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民进党信口雌黄,但是抵不过真实的数据

先来看几组真实数据:

 

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在江苏省昆山市落户。三十三年后的今天,这个“1”已经“裂变”到了5800多。据昆山市台办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昆山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832个,其中2640个项目选择持续增资。仅仅在最近三年,昆山市新批台资项目就达600个,增资项目179个,新增投资总额72.21亿美元。去年,昆山市的GDP历史性地迈上5000亿元大台阶,整个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来自台资企业的贡献。

 

再看江苏省台办官网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苏州新设立台资企业98家,实际利用台资6.1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台企数量增加6.5%,实际利用台资增加96%,新增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台企9家,合同台资6.4亿美元,有38个增资项目的增资总金额为2.46亿美元。

 

另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项目由8.8万个增加到12.97万个,实际使用台资由570.5亿美元增加到720亿美元,先后有60家台资企业在大陆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民进党信口雌黄,但是抵不过真实的数据

 

5月17日,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在京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旺旺集团驻京首席代表林天良连任常务副会长。他表示,新时代走过的十年,对于广大台商台企而言,是共同成长和蓬勃发展的十年,不仅投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吸引着更多台胞在大陆扎根。(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鲜活的数字与事实说明,三十多年来,广大台胞台商台企积极参与两岸经济合作与融合发展,在大陆广阔天地中实现了更好发展。大陆一直是广大台商台企投资的最大最佳目的地。在昆山开发区,占地12.3万多平方米的昆山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的新厂区已经全部竣工,现代化的厂房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将成为六丰在大陆最先进的生产基地,这座智慧工厂生产的轮毂将从铸造、加工、涂装、下线等全程实现无人化操作。这就是成立于1992年的台湾六和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落户昆山开发区已经三十多年了。“预计整条产线的工作效率将提升近50%,产能提升30%,实现全面降本增效。”六丰机械执行副总经理魏授桐高兴地说,“我走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像昆山这么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完备的供应链。”

 

面对事实,岛内仍有媒体不遗余力地炒作“昆山当地台商有三分之一已撤离”的假消息;民进党主席赖清德也信口雌黄,说:“大陆经商条件已大不如前,同时已不再是台企投资的最大基地”。可以这样说,违背事实、无中生有,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毫无操守、甘当绿营“传声筒”的台媒,就是没有遵守新闻职业中真实报道这条基本原则。上述两者的目的,除了别有用心地“黑”大陆,就是在有意误导台湾民众。

 

民进党信口雌黄,但是抵不过真实的数据

 

在近日举办的全国台企联新一届会长、监事长就职典礼上,国台办主任宋涛勉励台商“观全局、看大势、谋长远,把握大陆发展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大陆经济长期向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展现出超强韧性、巨大发展潜力和充分活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台商台企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机遇。纵观全球,大陆为台商台企提供各方面支持的力度之大,可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日前,台湾“三三会”理事长林伯丰在苏州参会时接受采访,他说,台商绝对不能忽略大陆市场,因为台湾本身市场狭小。台企要发展壮大,必须依托大陆市场,与大陆相互配合。有数据显示,做为台湾重要的工商团体,“三三会”的成员企业中,八成以上在大陆投资。

 

在5月31日举行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朱凤莲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为台胞台商台企营造更好的发展、投资环境。大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会是台商台企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作者:常滨)

社评:阻两岸观光交流 民进党能得利?

2023-05-24

社评:阻两岸观光交流 民进党能得利?

 

 

蔡政府阻两岸观光扯赖清德后腿,谁得利?(中评社 资料照)

 

大陆日前恢复旅行社经营台湾居民到大陆团队游业务,让台湾观光业者振奋不已,却立即被蔡政府泼了一盆冷水。台“观光局”宣布,禁止旅行业者接待及组团前往大陆的“禁团令”还不会解除。  

 

台湾观光业历经蔡英文执政后陆客止步、新冠疫情重创出境旅游,惨淡经营。过去3年已有许多业者不支倒地,存活业者也是靠官方补助才能勉强支撑至今。两岸观光不论是陆客来台或台湾民众赴陆旅游都是台观光业者重要商机,2019入台旅客118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陆港澳客就占了446万人次。疫情前,台湾民众出境旅游,最热门是日本,第二就是大陆,大陆团尤受台湾熟龄客的喜爱。  

 

疫后大陆重新开放台湾团客,为恢复两岸观光交流的第一步,若互动良好,后续陆客团或将接续开放。这是台湾观光业界奔走两岸的强烈期待,如今终于盼到佳音;之前不论是陆委会或台“观光局”都强调重启关键是“须双方同步开放”,未料大陆放行后,台官方却拒绝取消“禁团令”,称要透过协议平台沟通才开放,事情又卡住了。  

 

台湾观光业者目前可以组团带客人到全世界旅游,唯独陆港澳不行,之前有疫情理由,如今再不准就只剩下政治因素,此举等于是拿着台湾人的饭碗做筹码来施压大陆必须出面协商。由于观光产值可观,最近包括台湾商业总会等团体与业界都大声疾呼,要求蔡政府开放,官员仍铁心坚持必须协商才能放行,让业界十分挫折。

 

蔡政府在大选前这种强硬的态度,其实颇不寻常,明年元月就要投票,赖清德要赢必须扩大票源,争取绿营基本盘以外的选票。依照往例,候选人选前都会筹组各种后援会,若依照目前观光业对蔡政府卡两岸观光的反弹,赖清德能拉得到观光业几十万选票?不紧张吗?  

 

换从另个角度来看,两岸如此兵凶战危,观光交流也可缓和两岸关系,如果每天都有大量的大陆民众全台趴趴走,不是让台湾人比较放心?  

 

大陆刚宣布开放台湾团客,台湾观光业界还在期待中,看看过阵子事情会不会有转机,如果蔡政府真的铁心不取消“禁团令”,让业界从期待转为绝望,赖清德应该很快就会有感受。观光产业链含盖范围极广,南台湾经济较差,更需要观光产业的挹注,也会冲击民进党基本盘。  

 

台湾民意基金会5月发布的民调,20岁以上台湾人有4成2乐见民进党继续执政,4成7不乐见,这已透露出对执政党深层的绝望,也是赖清德选情最大隐忧。国民党确定由新北市长侯友宜出战2024后,民进党与赖团队升高火力,每天猛攻,这种负面选举有没有效难说;但执政党送不出牛肉,还挡民众财路这对选举的杀伤力肯定更大,激起的仇恨值铁定更凶猛。

 

蔡政府官员在讲“禁团令暂不解除”时,一副云淡风轻,背后却是几万人、几十万人的饭碗,他们的家庭还有他们的泪。  

 

蔡政府逆民意堵两岸观光将政治置于民众利益之前,完全不在乎观光从业人员嗷嗷待哺苦盼了多年,有多么想挣脱苦日子出头天。台官方卡两岸观光,得罪太多人,民进党也拿不到政治利益,这是在逼业界只好在明年元月投票拉下民进党,争取翻身机会。既然牺牲了民众的利益,也换不到民进党的利益,还扯了赖清德后腿,得利的是谁?(评论员 林淑玲)

展开全文

台湾青年看两会:我们要为同心共创复兴伟业努力奋斗

2023-03-10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 ‘九二共识’,坚定反‘独’促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同心共创复兴伟业。” 这段论述站位高远,意涵丰富,向广大台湾同胞发出了殷切呼唤,也让在大陆工作和生活的台湾青年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扎根大陆持续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大陆读完研究生课程并选择留在大陆工作的台青谢建鋐说,政府工作报告说要“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我从广州毕业后到上海工作。办理入职手续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广州台湾居民居住证必须换成上海签发的证件。开始以为很麻烦,没想到,从我提出申请到拿到新证件,前后才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工作效率之高令我讶异。后来,我工作调动到了广东,通过线上流程办理异地医保也特别丝滑。从这两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像我一样在大陆工作的台胞,基本上通过现行的机制就能够完美融入大陆的生活。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方向,我认为大陆后续会提供给台湾同胞更多意想不到的便民政策,给大家新的惊喜。

 

台湾青年看两会:我们要为同心共创复兴伟业努力奋斗

 

谢建鋐在湖北恩施大峡谷感受大陆壮阔山水的鬼斧神工(本人供图)

 

在上海社区工作多年的台青简敏安说,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琐事,我深切感受到两岸同胞之间血脉相连,也悟出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社区工作中,我看到文化背景不同的居民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这让我联想到两岸同胞之间存在思维差异也是很自然的。为了消除误解和隔阂,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走访对方的社区参观、学习,来促进彼此了解。简敏安还说,我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每一天,都在见证大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感受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大陆人民的热情和友好、政府对台胞的鼎力支持和帮助,等等。这一切让我深感欣慰和感激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努力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台部分的内容,我感触良多”,在厦门工作的台青黄恺嘉说,我登“陆”两年来,工作重心一直是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好两岸同根同源的故事。去年,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沿着黄河流经的省份制作了100多期短视频,帮助岛内的同胞认识和了解大陆。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一对照,我觉得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有益于增进两岸同胞感情、了解彼此的,所以心里觉得非常振奋。未来,我会继续坚持弘扬中华文化,在讲述两岸好故事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为两岸融合贡献力量。另外,以一个在大陆创业的台青的身份来看,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对待台胞的善意和提供的支持,比如两岸民间接续不断的参访交流活动、各地方政府出台的不同层面的惠台政策、国台办设立的以民间信仰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等,都是站在台胞的角度考虑问题、照顾了台胞的需求。

 

台湾青年看两会:我们要为同心共创复兴伟业努力奋斗

 

2022年11月,黄恺嘉在第三届海峡青商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本人供图)

 

北京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在大陆创业多年的台青郑博宇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精准地表达了国家反“独”促统的决心和意志。反“独”促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使命,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的“同心”这个词,鼓舞着我们两岸同胞拧成一条绳、合力干大事。郑博宇说,两岸的每一个同胞都有这份责任,同心聚力参与到实现祖国统一、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来,一起共建更好的未来。(作者:左镇)

展开全文

昆山台商群像:长住江南,此地心安

2023-05-15

华灯初上,江苏昆山的“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渐渐热闹起来。鳞次栉比的红砖厝、红墙燕尾脊的闽南风情建筑间,不少台胞正逛夜市解乡愁。黄河路上的台湾餐馆里,蚵仔煎、盐酥鸡、大肠包小肠等菜肴香气四溢。两岸顾客觥筹交错、把酒言欢。“走胃”之外,每年定期举办的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海峡两岸青年花灯设计比赛等一系列以“海峡两岸”为名的活动,更令两岸同胞的交往走心。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832个,其中增资项目2640个,投资总额693.54亿美元,注册资本358.78亿美元。对于以昆山为家的近十万名台商台胞来说,昆山更是一个让他们感叹“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家园。

 

今年一季度,台企优德精密工业(昆山)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较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公司总经理陈志伟一直在忙碌中。2012年,陈志伟从台湾来到昆山,如今的他是“昆山的女婿,苏州的劳模”。他所在的优德精密有两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称号,并主导参与制定了7项国家标准和1项国际标准,目前正积极奋战第8项国家标准。

 

陈志伟说:“作为一家台企能参与国标的制定,是大陆对我们信任的体现。如今,公司在昆山建设了新厂,并把总部落在了这里,期待与昆山一道迈向更好的明天。”

 

在昆山的创业台青中,李安东是一个传奇人物。拒绝继承父亲的工厂、辞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李安东选择在昆山创立昆山润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帮助。

 

说到自己创业的底气,李安东表示:“昆山对台青很友好,在此创业能享受同等待遇;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时,台办台协会主动协助并帮忙联系、对接;遇到人才缺口时,政府会安排校企合作,与各大院校对接。”

 

李安东统计,创业以来,自己先后获得了十多个奖项,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昆台融合三十周年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他说:“目前大陆台企正积极进行智转数改,公司大有可为。同时,客户里也有很多大陆企业,我们把一些台湾的先进技术引入,期望能助推两岸企业相互协助,一道高质量发展。”

 

每次返台探亲,刘雅青的行囊都是满满当当的。她回忆,2006年自己刚到昆山时,各方面不太习惯,每次都要从台湾带上一整箱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回来。“今天的昆山,什么都能买得到,想吃什么台湾菜都有,价格也很合理。现在是我回台湾时,要大包小包从大陆给亲朋好友‘带货’。”

 

从曾经挤绿皮车、搭硬卧与大陆同事外出游玩,到如今在昆山乘上高铁便捷地通达各处;从曾经想吃台湾菜得自己动手,到指导公司的厨师参加台湾肉粽比赛拿下第一名。十多年来,刘雅青见证更参与了昆山两岸同胞的相生相融。她介绍,自己所在的台企昆山龙灯瑞迪医药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大陆的内销市场,正保持着15%的年均增长率。刘雅青自己也参加了大陆的社保、医保,期望继续扎根这片土地,取得更多收获。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昆山市台协会会长孙德聪说:“大家经常说,昆山因台企而兴、因台企而强。我认为,昆山与台企是相互成就的。昆山成就了台商的事业兴旺,台商造就了昆山的持续辉煌。在昆山就像是在台湾,‘此心安处是吾乡’。”(钟升)

展开全文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10-01

台商林春福2012年3月开始在四川凉山投资种植油橄榄,十年间,种植面积从600亩扩大到2.5万亩,带动了当地6000余户农户脱贫奔小康。

 

“大陆是台胞能实现梦想的福地。我70岁了都能创业成功,和儿子林书任在这里找到人生价值,台湾年轻人来这里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林春福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大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广大台商台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机遇。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接连出台并落实落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政策更好、环境更优。广大台商拼搏在大陆、奔走于两岸,收获了成果,实现了梦想,也对在大陆扎根发展有了更大信心。

 

大发展带来大机遇

 

上世纪80年代末,台商李慈雄被大陆发展潜力吸引,举家到上海创业。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他的事业从建筑材料拓展至生活用纸、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2015年,随着大陆健康消费升级和养老观念变化,李慈雄决定将旗下公司更名为“悦心健康集团”,跨足医疗、养老、康复产业。运营养老机构、输出养老管理模式、建设综合医疗机构……与大陆康养产业发展同步,集团事业稳健成长。

 

“过去十年,大陆大健康市场释放大好机遇,我们得以分享巨大红利。”李慈雄说。

 

上世纪90年代,台商李瑞河来到祖籍地福建漳浦谒祖探亲。一踏上故土,亲切感油然而生。土亲人亲,风景独好,他决定在漳浦创业。如今,李瑞河的天福集团已在大陆开设“天福茗茶”连锁店逾1300家;2007年创办的天福茶学院2012年“升格”为漳州科技学院,今年在校生将超过1.3万名。

 

几年前,李瑞河萌生了建医院和养生疗养院的想法。今年3月,占地300亩的天福医院建成投用,养生疗养院、文化村正加快建设,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我始终坚信,大陆是最好的投资地。”他说。

 

近年来,福建省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推出允许自贸试验区新设台资企业注册为内资、支持台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举措。

 

从着手创业、搭建技术平台到创立品牌,政府部门给予“创业导师”般的扶持,让2012年10月成立的江苏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少走了不少弯路,成长为知名数字化、智能化企业。“创业像化学反应,要成功需要‘活化能’,大陆可以源源不断提供催化的能量。”公司董事长赵宜泰说。

 

2018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同等待遇政策,今年3月又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的行业范围、地域,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条件更好、环境更佳。在有关部门积极辅导、支持下,在大陆上市台企现已增至55家。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3月31日,台胞陈玉喆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新华社记者付敏 摄

 

“过去十年,大陆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广大台商台企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台企这十年的发展,得益于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与引领,得益于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出台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大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善意。

 

大合作促进大融合

 

从农业小县到台资高地,如今的江苏省昆山市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统计显示,昆山市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来自台企。

 

“昆山因台资而兴、因台资而强。”昆山市委书记周伟说,台商台胞与当地市民携手并进,共同见证昆山的跨越发展,合力书写了“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画卷。

 

这十年,昆山累计新增1588个台资项目、投资总额177亿美元,在昆台商平均每天完成15亿元(人民币,下同)销售额、10亿元进出口额、逾5000万元税收。目前,约10万名台胞常居昆山,与当地群众水乳交融;昆山开发区矗立着闽南建筑风格的慧聚天后宫,妈祖像前香火鼎盛。“此心安处是吾乡”,许多台商早已自许“昆山人”。

 

“台商台企在昆山获得成功,也深度融入昆山。昆山的实践,充分证明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互蒙其利。”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德聪说。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9月8日,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在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古镇举行亮灯仪式,本届灯会以“花开并蒂 灯映两岸”为主题。新华社记者杨磊 摄

 

十年来,台商投资大陆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台商投资大陆项目累计8.8万个,到2022年6月这个数字增至12.7万个。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引导支持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实施,大力协助台企转型升级、拓展内销,在支持东南沿海地区扩大对台经贸合作的同时,在广西、四川等地设立了5个两岸产业合作区。台商投资大项目增多、科技含量提升,并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十年来,台商台企在大陆外贸、民生就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领域均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中国出口百强企业中,台资企业有30多家,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居于首位。由两岸企业家峰会积极促成的一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对巩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连结、助力大陆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彰化的庄久毅2014年从越南辗转到广西,成立广西两岸红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宝岛美人椒”。“回大陆创业,最大收获是参与了国家脱贫攻坚行动。”他说,企业帮助当地民众脱贫,自身也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

 

2018年开始,庄久毅积极参与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扶贫攻坚工作,在全县11个乡镇以“公司+农户”方式,助力2800余户贫困户脱贫,企业种植基地不断壮大。2021年,公司辣椒总产量达5000多吨,总产值逾5000万元。

 

大时代追逐大梦想

 

儿子林书任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林春福没给生活费,还让他去卖橄榄油。为了更好销售产品,林书任每个季度到凉山一次。

 

林书任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到凉山是一趟漫长的旅程。先从北京飞成都,转机到西昌,再从高速公路走到国道,接着走乡间小道,等见到鸡鸭猪羊懒洋洋走在路上时,忙着避让的他一抬头,老爹已在眼前。

 

油橄榄种植面积增加了,公路修到了村里,花园工厂动工,父亲在当地有了新朋友……每次来凉山,林书任都有新发现。

 

“要认识这个时代,就得到最基层。”父亲的教诲引发林书任深思,他决定毕业后扎根凉山,于是北大博士成了“乡村青年”。林书任在帮助父亲做大企业的同时,投入凉山乡村振兴工作,组建了“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每年计划培训5000人,帮助农民更好对接市场,还组织北大校友走进大山深处开展公益助学。

 

“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旺旺集团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说,旺旺在大陆事业不断发展,也热心公益,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两岸中国人理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今年5月,《国务院台办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出台。敏实集团、旺旺集团等台企主动加快对接步伐,对浙江省山区26县开展投资布局,签订多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

 

浙江还出台多项政策举措为台商台企纾困解难。截至2022年7月,累计为台企减税3.27亿元。其中,通过台企融资畅通工程为台企提供150亿元授信额度,推出台胞专属“台融卡”服务,已累计发放3000余张。

 

“大陆率先与台胞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善意,让我扎根发展的决心更坚定。”杭州市台协会常务副会长宗家泓说。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7月8日,在福清市城头镇湖美村的木瓜种植基地,福州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高叶展示采摘的“台湾红妃”品种木瓜。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表示,新时代非凡历程中,广大台胞在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收获了新成果、作出了新贡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为台胞台商提供更大的机遇。

 

李政宏说,台商台企应把握大势,坚定在大陆发展的信心不动摇,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再创事业新辉煌。(记者刘欢、潘清、刘巍巍、许雪毅、喻珮、刘恩黎、黄扬)

展开全文

昆山台资企业数字化转型风生水起

2022-09-07

“智改数转”“上星”“上云”……记者近日在大陆台资高地江苏省昆山市采访发现,在当地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大批台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提高智能制造能力、优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数字化转型风生水起。

 

走进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无线通讯设备生产车间,20多台自动测试机依次排开,机械臂流畅运转,24小时不间断地将拇指盖大小的无线通讯模块“送”入测试机台进行检测。

 

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一名熟练工人最多可同时操作6个测试机台,如今一台自动测试机可同时操作8个测试机台,24小时可检测7000多片无线通讯模块,工人劳动强度减低,而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大大提升。

 

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组装和代工电脑、电子产品主板及通讯设备,2021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人民币。总经理卓志祜告诉记者,企业2019年开始打造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以自动化、智能化构建的新生产车间产能提升了近40%。

 

纬创集团旗下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2021年获评全球“灯塔工厂”。企业实施智能工厂建设与数字转型策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减少能源消耗49%、压缩仓库使用面积40%、提高物流效率60%。

 

2021年,纬创集团成立昆山纬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分享和输出多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协助产业链企业降本增效。

 

昆山纬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泓任介绍,公司成立1年多来,累计提炼出符合制造业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200多个,服务企业100多家。

 

近年来,昆山市聚焦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光电显示和半导体等台资集聚产业,推动上下游台资企业成群成链“上云”“上平台”,整体提升台资主导产业链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昆山市已有69家台资企业开展了智能制造诊断,188家台资企业实施了智能化、数字化改造,11家台资企业“上星”“上云”,51家台资企业提升了智能制造基础管理能力,投资改造总金额达54.37亿元人民币。

 

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德聪说,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目前,该市累计建设5G基站5800多个,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成立昆山市台协会智改数转赋能中心,持续释放工业互联网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助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新华社南京9月6日电(记者刘巍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