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台青抗疫故事:她是社区居民口中的“好囡囡”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2-05-06 14:59:48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咱们约晚上七点的时间吧,白天我都在出任务。”——简敏安,一位台湾姑娘,现在是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虹梅庭公益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时,她说只有晚上有时间。
简敏安1992年生于台湾,从小随父母到大陆,在上海度过了快乐的小学和初中时光,返回台湾读大学,之后又来到上海当了一名社工。201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简敏安通过了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成为台胞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上海社工。如今,讲着一口流利上海话的简敏安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的“好囡囡”。
今年3月,上海暴发了新一轮疫情。简敏安所在的虹梅街道管辖着13个居民区,总人口大约有四万人,防疫工作量巨大。简敏安夜以继日地工作,完全没有了工作日和周末的概念。她说,每天凌晨四、五点钟,社区的领导就开始在微信群里布置当天的工作,有指导居民做核酸、给居民送物资、在小区里巡查等等。简敏安说:“我们每天要完成大约500至700人的核酸检测查证和登记工作,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扫码、核对信息、维持秩序等日常工作让她患上了急性咽炎。
简敏安每天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工作数个小时。(图为受访者提供)
3月25日,简敏安和她的伙伴们为了不影响到岗工作,就在办公室支起气垫床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在办公室住宿,日常生活极不方便。比如,要用水壶烧开水再兑成温水装进大矿泉水瓶里,然后用这些温水洗头洗澡。然而,简敏安叙述起这些却是那么轻松。“非常时期,大家都在克服各种困难。像这种生活中的事还算是小事,真正需要我们克服困难的是正确穿脱防护服。”她说,“穿防护服的步骤相对简单一些,脱起来却必须严格遵守步骤和消毒程序,否则就等于白穿了。”
上海的春季气温变化很大,冷的时候很冷,热的时候很热。冷的时候再遇上下雨,防护服里又不能穿过厚的羽绒服,肯定会被冻得瑟瑟发抖。热的时候,因为防护服不透风,即使穿着短袖衣服,也常常会被闷得喘不过气。有时还要爬楼梯挨家挨户送抗原自测盒,大汗淋漓就成了家常便饭。为了节省防护服,简敏安在每次上岗后就不吃喝任何东西了。
简敏安在为做核酸检测的居民服务。(图为受访者提供)
在谈到社工服务工作时,简敏安认为自己就是为社区尽一份微薄的力量。在简敏安的办公室墙上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八个大字,她说:“我们不是在做什么很伟大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把一件小事情持续地、坚持地做好,其实是最难的。每天做好自己的工作,其实是最对得起这八个字的,这就是发挥螺丝钉精神。”
为了这份初心,简敏安克服了极大的困难。2020年9月,简敏安因患甲状腺乳头状癌接受了甲状腺切除手术。在手术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她都无法长时间讲话,还出现吞咽困难、手抖、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由于免疫力下降,她不能接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但这些并没有阻碍她完成抗疫工作。她所负责的两个小区疫情严重,经常会发现新增确诊病例。“这就意味着我要与病例近距离接触。对于不能接种疫苗的我来说,心理负担其实是很重的,家人们也都很担心我的情况。”简敏安淡定地说。
在谈到家人时,简敏安感到很愧疚,她盼望疫情尽早结束,能与家人团聚。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简敏安的爸爸一直在台湾照顾爷爷。简敏安搬到办公室后,妈妈只能独自在家。简敏安有些伤感地说:“三个月前,外婆意外过世了,妈妈非常伤心,我却不能在身边照顾她,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每天与妈妈通电话,问问她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令简敏安感动的是,她服务的辖区内的居民常常关心着她和她的小伙伴们。简敏安说:“居民们常常会跟我们表示感谢。有些人知道我们住在办公室,还会问我们缺不缺东西,有没有吃的等等,心里很感动。”
2020年三八妇女节前夕,简敏安在虹梅街道的漕河泾开发区向园区内通勤的女士们送祝福,并宣传复工复产的防疫知识。(图为受访者提供)
我问简敏安为什么克服如此多的困难,也要坚持在抗疫一线?这个乐观坚强的姑娘笑呵呵地回答:“因为上海这个城市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了温暖、让我感动的城市。我爱这里的人们。对于抗疫,我们需要一些耐心和坚持。我相信爱能战胜一切!上海加油!所有生活在上海的人们加油!”(作者: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