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不住两岸的情谊”
编辑: 马晓叶 | 时间: 2024-06-19 16:56:40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我在厦航工作已有7年的时间,第一次对来大陆工作有强烈的归属感是源于有一次我执行从泉州出发的航班,一位年逾八旬、行动不便的旅客第一次搭乘飞机。我注意到老人家的表情有些紧张,于是我蹲下身来,用闽南语问他有没有吃饱、需不需要喝点茶。在交流中,他慢慢放松下来,露出了笑容。此刻,乡语乡音化作情感的纽带,让我感受到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不住两岸的情谊。”作为厦门航空招收的首批台湾乘务员的陈于萱,在第十六海峡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台湾乘务员陈于萱(主办方供图)
身材高挑的台湾姑娘陈于萱告诉记者,飞行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大陆不同省份的人,每条航线的特点也不一样,感觉很有意思。比如飞四川、重庆的航班,乘客就特别喜欢吃辣。经过多年的执飞锤炼,陈于萱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乘务长。她说:“我在大陆找到了发展的舞台,希望有梦想的台青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蓝天。”
如今,厦航台乘队伍中有19人已在大陆成家立业。今年初,面向台湾同胞的厦门市保障性商品房也开放选购,这也为台青在大陆安居乐业增添助力。陈于萱说:“未来,我将继续在万米高空搭建两岸融合发展的桥梁,帮助更多的同胞畅行两岸,让爱回家。”
“2020年,我选择来到大陆,是因为我觉得这里的市场非常广阔,文化环境也很友好。只要带着你的作品,带着你的梦想,带着你的勇气来大陆,就可以追梦、逐梦、圆梦。” 来自台湾的陈竹音,原本是武打动作演员,来到大陆后,她做起了微电影人,目前正在筹备拍摄一部有关海峡两岸青年的短片。在陈竹音眼里,大陆的市场是多元的,可以拍电影,也可以拍微电影,还可以做短视频,形式多样,而且承载的平台也非常多。当记者问起陈竹音的梦想时,她自信满满地说:“我想用我的片子讲述中国的故事以及两岸青年的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进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第一次来厦门,感觉很亲切,这里的海风、这里的饮食和台湾都很相像。在出租车上,听到司机师傅说话,觉得就是在台湾。”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张瀛说:“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很好的平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加入到论坛当中,为论坛注入了青春和活力,我们都应该珍视这样的活动。”张瀛告诉记者,两岸同胞一定要多交流,多沟通,这样才能知道对方的想法,也才能相互理解。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我觉得两岸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特别重要。之前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离不开台湾的人,但来到大陆和杨洋的相遇、相识,改变了我的想法。后来我们走到一起,组建了家庭,还拥有了一对龙凤胎。”来自台湾的熊天平在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期间举办的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说。
台湾艺人熊天平和北京姑娘杨洋(摄影 马晓叶)
台湾艺人熊天平和北京姑娘杨洋是一对参加过十几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的“老人”。他们觉得论坛一届比一届办得好,既能见见老朋友,又能结交新老朋友,一年一次在这里的相遇,得知彼此过去一年都做了什么,今年又要做什么,彼此碰撞思想,很过瘾。
熊天平和杨洋都对音乐有着无比的热爱。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用音乐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结合自身真实生活经历,创作出多首两岸题材的歌曲,像《一家亲一个梦》、《我们心相连》等,用歌声架起爱的桥梁,让两岸同胞心相连。当记者说到海峡论坛主题歌曲《我们相信》时,他们两个顿时打开了话匣子,还现场唱起了闽南语歌曲《思慕的人》:“有看见思慕的人,惦在阮梦中,难分难离,引我对著汝,更加心绵绵……”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系教授江岷钦
“ 青春不想留白,就到大陆来,这里有寻梦逐梦的大平台。”台湾世新大学新闻系教授江岷钦说,年轻人有活力、有热情,他们能把自己的生命能量释放出来,在两岸交流中扮演重要的桥梁角色。年轻人如果能够把桥搭建起来,两岸最大的障碍就能够简单超越。
赖彦君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海峡论坛。15年前,他怀揣着法律的梦想从台北来到武汉大学求学,和几十万大陆的法律学生一起参加司法考试,并成为湖北省首位台湾居民律师。在长时间的两岸服务中,赖彦君感受到两岸用语的差异。她举例说,一次大型活动中办公电脑临时出了问题,收到求助信息的她被要求“速带笔记本过来”。当时,赖彦君用最快的速度带了一本精美可爱的纸质笔记本到现场,结果闹了笑话。有了这个小插曲,赖彦君后来便多加注意了起来,尤其是面对公益法律服务时,会着重去准确理解双方意思,并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从根源杜绝误会发生的可能性。
台湾青年赖彦君(主办方供图)
赖彦君说:“海峡论坛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舞台。通过与两岸朋友的互动,能深深体会到他们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希望大家彼此激励、共同成长,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跨越海峡,心手相连,让我们一起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作者: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