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功1946_fororder_捕获

魏建功1946

八十年前,硝烟散尽,台湾重归祖国版图,但在台湾,语言的割裂却成了同胞间无形的屏障。今天,我们就来回望 1946 年,看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如何带领团队,用汉字与注音符号,为台湾同胞找回“祖国的声音”。让我们走进那段“语同音、书同文”的燃情岁月。

当前播放:
00:10:33
人光复了,文化也得光复,语言也得光复!台湾光复了以后,推行“国语”的唯一意义是“恢复台湾同胞应用祖国语言声音和组织的自由”。魏建功坚信:敌人夺去台湾的河山,已经重归了祖国版图;台胞表达意志的方式,根本敌人是不能改变的,恢复起来一定很快!我们要稳稳实实地清清楚楚地先把“国语”声音系统的标准散布到全台湾。
2025-11-06
00:11:59
当时台湾人认汉字,几乎都是日文里所用到的汉字观念,很多人学“国语”,也大半使用假名注音这种日本人学汉语的方法。于是,魏建功提出“从台湾话学习国语”的智慧策略。他认为,台湾闽南语与“国语”同属汉语体系,许多发音规则相通。只要通过“方音比较”,就能实现自然过渡。这样融会贯通,可以事半功倍。 而有了文字标准之后,魏建功他们的标准通用语言推广运动就要进入第二步,执行示范“活的声音”。从1946 年 5 月 1 日起,北京人齐铁恨就每天准时出现在台湾广播电台,用流利的“京片儿” 教“国语”。很多后来的学校校长都说,他们年轻时就是跟着广播学的“国语”,再教给学生。
2025-11-06
00:10:26
八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1946 年那段峥嵘岁月,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扫除语言隔阂的“国语”运动,更是一位学者以赤子之心守护中华文化的坚定践行——魏建功以汉字为基、以注音为桥,斩断殖民文化的枷锁,让台湾同胞重新拥抱祖国的语言,重归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既是对中华文化血脉的赓续,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生动见证;而这份传承,也将继续引领我们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携手前行,让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愈发牢固,让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在两岸交融中永续绽放。
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