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可见,两岸文化交流能够加深同胞间的彼此了解,增进情感交流,是实现心灵契合的重要通路。今年是两岸开启民间交流35周年。35年来,两岸同胞一直在共绘文化“交流”“融合”画卷,共书“心灵契合”文章。

 

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近日,第十一届两岸艺术新天地论坛在黄浦江畔的豫园花园如期举办。六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沪台八景图》(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精神引领。两岸同胞肩负振兴中华民族使命责任亦肩负传承与继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两岸文化交流正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与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的抓手之一。应时代之变化和要求,两岸文化交流不断破解人为阻力,化解不可抗力,破风前行。在新冠疫情蔓延以及民进党当局为谋取一党政治私立恶意阻拦两岸交流常态化发展的态势下,两岸文化交流在中国人的超强智慧以及强大交流意愿的支撑下繁荣程度不退反进。顺应民心之所向,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两岸民心相通,并为文化产业、企业及个人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与机遇。

 

35年寒来暑往,两岸文化交流热潮不断。从两岸文化发展实践与需求出发,大陆方面不断健全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机制及法制,同时注重调动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江苏省实施了大陆首个促进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2009年以来,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先后在山东、湖北、福建等24个省区市批准设立了82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岸同胞感情亲情和利益福祉,受到两岸各界民众的欢迎。

 

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近日,“浙里寻梦·遇见诗路”台湾大学生唐诗寻迹体验营活动在天台、缙云两地举办。图为台生领略天台山大瀑布的壮丽景色。(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两岸文化交流承载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的交互融合,提升中华文化的时代特色,用共同的历史记忆唤醒民族情感,用中华文化的遗产抒发共同的家国情怀。以戏剧、歌舞、杂技、民俗、曲艺、文学、美术、音乐等传统文化形式,组织汇演、联谊、节庆活动,强化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基础;通过地域性特色的寻根谒祖活动,强化两岸同宗同源的血缘联结。大陆还组织了文艺精品、文物精品、艺术精品赴台交流展演,以彰显历史、延续恢弘。两岸在青春文创、在线经济、元宇宙等新时代元素方面的融合,则体现开放创新的时代风貌。

 

两岸文化交流彰显深远格局。两岸文化交流发挥了跨域联动效应,以文化合作为轴心,带动教育、体育、科技、法律等多领域的交叉合作,使中华文化精神浸润到两岸社会的各层级各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合作与文化人才培养,使中华文化与同胞们的工作、生活深层融合,拓展两岸文化交流上至“云端”,下至基层,使文化交流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契合,与基层需求相兼容。

 

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以“中华文化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13日在北京、台北及高雄以“云会议”方式举行。(中国台湾网 李柏涛 摄)

 

自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破冰以来,两岸文化交流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由单向到双向,由互动到联通,由交流到融合,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面向不断拓宽,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这些都有利于两岸共同继承传统文化、共享新时代文化,有助于两岸同胞消弭隔阂、增进情感。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赓续与创新是一个长远的主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两岸文化交流一定会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一定会以新风貌新姿态续写两岸文化传承,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作者:李雯心)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校园戏剧展演开幕

2022-11-11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市文联主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校园戏剧展演活动10日晚在京开幕。来自北京、南京、成都、深圳、香港、澳门、台北7座城市的11部校园戏剧将于11日至20日进行线上展演,包括话剧、戏曲、舞剧等门类。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演剧目中,中国戏曲学院改编自《聊斋志异》的《陈显窥梦》是一出因偷鸭而起的闹剧;南京传媒学院的《父亲的灯影戏》讲述“非遗”皮影的传承故事;国际关系学院的《光从地下来》展现抗战时期隐蔽战线的英雄故事;中国传媒大学与国家博物馆合作的《盛世欢歌》通过人俑跨时空对话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北京电影学院的《锁心猿》讲述性格迥异三兄弟的不同人生抉择;深圳大学的《寻山记》以写意笔触和思辨性表达揭示人生哲理;四川师范大学的《抓壮丁》以诙谐故事讽刺新中国成立前的反动统治。

 

香港演艺学院改编自南戏《荆钗记》的《荆钗记之投江》讲述生死不渝的爱情传奇;澳门大学的《苦尽甘来》以澳门特区发展为背景展现中国人的不屈精神;同为澳门大学的《放牛小子凶杀案》由一个案件剖析人性真实;台北艺术大学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的《盛宴》通过一顿家庭晚餐展现家庭变迁中的温暖。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陈彦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展现两岸暨港澳地区青年戏剧人理想主义的精神意蕴和青春洋溢的创造活力,也希望青年戏剧人始终保持热血和激情,既脚踏实地又注目远方,以更高质量的艺术创造记录自己和更多的青春生命。

 

北京市文联常务副主席陈宁说,本次展演剧目展现了两岸暨港澳地区校园戏剧类型丰富、内蕴深厚、普及性高、充满活力的艺术特点,希望大学生戏剧人扎根民族沃土、放眼广阔世界,以蓬勃的朝气、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创造力,为中国戏剧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华社电 记者白瀛

展开全文

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走好的交流之路会越走越宽

2022-10-25

10月15日至26日,2022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行。艺术节展示了两岸200位名家的书法篆刻作品、少年汉字艺术创作作品以及由27个书法篆刻团体参加的“汉字艺术嘉年华”活动,让参观的民众可以近距离感受汉字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2022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由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是两岸之间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之一,自2010年开始在两岸轮流举办。在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上,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致辞说,中华文化拥有无尽的宝藏,汉字就是开启宝藏的钥匙。选择汉字作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着力点,目的是使汉字之美能够在两岸永远传承下去。

 

两岸同文同种同源,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汉字是连接两岸同胞血脉的重要元素之一。两岸同胞就是在各种交流中越走越近,加深了感情,增进了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岸人员往来和各界交流持续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越走越实。两岸民间交流的最大平台海峡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两岸城市交流的重要平台“上海-台北城市论坛”连续举办了13届。2011年,两岸人员往来71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526万人次;2019年,两岸人员往来约90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超过600万人次。每年有大量台胞来大陆寻根问祖。影视、音乐、美术、创意设计、图书出版、非遗等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也蓬勃开展。大陆优秀的影视剧等文化产品深受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每年有上千人次的台湾演艺人员参与大陆广播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的制作。台湾少数民族还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走好的交流之路会越走越宽

 

“第十三届大陆古籍艺术类图书展暨丰子恺精品图书文创展”近日在台隆重举办(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上台湾民进党当局人为设置的重重政治障碍,两岸同胞的往来受到很大影响。为了打破疫情和人为的影响,两岸的线上交流活动逐渐成为两岸同胞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宗教和民间信仰、工会、妇女等很多领域和界别,每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近千场交流活动。在大陆的台胞还积极参与和助力大陆的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支教义诊、赈灾助困、抗击疫情等志愿服务。今年进入十月份以来,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活动更是越来越多:第六届海峡两岸艺术名家邀请展在台北开幕;2022两岸出版合作交流会暨北京出版集团与台湾中华出版基金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和台湾连线举行;2022年闽台青年朱子文化研学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开营;“汉字青春——青·少年汉字艺术创作展”将于11月2日开始举办……

 

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走好的交流之路会越走越宽

 

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与台北市西松小学日前举办线上艺术交流活动,长台两地3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近2000名师生同步收看。(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血浓于水。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两岸各界越来越多的交流活动,不但深化了两岸社会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也给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带来了新气象,令中华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弘扬。今后,继续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促进融合发展,既是大义,更具大利,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走好的交流之路会越走越宽。(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

期盼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022-09-13

日前,香港中评社发表了一篇快评,标题是《中秋佳节两岸同胞托月追思盼团圆》。快评说,中秋之际,两岸很多地方通过视频连线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中秋联谊活动,同胞之间互送祝福,处处呈现两岸一家亲的氛围。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看出,两岸同胞最大的期待或心愿一是台海和平稳定、两岸恢复对话;二是疫情尽快结束,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能够恢复正常。

 

中秋节当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中秋晚会陪伴着全球华人度过了一个温暖人心、唯美浪漫的中秋团圆节。台湾健身教练刘畊宏的一首《记得要勇敢》,鼓励人们勇敢面对一切难关。台湾演艺人士王耀庆、欧阳娜娜等的演出也很受欢迎。台湾许多网友边看总台的晚会,边在社交媒体表达对团圆的期盼:“中秋节快乐,两岸中国人”“天涯共此时,两岸一家亲”“月圆人团圆,愿两岸中国人也早日团圆”“一轮明月映海峡,台海两岸是一家。中秋佳节庆团圆,同胞共贺乐哈哈”……

 

期盼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除了总台秋晚,地方卫视秋晚也有不少台湾艺人亮相。80岁的中国台湾音乐人陈彼得在山东卫视中秋晚会的舞台上深情献唱了《我和我的祖国》,把浓浓的爱国情注入到歌声中,也牵动了全场观众的心绪,集体大合唱令人感动。在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晚会上,中国台湾青年歌手陈立农演唱的原创新歌《此时明月》,表达了天涯共此时的思乡之情。歌词呼应着余光中先生那首著名的《乡愁》,MV是由台湾的年轻摄影团队协助拍摄的,采用了类似“自媒体博主”的镜头语言,实景记录两岸“双向奔赴”的路牌、街边小摊的“家乡味道”,讲述着大陆和台湾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有网友留言说:“听着这首歌,眼泪簌簌。不管相隔多远,家对于我们,永远都是最温暖的依靠和港湾,我们永远心心念念的都是回家。对于很多台湾同胞,他们也日夜盼望着和家人相聚,和祖国心连着心。”中国台湾歌手杨宗伟亮相广东卫视秋晚,与大陆、香港、澳门的歌手共同放声歌唱中华一家亲。

 

期盼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前不久被台湾民进党当局网络霸凌的歌手杨丞琳在中秋节当日推出新歌《明月光》,歌词温暖感人,旋律优美流畅,描绘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光造访人间,归家的游子思意正浓,一轮明月齐照两岸,慰藉着离人乡愁:“想念化成月光的绒,像一片羽入云雾中;你是一抹秋意浓,绕在心头卷走哀愁;你是晚霞一缕红,映在海上轻抚乡愁。明月光照故乡,两岸的风吹故乡……”听着杨丞琳温暖感人的歌声,网友们说:真是暖心又动人。

 

中秋佳节期间,两岸举办了很多场线上线下的联谊活动。中秋节过去了,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依然热络不止。在北京老舍茶馆,前不久启动了“社团联动·交流促融”为主题的“海峡两岸社团交流节”,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将有来自北京的22个社团和台湾的21个社团陆续参加交流节的活动,赏石“云展播”、两岸舞者“歌舞秀”、两岸旅游“云宿汇”、两岸茶人“茶之缘”、两岸文人“对话会”、全球华人品质峰会、两岸航空“交流会”、两岸医师“分享会”等等,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在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前不久隆重启动了“守望精神家园——第八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旅游推广活动”,活动一直延续到10月23日。主办单位之一的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来自百姓的生活,与岁次、节令、节庆、信仰、祈福等密切相关。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就是守住中华文化的根本。

 

期盼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_fororder_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开幕 

 

中秋节前,以“花开并蒂 灯映两岸”为主题的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开幕,灯会将延续至10月7日。(图片来源:新华社)

 

浅浅的海峡将大陆与台湾分隔开来,但是,伟大的中华文化一直维系着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今年的中秋节结束了,两岸同胞期盼团圆和交流交往的心愿却越来越迫切了。期待祖国完全统一、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的那一天早日到来!(作者:左镇)

展开全文

第十一届两岸艺术新天地论坛首次增设两岸青少年中华故事绘画大赛

2022-11-10

第十一届两岸艺术新天地论坛首次增设两岸青少年中华故事绘画大赛

六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沪台八景图》(图片来源:上海市台办)

 

近日,第十一届两岸艺术新天地论坛在黄浦江畔的豫园花园如期举办。论坛由上海黄浦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台湾东门美术馆和台湾中华书道学会共同举办,来自两岸的四十多位嘉宾和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

 

据介绍,第十一届“两岸艺术新天地论坛”首次增设“青少年未来艺术发展关爱”活动暨“童心源”两岸青少年中华故事绘画大赛。鼓励两岸青少年围绕中华传统故事开展画作创作,引导青少年深化传统文化认知,坚定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血脉。

 

开幕仪式后,参加论坛的领导和嘉宾一起观看了《跨海·传承——台湾书画作品展》。此次参展的六十八幅作品体现了书法、国画、篆刻等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和特点,涵盖了中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两岸人文风情、崇尚社会和谐等丰富内容。书画艺术展将于11月5日至13日在豫园听涛阁展厅持续展出。

 

在主题论坛环节,六位来自两岸的优秀青年艺术家针对“海派文化在两岸传统艺术融合与创新中的作用与地位”共同开展研讨和互动,艺术家们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和多视角的拓展分享了各自的感悟和心得。

 

最后,六位艺术家现场携手共同创作了一幅艺术作品《沪台八景图》,将论坛推向了高潮。(中国台湾网、上海市台办联合报道)

展开全文

同一首童谣,同一首诗

2021-12-11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何婧):“西北雨,直直落,鲗仔鱼、欲娶某,鮕鲐兄,拍锣鼓……”“火车先到伊都,阿未伊都,丢唉唷,磅空内,磅空的水伊都,丢丢铜仔伊都……”“火金姑,来吃茶,茶烧烧、配筋蕉,茶冷冷,配龙眼。龙眼会开花,卜仔换冬瓜,冬瓜好煮汤……”,12月10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的分论坛“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的现场,当这几首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响起的时候,海峡两岸乡亲的心中油然生出浓浓的亲切感。

 

唱童谣的是台湾小学生陈衍羽,目前就读于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的一所农村学校——青礁小学。她的妈妈是来自高雄市的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执行长王嘉麟女士。王女士长期往来两岸,做两岸文化交流工作。以闽南童谣为载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王女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对记者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到大就听《天黑黑》这类闽南童谣。每次听到这类童谣,想起的就是跟外公外婆相处的温馨画面。王女士说,从高雄来到厦门,我惊讶怎么会有一个城市跟我生长的故乡这么相像,语言也相似,人们都很热情,让我感觉来到厦门就像回家了一样。两岸都有许多闽南人,闽南童谣伴随着我们长大,两岸的根脉被童谣文化牢牢地连在一起。我要让这优美的闽南童谣在我们下一代当中不断地传唱下去。

 

同一首童谣,同一首诗

 

陈衍羽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分论坛现场演唱闽南童谣

 

“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童谣文化,增进两岸心灵契合”。由于疫情的原因,许多台湾嘉宾都不能亲自来到厦门参加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但是,熟悉的闽南童谣让两岸民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通过线上视频连接,来自台中市的中华妇女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蔡金兰女士表示,童谣文化是两岸传统文化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谣,能够增进两岸人民的情感,增强同胞的心灵契合,让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代代相传。两岸共同传承并创新童谣文化,就是在大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因,并把这种文化资产转化为两岸携手发展的力量,以家国情怀托举中华民族复兴之伟大梦想。

 

同一首童谣,同一首诗

 

“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分论坛上,蔡金兰女士通过视频发言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论坛上致辞说:今年三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的时候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祖国大陆繁荣昌盛,为当代青少年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台湾青少年在祖国的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我们要做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守护人,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生生不息。

 

同一首童谣,同一首诗

 

顾秀莲在论坛上致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014年,依托远程同步互动系统,厦门市阳翟小学和台湾新北市瑞芳小学就实现了同上一堂课、共读一首诗。今年12月8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在厦门举行,参会的校长们就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举行了“云论道”。来自台湾的一位校长说:“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网速跟不上,多子家庭设备不够,孩子上网课容易分心,还出现了逃学等问题……”。来自大陆的一位校长说:“咱们的情况一模一样”。

 

同一首童谣,同一首诗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现场  供图:厦门市教育局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把两岸人民的记忆连接在一起的,或许是同一首童谣、同一首歌、同一句诗词。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是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生生不息的璀璨文化。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