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吴清友与他的诚品书店

7月18日晚,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因心脏病发作在台北辞逝,享年68岁。他辛苦经营28年的诚品书店已经成为台北的文化地标,也成为读书人享受阅读时光的安静之处。

 

前几年借着采访的机会,我有幸去了一趟位于台北敦化南路的诚品书店,一踏进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我就被其温暖的感觉吸引了,随意从书丛中抽出一本书,坐在温馨的实木地板上,伴着悠扬的古典音乐阅读,简直就像在家一样。“原来书店也可以这样,原来阅读也能如此。”内心不断重复着,感激着,没想到来台湾出差,竟能遇到“诚品”。吴清友曾经这样说过,“诚品对于阅读、对书,有一种想象:一个城市中有百万本书籍,一年有千万人进来,千万种书出去,这迸发出来的力量是与人为善的,是一种正面的能量”。对此,我非常认同,因为我走进诚品,获得到的就是一种温馨。

 

吴清友逝世后,我们从媒体上看到两岸各界人士纷纷表达震惊和不舍之情。在吴清友离世一小时二十八分钟后,龙应台在写下了这样的话:今晚我为他留下眼泪。有的人飞扬跋扈,其实贡献很薄。有的人默不作声,做的却是静水流深的事。书店可以只是卖书、卖纸、卖文具的商店,他却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学、文化的指标、对心灵境界的坚持。

 

他为读书人开启的这种阅读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是备受推崇的。台湾各媒体纷纷推出专栏纪念。其中,《联合报》19日发起的“诚品的意义是什么”的网络调查显示,多数人选择了“台湾文青地标,具有在地特色的城市文化象征”这一选项;其次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空间”。这是对吴清友生前倡导的“诚品的价值在于利己、利他、利众生”的最好诠释。

吴清友走了 "诚品梦"长存

2017-07-20

  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7月18日晚因病在台北辞世。这一消息在网络上、朋友圈里引发爱书人和文化人的无尽哀思。吴清友和他创立的诚品书店已经成为台北文化的新标志,还一度引起文化界探讨“诚品现象”。

 

  吴清友1950年出生于台湾台南的一个小渔村,三十几岁就在房地产上捞得人生第一桶金,一跃成为台湾的财富新贵。

 

  然而,天妒英才,吴清友出生时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38岁就进行了人生第一次开胸的心脏手术。在与死神搏斗的过程中,吴清友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而这正是诚品书店出现的契机。

 

 1989年,第一家诚品书店在台北市仁爱路圆环边诞生,以“人文、艺术、创意、生活”为经营理念,定位为人文艺术专业书店。1999年,诚品书店开创24小时不打烊创新营运模式,为大众提供了全新的城市阅读生活。

 

 新创的诚品书店经营得并不顺利,而吴清友一直坚持不放弃。有一次,台湾闹风灾,水淹诚品,吴清友一边吃着心脏病药,一边开紧急会议应对困境。诚品书店成立后很长时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吴清友本来想这种亏损最多持续几年,然而却持续了将近15年。直到2012年,吴清友在友人的帮助下创新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发展出复合式商场模式,才转亏为盈。不过对于这段艰难的岁月,吴清友倒是满怀感谢,有了更多人生感悟。

 

吴清友走了 "诚品梦"长存

 吴清友认为,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一生中收获最多的15年,因为这让他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他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吴清友说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

 

 显然,赚钱从来不是吴清友与诚品的终极目标。吴清友谈起创办诚品的初衷时曾说,想选择自己喜欢做,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并非只为赚钱的行业。多年后,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即便在最艰苦的岁月里,诚品也仍然举办和推动着艺文活动,让读者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这些才是诚品的初心。

 

 所以诚品不只是一个买卖书籍的交易空间。吴清友深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人与空间及活动的互动。因此诚品以“场所”的精神出发,终极关怀的目标仍是读者。“场所”的概念让诚品跳脱出书店的格局,诚品可以是讲堂、电影院、咖啡厅、画廊、图书馆......吴清友说,诚品想要营造的空间气氛“是让每一个读者进来后,安顿心情的港口”。

 

 秉承这样的理念,28岁的诚品已经成为台北的文化新地标。诚品书店从台湾走向香港及大陆,成为国际媒体多次报导肯定的华人文创品牌之一;2016年,大陆、台湾、香港到访诚品人次更创下高达2亿的新纪录,也推动了超过11万种华文作品流通。

 

 诚品书店从一家书店发展成为一个涵盖诚品、诚品生活、诚品行旅、诚品物流、诚品艺文基金会等的大集团。吴清友希望在文化理想与经营现实间找到平衡,在2010年分割出2个主要事业体,其中诚品以书店、画廊、展演等文化事业为主;诚品生活则主导商场、餐旅、文创投资等。

 

 这次,吴清友最终没能避开厄运,但他始终秉持的“无可救药的积极乐观主义”已经成就了生命的感动与精彩。斯人已逝,“诚品梦”长存。(赵凤艳 根据新华社、台湾《远见》杂志、联合新闻网、中时电子报报道综合整理)

展开全文

吴清友:每个生命都是一本大书

2017-07-20

  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于18日晚间因心脏病在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去世,享年67岁。

 

“每个生命都是一本大书,每个生命也可能都是一项创作,每个生命更可能都是一部传奇,生命里有太多的因缘:人、地、事、物,都不是我们能够规划的,也不是我们能够用有限的智慧去想象的。”吴清友曾经这样说过。

 

  在此前公开露面的场合,他曾多次提到自己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1988年他进行了第一次开胸心脏手术,正是这次手术的危险让他开始思考重启生命之旅,让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创办了诚品书店。在吴清友看来,这个如影随形的“马凡症候群”的麻烦,也是一种“天赐”的礼物,是一种警醒:“我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而手术在当时是很危险的。这就逼迫我思考生命的问题,重启了一段旅程。”台湾诚品书店1989年开张,时至今日,诚品书店已近而立之年。在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的现实重压之下,吴清友二十余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份书店的理想,即使连续亏本十五年,他也未曾后悔。

 

  吴清友给世界留下了诚品书店,因为在这方空间里书与人独特的关系,让诚品与其他任何书店都不同——这里不是贩售一本书那么简单的买卖关系。诚品提供了书店与人之间的默契与情感,也提供了美好生活的想象空间。

 

  第一次去到台北诚品书店是在一个天蒙蒙亮的早晨,从花莲坐夜车凌晨五点抵达还没有睡醒的台北。诚品书店敦南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收留了我的疲惫的灵魂和躯体。以前只听闻过诚品书店的大名,真正走进其中,便明白了台湾朋友为何将其奉为一种文化上的地标。一般书店很怕顾客只看不买,而用胶膜封住新书;诚品却好像怕人看不够似的,在书店各个角落布置了桌椅、小沙发,让读者尽情享受阅读时光,墨绿色的纸袋会让人感到安心。这种慰藉与收留并不只是我一人的情况,1999年,诚品的敦化南路总店首创24小时营业,成为深夜里城市的一盏明灯。“几乎没有人的诚品敦南店,可以自在地翻杂志,喂自己的灵魂吃早餐。”台湾的朋友这样说。

 

  这种诚恳的待人风格,是自诚品创立之初就被定义好的命运。“诚品在成立的时候取名 诚品 ,我们的初心,认为 诚 是一份诚恳的心意,一份执著的关怀。 品 是一份专业的素养,一份严谨的选择。”吴清友曾这样说。他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成立诚品,唯一的希望,不是希望赚钱做生意,或者发展品牌谈文创,“我只是希望找到那个可以让我未来的日子还有勇气,还有韧性可以继续活下去,给自己下了一个生活和生命的标杆。”

 

  书店的空间是阅读发生的场域,诚品之所以成为文艺青年心向往之的地方,与吴清友最初对空间设计的定位有很大关系。出身建筑设计行业的吴清友,原为诚建公司董事长,他以小布尔乔亚风格的室内设计美学打造了诚品书店的格局。诚品书店刚问世时,读者都高呼这里是从装饰设计杂志里直接走出来的空间。台湾的朋友说:“诚品风格在上世纪九O年代很大地刺激了台北人的中产阶级美学崇尚,一时之间,所有人的家居装潢都指定要 诚品风格 。”

 

  仅仅有空间仍是不够的,空间仅仅是躯壳,书才是书店的灵魂。诚品书店极强的选书编辑团队让诚品的灵魂更富书香。无论是旅行、生活风格、艺术、人文社科还是文学,各种类目的编辑团队都是把准阅读潮流脉搏的高手。在图书定价以及促销的部分,他们也很有经验。“诚品并不期待所有的阅读都在书店里完成,我认为大家不要窄化一间书店。人们可以在书与非书之间阅读,可以阅读人与人的关系……生活无处不可读。”吴清友说。

 

  尽管诚品不愿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很商业”的机构,但一家企业既然不是慈善组织,就注定是要有商业思路。当今,但凡谈到新时代的商业,似乎人人都标榜着“情怀”,可背后都有着一种逐利的伪善。吴清友大概是真正把情怀注入商业中的。在台湾,吴清友一直是各大媒体的创业楷模、最佳企业家人选,他在15年的长期亏损下仍然没有放弃诚品书店。“诚品曾经尝试过多种经营模式,包括组织会员俱乐部,重点关注特定消费人群;也曾经试过社区书店模式,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小区设立小型精品书店等;但一直到目前的 复合商场 模式才成功赢利。”吴清友曾对媒体这样说。

 

  诚品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文化的地标,在于它已经不只是一个书店,而是一个文艺生活的角落。大部分书店会在周末开放一部分空间给公开的图书活动,而诚品则把策划定位在更广阔的人文领域——音乐、艺术、戏剧的创意都可以在诚品书店发生。诚品独有的展演空间,历年来也孕育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现在在很红的剧场导演林奕华,在台湾转型大剧场的关键作品《包法利夫人》,就是在诚品支持下演出。诚品甚至还办过把敦南诚品旁边的安和路全封街的露天艺术节,这儿阅读的不只是书,更是人。

展开全文

吴清友最重要的遗产是激活了书店文化

2017-07-20

  今天,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先生,本应出席个人传记《诚品的时光》的发布会,但在7月18日晚,却因心脏病在台北猝然离世,享寿67岁。想来,他对这个世界应该是有颇多遗憾。可惜,天不假年。感怀之余,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吴清友先生的遗产,来更好地缅怀这位对文化领域有着世界级贡献的人物。

 

  来时路

  把诚品视为永恒的事业

 

  吴清友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早年出身农家,技校毕业后去高职当过老师、待过皮包工厂,最后改行做起销售厨具设备,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了台湾厨具设备行业的龙头。然后以此为基础,又投资房地产与证券公司,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照此人生轨迹,也是可以大富大贵的。

 

  但是在1988年,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的吴清友与死神擦身而过。“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的吴清友,想创立一个永恒的事业,于是开始创办诚品书店。

 

  秉持“连锁不复制”的概念,诚品书店每家店面都砸大钱在设计上。用最好的材料装修、设计要人性化、空间搭配和书籍摆放都大有考究。如此精益求精,再加上书店经营模式的不成熟,以及书籍原本的利润就单薄,导致了诚品书店长达十五年的赔钱之路。原本吴清友就只打算赔5到8年,没想到经营的艰难远超预期。不少股东中途撤离,投资人之一陈泰铭曾对媒体坦承:“诚品是我不愿面对的赔钱投资。”

 

  这些对一个有心脏病的人来说,更是不易。但他硬是坚持了十五年,这才有了后来诚品书店在大陆、香港的开枝散叶。而这一点,是目前多数文化产业公司做不到的。很多诚品的拥趸、客户都是置身影视、网络行业的人,在消费诚品的同时也需要反思。这几年由于鼓吹所谓风口概念,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靠讲一个故事或者一个IP就能迅速圈钱的神话层出不穷,在偶像破灭之后,迅速又都聚拢到下一个风口,众筹、直播、社交媒体……各个风口的速生速灭比风云变幻还快,整个社会已经浮躁无比,以至于实业都开始受到影响。试想,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一件事情长达十五年。

 

  别时愁

  经营现状愈发严峻

  书店,在很多人头脑中就是一个卖书的地方,既不是图书馆可以学习,也不是商场超市可以多多驻足。而在国人的眼中,对书店的理解更多是一层一层地落满灰尘的架子,或者琳琅满目的各类教辅、考试用书,很少讲价很少打折,书店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化“衙门”。

 

  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是充分挖掘出了书籍的商品属性,并且给其叠加了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再配上温馨典雅的室内装修,辅之以韵律得当的背景音乐和缱绻的咖啡消费等,书店可以不买书,可以在此约会、在此下午茶、在此谈公务、在此消磨碎片时间。集中体现城市公共文化的地标,称得上开风气之先。

 

  而诚品书店在台湾敦南店开创的24小时营业模式,也算得上引领潮流。将书店的功能扩展为文化活动场所,增加了顾客的停留时间,既可以传播口碑,也可以为顾客创造更多可能。像诚品的信义旗舰店,把整栋楼租下,但是只有两层卖书,其余空间作为商场经营百货。书店吸引人流量,为商场带来更多收入,然后书店从中获益。这种理念是非常超前的,与后来电商靠卖书带来流量再促进其他消费是一个道理。

 

 文化消费的根本目的虽然是赚钱,但要义首先在于触动心灵。想想,午夜的街头,除了各种KTV酒店饭馆,还有一个书店在营业,对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能够理解很多人把诚品当成心灵归属,将书店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吴清友及其诚品书店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激活了中国的书店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季风书园、方所书店、字里行间、单向空间等等书店的出现、发展,是这一个潮流之中的标志。甚至新华书店在这个潮流之下,也对自身做出了更多的调整,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公众活动、进行多样化的经营。并且,几年前北京的三联书店、上海的大众书局等书店都开始24小时营业。

 

 窃以为,一个书店的消费文化已经蔚为壮观了。书店与商超与地产融为一体,文化消费成为都市生活标配,这种变化,难能可贵。诚然,在当下的大时代中,不能因为诚品的成功及其开创的潮流而回避书店经营中存在的困境。比如由于地租、人工成本的上升,再加上电商的冲击,书店整体的经营业绩不断下滑,不少书店采取关店走人让人惋惜。由于诚品书店开创的书籍加百货的模式,以及衍生出来的与地产结合的形式,也在遭受商业化过度的诟病。书店成为文化地标以后,如何更为深刻影响现代人的都市生活?是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吴清友先生已经仙去,这些问题还是留待更多的人和读者去解答吧。

展开全文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病逝 28年成就“诚品现象”

2017-07-20

  新华社台北7月19日电(记者 齐湘辉 何自力)19日,在台北诚品书店敦南总店,上下五层的空间平静如常,人们三三两两而来,寻觅自己喜爱的角落,享受阅读时光。

 

  就在18日晚,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因心脏病发作在台北辞世,享年68岁。他创立的诚品书店已成为台北的文化地标,还一度引起文化界探讨“诚品现象”。

 

  1989年,首座诚品书店在台北市仁爱路圆环边诞生,以“人文、艺术、创意、生活”为经营理念,定位为人文艺术专业书店。1999年,诚品书店开创24小时不打烊创新营运模式,为大众提供了全新的城市阅读生活。

  温馨的实木地板、优雅的店内陈设、丰富的中外文图书与终日环绕的古典音乐……如今的诚品书店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店,而是集书籍、画廊、出版、展演、课程、文创、行旅等于一体,内涵丰富。

 

  时至今日,诚品已在台湾拥有40多家分店,营业网点不仅遍布台湾各地,还进驻香港铜锣湾及江苏苏州。

 

  吴清友逝世后,台湾各界人士纷纷表达震惊和不舍之情。

 

  台湾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获悉后十分悲恸,并表示“诚品改变了我们对阅读、生活,乃至自己的看法”;作家陈芳明表示,诚品书店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创造”,“一本书可以改造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书店更可以改造一个社会的风气”。

 

  台湾各媒体纷纷推出专栏纪念。其中,《联合报》19日发起的“诚品的意义是什么”的网络调查显示,多数人选择了“台湾文青地标,具有在地特色的城市文化象征”这一选项;其次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空间”。这是对吴清友生前倡导的“诚品的价值在于利己、利他、利众生”的最好诠释。

 

  2004年,诚品书店被《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2011年获选为“台湾百大品牌”文创服务类别企业,2015年敦南总店被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为“全球最酷书店”。

 

  吴清友1950年出生于台南一个小渔村,30多岁就凭借房地产获得人生第一桶金。39岁时,吴清友遭遇了第一次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发作,让他思考人生意义,并创办诚品书店。

 

  然而,新创的诚品书店经营得并不顺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持续了将近15年。但吴清友仍然坚持不懈。

 

  他曾说,诚品不是完全向钱看的公司,“诚品对于阅读、对书,有一种想象:一个城市中有百万本书籍,一年有千万人进来,千万种书出去,这迸发出来的力量是与人为善的,是一种正面的能量”。

 

  曾经历三次生死大劫的吴清友这次没能避开厄运,但他始终秉持的“无可救药的积极乐观主义”已经成就了生命的感动与精彩。

展开全文

诚品给书店业带来震撼和经验

2017-07-20

  18日晚,台湾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先生因心脏病发作在台北辞世,享年68岁。他创立的诚品书店已成为台北的文化地标,还一度引起文化界探讨“诚品现象”。

 

  这也给远在内陆的重庆书店业带来了震撼和不可多得的经验。用重庆购书中心总经理李晖的话来说,“走在重庆乃至全国街头,有太多太多的书店,都能看到诚品书店的影子。”

 

  精典对书的情怀源自诚品

 

  重庆本土知名独立书店创始人杨一第一次去诚品书店是十多年前,当时有口皆碑的诚品24小时书店敦南店已经开业。杨一说,那时敦南店的空间美感设计就超出一般对书店的想象。

 

  在杨一看来,吴清友先生和诚品书店完全可以说是给书店业树立了一个标杆。“他们把这个行业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杨一说,可以说是诚品成功之后,才有了全国各地的书店文化空间纷纷努力做成城市文化地标和文化家园。而在实体书店纷纷转型、倒闭时,诚品又在复合经营上率先走出了一步,“可以说在过去的书店业经历大变革时,他们都是领航者。”

 

  众所周知,吴清友生前曾说过,“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在杨一看来,现在,内地的很多书店也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杨一说,内地书店可以说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受过诚品的影响。“我承认,虽然精典受诚品的影响不多,但也还是有。尤其是对文化、对书的那种情怀,都来自诚品。”

 

  24小时店概念受诚品启发

 

  重庆购书中心总经理李晖到访过不止一家诚品书店。“最出名的敦南店,我是2010年去的,当时的感受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哦,原来书店可以做成购书中心!”李晖说,首先震撼于它在商业操作上的无与伦比,品牌文化和硬件设施上的融合相得益彰。

 

  其次,让李晖印象深刻的是诚品的运营管理和文化活动的策划。“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内地书店的管理其实是相对落后的。诚品就是在书店中加入现代企业管理,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

 

  李晖说,还比如,请专业设计师设计书店,呈现更好的空间感受给读者,都是诚品带来的“潮流”。资深书迷可能有印象,重庆购书中心时代天街店开业后曾试营业了一段时间的24小时书店,李晖直言这也是受诚品启发而做的,“只是在文化、读者等土壤培育方面,重庆还有欠缺,我们才中断了。”

 

 

展开全文

台湾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猝逝 终年67岁

2017-07-19

台湾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猝逝 终年67岁

 

台湾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18日晚在台北猝逝,终年67岁。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诚品公司于18日晚9时31分公告此消息,指吴清友去世是因为心脏旧疾突发。

 

据报道,吴清友17日还去视察中山书街,本计划20日出席首本品牌专书“诚品时光”新书发表会,但18日晚间7时多突然病发被送往医院就诊,到院前已无呼吸心跳。

 

诚品方面表示,公司遵循代理人作业,各项业务均由专业经理人负责,对公司营运无影响;将召开临时董事会推举董事长,俟董事会召开后再行公告。

 

吴清友1950年10月出生于台南,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1988年进行过第一次开胸心脏手术,生前在香港、台湾一共进行过3次大手术。

 

1989年3月,吴清友创办诚品书店,初期专卖艺术与建筑类书籍,采取有别于同业的经营模式,1999年诚品敦南店首开24小时营业,结合书店与商场,成功经营出特殊的诚品书店文化,至今已在台湾、香港及大陆开了49家书店。后诚品书店逐渐扩张到出版、画廊和策展等诸多行业,成为台湾地区著名的文化产业坐标之一。

 

台湾文化界人士、两岸媒体、网友等纷纷表达对吴清友病逝的心痛和缅怀之情。(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