增加61.6%。同时,民进党当局还要求台湾的农业金库成立“国际金融业务分行”,将近7000亿元资金投入“新南向”国家的开发援助,却毫无计划内容,甚至没有评估办法与监督机制。

 

台湾《联合报》因此评论称,“新南向”政策的盲动,正把台湾人民推向未知的风险。(记者 柴逸扉)

展开全文

台湾青年赴浙交流创新创业经验 惠台政策掷地有声

2018-07-06

2008年,台商林佳燕带着幼教的梦想来到浙江,创办了杭州英伦幼儿园。创园初期,幼儿园仅有31位小朋友。在浙江政府惠台政策的支持下,“台湾妈妈”林佳燕的“教育版图”日益扩大,不断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幼儿园后面的房子可供台湾青年使用,300平方米的房子每年租金仅3万元(人民币,下同),签约10年还可以免租金3年。”5日,在“创新创业浙台同心——2018浙台青年交流”座谈会上,林佳燕给来自台湾九所大学的41名师生算了一笔账:若没有当地政府的创业支持,每年的用地租金至少需要15-20万元。

 

据了解,2018年2月,大陆出台31条具体惠台措施,其中提出要积极促进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此外,浙江省也实施《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为台企拓展内需市场、获得更多商机提供助力。

 

基于上述良好的惠台政策,近年来,像林佳燕一样来浙江创业的台商不断增加,浙江逐渐成为台商创新创业的热土。

 

从事无线充电行业的台湾青年曾伟钧也是其中一位,1年前,他带着创业项目“电赞”来到浙江,致力于开启“无线共享充电”新时代。

 

“初来浙江时我们因‘人生地不熟’遇到了很多困难,好在杭州市政府在房租、税收、服务等方面向我们提供了政策支持。”曾伟钧说。

 

如今,在杭州、成都、广州各大连锁品牌便利店、连锁品牌茶饮店、连锁品牌烘焙坊等线下各类实体店,均可看到曾伟钧团队研发的产品。

 

“两岸发展是不可分割,相互扶持的。两岸青年不分家,共同创业共同发展一直是大家的心愿。”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张兵表示,浙江有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壤,欢迎宝岛青年来浙江创业。(中新社杭州7月5日电   胡哲斐 钱晨菲)

展开全文

在北京实习的香港大学生:有机会将到内地发展

2018-07-05

多位正在北京金融机构实习的香港大学生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北京的实习增加了他们对内地企业及文化的了解,未来有机会将到内地发展。

 

在北京实习的香港大学生:有机会将到内地发展

图为香港大学生体验VR(虚拟实境)游戏。中新社发 冯靖蓉 摄

 

由香港金融青年会主办的“金融青年汇2018北京暑期实习团”6月上旬在北京启动,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58名香港大学生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展开为期7周的实习。期间,主办方还安排参访企业、与企业高管座谈等活动。

 

参加实习活动的香港大学生4日参访英雄互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内地电竞企业的发展,并与该公司总裁应书岭交流青年创业等话题。

 

港中大学生李晓雯目前在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她会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实习令她有机会运用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零售业的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等,同时还可以学习使用内地的金融数据分析工具。

 

在同集团实习的该校学生陈衍伦说,在北京实习能够更了解内地市场及中央宏观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对将来到内地工作有帮助。

 

港大学生劳玮浚用“了解、学习、投入”概括在北京实习的收获。他认为,到北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内地的企业和文化,并在实习中学习如何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结合,将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劳玮浚还说,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遇,相比欧美地区,深圳等广东城市离香港很近,且语言相通,文化相似,将来有机会会到深圳发展。(中新社电 冯靖蓉 陈小愿)

展开全文

越“改革”越贫穷的台湾

2018-07-05

民进党当局的军公教年金改革的大刀7月1日正式挥出,岛内军公教族群的退休俸被大砍,许多人收到处分书或到银行刷存折,发现自己退休金的降幅远较台当局原先宣布的幅度还要大。

 

台湾《联合报》对此发表社论说:蔡英文喜以“改革者”自居,但两年的风卷残云过后,当“被改革者”的悲情和苦况一一浮现,而当局在执行上的粗疏草率暴露无遗,改革的光环掉漆,恐怕就只剩下“剥夺”之实了,台当局为何非要如此冷酷?

 

蔡英文曾经宣称台湾正处于20年来“最好的状态”,但事实却是,她领导的民进党上台后根本不理民生疾苦、不顾百姓死活,根本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台湾经济上,一心只顾着拼政治,甚至不惜把全体台湾民众都绑在“台独”战车上。

 

如今,在那么多民众为了台湾牺牲了可观生活品质之后,民进党当局却又对他们的退休生活敷衍带过。有台媒指出,台湾目前的平均薪资,已倒退回20年前的水准,再加上军公教年金的五折六扣,整个社会的所得都倒退回20年前的状态,这是最让人担忧之处。台湾人民本来是欢迎改革的,但如果后果是人民均贫、消费停滞,台湾将如何消受?

 

越“改革”越贫穷,恐怕正是台湾民众最愤怒的地方。当初很多投票给民进党的中间选民,就是希望民进党上台后能够让台湾的经济好转,可以让台湾的民众生活变好。但打着“改革”旗号的他们上台后却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政治利益,主流民意呼吁美好生活的渴望完全被其抛诸脑后。不承认“九二共识”造成两岸僵局,大陆游客不来台湾,很多台湾基层旅游业者苦不堪言;台湾水果卖不出去,果农也收入锐减;台湾学子、基层民众想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也遭到台当局以各种威胁、恐吓甚至是制定法律法规的方式阻挠……

 

就如台湾资深媒体人徐宗懋说的:蔡当局的真正敌人并不是大陆,也不是蓝营,而是台湾百姓的智慧,台湾人或许一时被蒙蔽,但不会永远被愚弄。台湾“政务委员”林万亿说年金破产的引信被拔除了,其实蔡当局才是台湾破产的真正引信,正等着被急切的台湾选民拔除。(中国台湾网网友:肖曼)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