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籍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马晓叶)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台籍人大代表对涉台部分高度关注,在接受采访时他们表示,报告涉台部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现了两岸同胞携手共创共享中国人美好未来的期许。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人大开幕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台籍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台联会长符之冠说,报告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精神。体现了我们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进展和祖国统一的进程。

 

“《政府报告》里体现更多的还是反映习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报告》里提到要共同来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为一名台胞,感觉到我们具体的任务所在,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能力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做我们应有的贡献。”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符之冠

台籍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台联会长符之冠

台籍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台联副会长梁志强说,政府工作报告越来越关注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出我们党和政府确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目标去努力。他说,这次涉台内容虽然字数不多,但目标方向很明确。他认为“两岸同胞共创共享美好未来”是更进一步的提法,更是切实为两岸同胞着想的期待。

 

“对报告里提出让台湾同胞共享大陆的发展印象最深,因为以前的提法还是分享,这次是共享,我觉得分享是一种被动,共享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大家一起来享受、享用,这应该算是更一步的提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梁志强

台籍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台联副会长梁志强

台籍人大代表、江苏省台联会长邹振球特别关注报告中提到的“两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连”,在聆听报告时他还将此处进行了重点标注,他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走振球

台籍人大代表、江苏省台联会长邹振球

“两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连,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两岸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同命相连,我们大陆的发展如果没有台湾的参与,我们也不叫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只有我们两岸携起手来,国家发展了,进步了,才真正实现民族复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所以要共享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31条措施”颁布一周年 助力台胞大陆筑梦实

2019-02-28

2018年2月28日这天,在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后,新时代下两岸关系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就是国台办颁布了《关于促进两岸关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其内容涵盖了金融、就业、教育、医疗和影视等众多领域,同时面向台湾同胞开放134项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包含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两大类,并且要逐步完善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同等待遇”。这可谓是过去一整年里台湾同胞之间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如今,“31条措施”已经满“周岁”了,这一年的日子里,“31条措施”体现出四大亮点: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台湾社交媒体有关“31条惠台政策”的大数据云图

台湾社交媒体有关“31条惠台政策”的大数据云图(资料图)

 

首先,各省市响应“31条措施”,纷纷出台相对应的惠台措施,深化地方落实。截止至目前,大陆已经有包括25个省区市在内的72个地方分别制定了具体的落实举措,涵盖东部地区的全部省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大部分省份及全部的计划单列市。不少地方公布了包括政策解读、办事流程和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实施细则,基本上做到了“条条有案例、项项有着落”;一些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先行先试,为台胞台企提供了更多的与当地居民和企业的同等待遇。各地落实惠台政策的举措可谓是非常地迅速和到位。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北京表示,当前,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的落实工作正在全面铺开(中新社 供图)

 

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北京表示,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的落实工作正在全面铺开(中新社 供图)

 

其次,“台湾居民居住证”完善“同等待遇”的最后一里路,一来解决了台湾同胞长期因证件号码无法办理许多业务的困扰;另一方面使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更为便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18年9月1日,台湾居民居住证办理首日,来自新北的李宏杰带着8岁的儿子和6岁的双胞胎女儿就来到派出所办理申领手续

 

2018年9月1日,台湾居民居住证办理首日,来自新北的李宏杰带着8岁的儿子和6岁的双胞胎女儿就来到派出所办理申领手续(资料图)

 

实行“台湾居民居住证”后,台胞在日常生活方面主要有九方面的便利,包含“居住证办理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办理住宿和交通事宜、办理金融服务和与大陆居民同门票等”。这几个生活便利性一方面是在既有的政策上更加完善落实,另一方面让台湾同胞可以享有与大陆同胞相同的生活便利性,让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更无后顾之忧。

 

除基本公共服务外,台湾同胞在大陆依法可以享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缴存和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权利。更让人振奋的是,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之台湾居民,可以享有由县一级以上提供之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和国家及居住地规定的其他的公共服务。

 

由此可知,台湾同胞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和公共服务,基本上与大陆同胞是没有任何差异的。大陆此前承诺要逐步解决台湾同胞的“同等国民待遇”问题真是说到做到、一言九鼎而且极其迅捷、全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台胞和台湾舆论高度评论惠台“31条措施”

 

台胞和台湾舆论高度评论惠台“31条措施”(资料图)

 

其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全面实施、说到做到,在这个证照取胜的时代,台湾同胞也不缺席。在“31条措施”发布后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全国导游资格证的通知》,台湾同胞可在大陆地区任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报名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除相应的身份证明外,台湾同胞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其他要求与大陆地区考生相同。这些具体措施为台湾同胞在职业资格考试中要如何参与的疑问给出了答案、打了一剂强心针。

 

因此,大家更深切地体会到大陆所说的“视台湾同胞为自己的骨肉兄弟”、“两岸一家亲”绝对是说到做到,绝非民进党当局所说的“口惠而实不惠”。近期在岛内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有关大陆专业人员技术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班就是这一举措的最好诠释。最为成熟、已形成产业链的莫过于“司法考试”,台湾多家补习班都有大陆的培训合作伙伴,透过在线和线下课程方式教学,并在考试前组团一起赴大陆应考。因此可以说,大陆的职业证照考试,不仅方便台湾同胞赴大陆筑梦,同时也为台湾多年不振的补教行业注入了一股活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大陆发展日新月益,又向台湾同胞不断伸出“橄榄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

 

大陆发展日新月益,又向台湾同胞不断伸出“橄榄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资料图)

 

其四,“31条措施”体现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致性,体现了“四个自信”。自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到“寄希望1700万台湾同胞”基础上,大陆自1994年起出台《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来,从中央到各地都出台相对应的“惠台”措施,其中最为重要、有力的莫过于在去年2月28日出台的“31条措施”和全国各地的相应政策,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一体的“惠台政策体系”,并且逐步完善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让广大台湾同胞来到大陆发展筑梦无后顾之忧。因此可以看出,大陆的对台政策和制度早在四十年前《告台湾同胞书》中就已高瞻远瞩地认识到,政策延续是一贯而一致的。

 

在2月27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国新闻发言人安峰山介绍说,近一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00余家台企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的税收优惠,有100多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专项资金的支持,有一批优秀台企中标了北京新机场、港珠澳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杭州城市名片灯光秀等政府采购项目,有800多名台胞考取了多个热门行业的资格,有100多名台胞获得各地“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等各类荣誉称号。2018年,台生报考大陆高校的人数、台青来大陆就业的人数以及由大陆就业创业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新增台企数量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特别是台生、台青选择来大陆发展,实现人生理想。

 

安峰山还深情地说:这些年来,我们认真倾听台湾同胞心声,推出的各项惠及台湾同胞政策措施,很多都是积极回应台湾同胞的诉求的,为增进台胞福祉发挥了作用。颁布实施“31条措施”,体现了我们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真诚意愿。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做好“31条措施”的落实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广大台胞台企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出台更多惠及台湾同胞的措施,为台胞台企在大陆的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条件,让台胞有更多的获得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为了更好地为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提供优质的两岸信息服务,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在“31条措施”发布实施一周年之际,研发了名称为“31条措施”的APP。该产品目前能够实现两岸信息集合、权威信息发布和小区问答互动三大主体功能,为台胞服务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为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提供优质的两岸信息服务,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在“31条措施”发布实施一周年之际,研发了名称为“31条措施”的APP。该产品目前能够实现两岸信息集合、权威信息发布和小区问答互动三大主体功能,为台胞服务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资料图)

 

在“31条措施”出台的一周年里,重新检视过去一年来大陆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深化和完善具体措施,加上两岸“两门”通水历史性的实现,两岸之间已经从“大三通”逐步迈向“新四通”的时代,这些对于“31条措施”都有历史深远的意涵,同时更是大陆在制度自信方面构建“涉台公共政策体系”的一大关键,因为这是一个以大陆为主场的融合性政策实践,并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最终的依归。因为“31条措施”解决了台湾同胞逐步融入大陆发展的问题,不分哪个世代族群的台湾同胞,从进入到融入,从“台客”到逐步认同大陆的政治体制和发展,并以认同中国、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唯有如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才能早日实现。

 

                                                            (本文作者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台湾博士生罗鼎钧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全文

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的恐慌与投机

2019-02-02

从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束,到作为2020年两项选举决战之年的2019年开年,两岸关系风云再起,败选后的民进党和蔡英文当局顽固不化,不知悔改,持续变幻花样,加大力道政治操作两岸关系,其两岸政策路线更坚定走负隅顽抗、附美抗陆路线,试图通过向绿营信徒效忠来挽救其执政困境和政治危机,谋求更大的选举收益。

 

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愈发极端

 

新年之际,大陆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立论,全面阐述了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人民利益的辩证关系,提出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并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包括与台湾认同一中的各界进行政治协商,让两岸应通尽通,还倡议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合力推进国家统一,让台湾问题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对此,蔡先是在“元旦讲话”中用充满敌意的口吻加码为两岸关系设下“四必须,三防护”;又针锋相对地做出强硬回应称不接受“九二共识”,反对“一国两制”,甚至要求大陆“学台湾民主”,做出了被称为是上任以后“最强硬、最敌对”的两岸发言。

 

民进党和蔡当局在两岸政策上更加清晰的“谋独转向”并不止于“嘴炮”,其近期在两岸关系上作妖、作秀、作乱的动作也层出不穷。蔡英文在社交媒体改走“辣台妹”路线进行“网红”营销,其声量和支持度止跌回升。同时,蔡透露台当局“1年抓174共谍”,表明其“以陆为敌,对抗升级”的具体动作从未停止。在蔡的政治指示下,陆委会宣布新一年将主抓“评估大陆,捍卫国安”;落实‘民主防护网’;管控地方与大陆合作;配合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等工作。例如,跟随美国脚步,拟对大陆高科技企业和产品进行广泛的禁用,阻挠金马地区与大陆“应通尽通”,同时再次掀起“去蒋”波澜。

 

可以看出,蔡当局两岸政策图穷匕见,破罐破摔,以“反中抗中”取悦岛内深绿的政治赌博正在常态化。2019年开年以来,蔡英文言必谈两岸关系,反复攻击“九二共识”和“一国两制”,歇斯底里地“大放厥词”,作态与大陆“隔空叫阵”。一方面,这是蔡在大陆、境外势力和岛内政治反对力量以及强大反蔡民意的多方压力下,试图以台海和平与稳定、台湾民众的福祉打响延续个人政治生命的保卫战。另一方面,也是在两岸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抗愈发尖锐激烈,和岛内政治格局与舆论市场愈发混乱的情况下,蔡在有意识地设定和管控岛内两岸政策辩论的议程和方向,用以“台湾利益”和“主流民意”包装的“两国论”论述来框限和绑架其他政治势力。蔡以“反中抗中”取悦岛内深绿的作用已开始显现,蔡势必食髓知味,加大冒险力度。未来一年,蔡在自己的跛脚任期内,将以更大力度地渲染“红色威胁”,制造“寒蝉效应”,诱导或逼迫台湾民众“恐中仇中远中”,将戕害两岸关系和人民福祉作为其抱薪救火的重要赌注。

 

基于恐慌而进行的政治投机与赌博

 

不过,某种程度上,民进党和蔡当局所谓“强硬”姿态的根源是对政治失败和失去权力的恐惧,是寒号之嚣,困兽之斗,也是针对当前宏观的地缘政治形势和岛内选举而展开的政治投机,是孤注一掷,火中取栗。

 

首先,这些动作表现出岛内分离主义势力对正在开启的统一进程的集体性恐慌。蔡英文的畏惧并不是个体心理疾病,而是“台独”势力的集体恐慌。蔡当局上台后顽拒“九二共识”,妄图用“维持现状”暗渡“事实台独”,借“挟洋自重”来为“台独”壮胆,从未有真实诚意与寻求与大陆进行对话和解。大陆当然不会坐视其以拖待变,伤害和平统一前景。习总书记讲话宣示了大陆有充分的自信能够掌握两岸主导权,推动从被动反“独”迈向以我为主,主动促统,引领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也为蔡英文等人指出了唯一通路。

 

其次,蔡英文还害怕两岸民间、基层交流融合会掀翻“台独”政权的“上层建筑”。2018年台湾地方选举,多数台湾民众用脚选择了“九二共识”和两岸和平发展红利,不少泛蓝县市长顺应民心,为两岸城市交流和民间交流带来了高预期。更重要的是,习总书记重要讲话还开始具体、立体地建构通向国家统一的路径模式和制度框架,包括创造性、历史性地提出或重申,要携手两岸同胞,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以及邀请与所有认同一中原则的台湾政党、各界人士进行政治谈判、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岛内不少人士已经开始响应“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的号召。而蔡英文自恃有“两岸政策权”,自然不乐见在野政党、团体和民间人士绕过蔡当局与大陆直接交往,让执政党进一步被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边缘化,甚至丢失掉对台湾“民意”的代表性,沦为大陆与台湾社会政治对话的看客和妨碍。

 

再者,蔡英文的恐慌也源于其政治权威和支持基础的摇摇欲坠。民进党败选后,派系各怀鬼胎陷入内乱,要求蔡下台、放弃连任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蔡已沦为民进党的孤家寡人。另一方面,曾经力挺蔡的美国人态度也愈发微妙。尽管美方签署了包含“挺台”条款的《亚洲再保证倡议法》,但其本质是要将台湾纳入“印太战略”为美国利益服务。而由于蔡选举时狂打“公投牌”、“两岸牌”,甚至用虚假数据误导美方押宝民进党,美方近期已多有敲打蔡当局和重新评估两岸形势的迹象,再加上选后韩国瑜、柯文哲等势力都积极赴美表态、“面试”,蔡应已感受到了被美国这个最大“后台”所抛弃,彻底沦为弃子的彻骨之寒。

 

最后,民进党“台独”属性和政治传统的桎梏,决定了其很难在两岸关系上做出利于两岸人民福祉的理性选择。一方面,民进党每遇危机都会上演“西进派”与“独立派”尖锐对立而民进党“独”性不改,两岸政策“进一步退两步”的俗烂戏码;另一方面,民进党因派系权斗而缺乏两岸政策统一性,偶尔的“小步微调”往往具有一定模糊性和投机性;再加上民进党以深绿党员占有效党员多数的党员结构,都决定了其两岸政策调整往往会越调整越极端。

 

目前看,民进党的两岸路线抉择和党内博弈可能要持续到2020年才会有明确结果,如无外因变化,民进党人会更多以政治收益的策略性角度进行处理。在走投无路之际,蔡英文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独派”和外部势力表明输诚心迹,通过攻击大陆和恶化两岸关系这样逆潮流而动的做法转嫁其败选责任,转移其政治危机。毕竟,在“韩流”政治气旋和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力量持续汇聚、蔡选后民调不断探底的情况下,在民进党内多人跃跃欲试欲踩着其尸体夺权上位的危局中,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和两岸复归一统的大趋势下,四面楚歌的蔡已经陷入了“呼吸就是错”的悲剧境地,只能选择紧抱政治光谱一头,做对其短期伤害最小的选择。然而,如人饮鸩,甘苦自知。蔡当局和“独派”一再漠视岛内民众心声,螳臂挡车地要挑战13亿人的情感和意志,蔡本人岂能无惧?不过,从蔡的言行可以看出,虽然其本人“理念台独”深厚,但其行事风格一贯是避重就轻、暗度陈仓,更何况其如今已被各方死死地“钉在墙上”,没有做孤注一掷政治冒险的空间和资源。也就是说,如果蔡今后只剩下“嘴炮台独”,注定其难再实质性地让台海掀起波澜,大陆势必进一步掌控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主动权。

 

(作者刘匡宇,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

展开全文

惠台31条积极作用日益彰显

2019-02-21

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在台海两岸引起巨大反响。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的推动和落实,大陆已有22个省区市60个地方制定落实“31条措施”的具体办法,涵盖东部地区全部省级行政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以及全部计划单列市。其中,不少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先行先试,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与当地居民和企业的同等待遇。可以说,国台办发布的31条惠台措施已经在大陆各地全面铺开,取得了明显的对台工作成效,成为2018年大陆对台工作的一大亮点。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國臺辦官網公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31条出台一年来,不仅受到广大台湾青年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而且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效果明显。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各领域交流交往持续扩大深化,更多台湾同胞来大陆就业、创业、学习、生活。两岸贸易往来再创历史新高,台商投资稳步增长。2018年台湾同胞来往大陆首次突破600万人次,“首来族”达到了4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31条措施的推进和落实也在岛内产生巨大正面反响。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感受到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福祉照顾的真诚;岛内同胞对大陆的好感,对“九二共识”和大陆惠台措施的认同大幅提升,对“两岸一家亲”的认知有了切身感受。这一积极现象为下一阶段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营造出良好的岛内社会氛围,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积极认同“两岸一家亲”出发,对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进行牵制。从某种意义上讲,2018年11月底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2018年大陆推行的包括31条惠台措施在内的对台政策已经在岛内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1条2

31条:深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重要举措

 

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台海两岸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已经高度相互依存,两岸之间的经济社会融合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更重要的是,两岸之间的经济社会融合程度将会成为决定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速度与质量的物质基础。31条惠台措施的出台,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重要思想的具体政策体现,是我们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落实“两岸一家亲”,深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重大举措。

 

31条措施加上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的相应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优秀青年西进大陆拓宽了道路,提供各种便利,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创业学习实践机会,引发台湾青年西进大陆的热潮。2018年台生报考大陆高校人数、台青来大陆就业实习人数,以及由大陆就业创业机构提供服务的新增台企数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31条的推动下,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实习更为便利,各类企事业单位共为台湾青年提供逾2.5万个就业实习岗位。万余名台湾青年在分布于大陆各地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逐梦、圆梦。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特别是台生台青选择来大陆发展,实现人生理想,展示出31条措施所带来的巨大政策效力。随着大陆惠台措施继续完善,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创业学习生活更加便利,使得更多的台湾同胞进一步从中受益,台湾民众希望来大陆发展的意愿也进一步增强。两岸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生动的现实。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1条

31条:警惕民进党当局与台湾同胞的福祉对着干

 

大陆心系广大台湾同胞利益福祉,采取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积极落实31条,受到广大台胞的欢迎。对于大陆照顾台湾同胞福祉的善意,台湾同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而,民进党当局却与台湾同胞的福祉对着干,对台湾同胞西进大陆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横加阻挠,不断加码,剥夺台湾民众西进大陆就业与发展的权益,剥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年在国台办公布“惠台31条”后,厦门市推出“厦门60条”,对台胞台生台商作出更大的让利空间,比照大陆居民待遇。其中有一条政策便是向台胞提供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基层职位。厦门市海沧区根据这一政策,从数百名名应聘者中聘任了43位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海沧区给这些台胞开出的试用期月薪约4万6000元台币,转正后年薪约69万台币。显然比岛内青年人只有22 k的月薪高出很多。然而,在2018年就要结束时,台湾当局的陆委会却给这些荣幸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工作的台胞泼来一头冷水。陆委会宣称,这43位台湾同胞“原则上”违反两岸条例,有可能对他们处以10万以上50万元新台币以下罚款。在此之前,台湾当局还以问询函的方式对这些台胞的家人及本人进行恐吓威胁。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评论指出,“台湾陆委会总是跟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对着干。”

 

显而易见,对于明显有利于台湾同胞福祉的好事,民进党不是乐观其成,而是用各种手段进行阻挠。民进党当局执政无能,无法给台湾优秀青年提供优质就业创业就会,还要阻挠台湾青年西进大陆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尽管如此,无论民进党当局如何阻挠,在31条措施的推动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浩浩荡荡的发展趋势仍然是不可阻挡的。(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振广,此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