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台青抗疫故事:用青春捍卫誓言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2-05-04 10:24:20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林森,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的主治医师,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与新冠病毒距离很近。有一次,两位发热患者的行程码显示红色,林森的心里“咯噔”一下。“你说不害怕肯定是假的。但作为一名医生,职责会使我们克服恐惧。”林森在接受采访时坦然地说。按照常规处理办法,他完全可以拒绝为红码患者诊疗,请他们转到相关医院。但是作为医生,林森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患者有病痛,不管怎样也不能拒之门外。他定了定神,平缓了一下心情,严谨细致地按流程完成了接诊工作。
林森是定居在河南洛阳的第三代台胞。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当时他正在医院发热门诊上班。发热门诊是医院抗疫工作的“第一道门”,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做流调、采集核酸样本、做血常规、判断是否需要做胸部CT等。发热门诊分为白班和晚班,白班一次是10个小时,最高接诊量能达到300多位患者。为了节省防护服,林森经常一天不喝水。他说:“其它物资其实很充足,但是防护服太珍贵了,能节省一些是一些。”每天,林森都穿着防护服坐在有暖气的办公室里接诊,被闷得透不过气来。由于患者多,林森根本没有休息时间,等有时间吃饭的时候,他的全身都湿透了。春节期间,他一直在工作岗位“随时待命”。记者问林森:“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你是否想过要退缩?”林森回答说:“从没想过。从开始接诊的那一刻,我脑子里的弦就绷紧了,根本没时间想害怕、退缩这些问题。现在这个情况下,大家都很辛苦,我只是其中一员而已,还有很多人在共同为守护家乡而努力。”
林森在工作岗位上。(图为受访者提供)
林森说的“很多人”,就包括他的妻子赵春晓。赵春晓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的护士。新冠疫情刚暴发时,赵春晓被选派成为到下属乡县负责核酸检测的采样员。她每天要辗转所辖县乡为乡亲们做核酸采样,一走就是一天,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早已大汗淋漓,脱下防护服,在室外低温下,浑身冻得发抖。林森讲起这些语气很平淡,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他说:“没有一个人会退缩,大家都是坚定不移地往前冲。”
赵春晓行走在雪地里,去为乡村居民做核酸采样。(图为受访者提供)
2021年隆冬时节,又一场疫情“阻击战”在河南打响。林森说,从年尾的洛阳市新安县,到年初的郑州、许昌、安阳、周口、商丘、信阳,河南省的7个地市陆续出现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让人揪心的是,疫情呈多点散发、聚集传播态势,郑州、许昌、安阳三地成为了传播中心,并且面临着与德尔塔病毒和奥密克戎病毒“双线作战”的难题。林森所在医院的工作群发出通知,需要6名医生自愿报名支援抗疫。林森回忆说:“当时,我觉得自己有工作经验,理应冲在前面。所以第一时间就跟科主任报名了。”经过医院批准,林森再一次从核医学科到发热门诊工作。当他报名去发热门诊时,赵春晓已经在奔赴前线的路上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夫妇二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林森笑着说:“我们事先都没跟对方商量,因为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赵春晓这次投入的抗疫前线是河南洛阳新安县的核酸采集站点。完成新安县的采集工作后,她又赶到郑州支援,奋战二十多天,最后胜利凯旋。
林森夫妇有两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2岁。抗疫工作繁重,夫妇两人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全都交给了林森的父母。两位老人把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林森说:“多亏有老人帮忙照看。父母虽然也担心我们二人的安全,但是对于我俩去前线的事却给予了最大的理解与帮助。”
家人的关怀与帮助给了林森莫大的支持,也让他更加理解每一位患者和他们家人的心情。他说:“我是医务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救助每一位‘家人’。这是我成为一名医学生时就宣过誓的。所以,面对疫情,我肯定要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林森还自豪地说,面对疫情,台胞没有缺席,很多台胞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抗击疫情做一份贡献,为守护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
聊起两年多来的抗疫经历,林森十分感慨:“通过对几次突发疫情的处置,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综合能力、科学决断、保障能力以及强大的凝聚力,切实感受到国家实力今非昔比。我认为,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有如此团结的华夏儿女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一定能共渡难关!”
第72个五四青年节到来了,这是一个属于青年的节日。像林森夫妇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正在用青春担起责任,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他们用青春筑起了防疫的长城,捍卫了自己如铁的誓言。让我们向这些有信仰、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优秀青年送上衷心的祝愿:节日快乐!(作者: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