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九合一”选举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影响

“九合一”选举已经落幕,但是它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影响刚刚开始发酵。台湾政党轮替后,胜选执政的政党在第一任期的短短两年内,类似中期选举的“地方选举”遭此败绩是绝无仅有的,创造了台湾选举史上的记录。

 

“九合一”选举从初选到选举结果出炉,充满腾挪跌宕的戏剧性。从开始民进党躺着也能当选到选后席卷全台湾的惨不忍睹的败相,民进党上演了台湾选举史上的一幕经典反转剧。选举过程中,高雄先是民进党在候选人初选问题上吵吵嚷嚷,后是在选后利益分割问题上充满分歧,一路分的多,合的少;反观国民党,用了“弃将”韩国瑜选高雄这座“弃城”,国民党中央在没有党产挹注的情况下,韩国瑜靠矿泉水广告、靠打新形式的“空战”、网络战,在王金平作为本土背书的情况下,力挽狂澜,狂胜陈其迈,将民进党的大本营高雄重新夺回,插上蓝营的旗帜。“韩流”席卷,与侯友宜、卢秀燕形成了“一二三,救台湾”的烽火大阵,并勇敢提出“九二共识“的响亮口号,向选民公然提出了继续分享两岸和平发展红利的目标,并最终将”韩国瑜效应“扩大到全台湾,造成了全民教训民进党的大胜局面。这个过程中,民进党没有提出更好的经济民生论述,只能回防统“独”政治议题。

 

选举结束后,先是蔡英文出来表明“改革”没有错,错在执行;后是陆委会出来宣称只有九二会谈,没有“九二共识”,并用台中市东亚青运会主办权问题将大陆一军。蓝营虽然获胜,但是台中市提出的就并非经济议题,陆委会更是直接用政治干预体育,求合作求发展的意愿不足,要“独立”、求“不同”的意愿很强。如此下来,台湾政局的演变与两岸关系密切相关,未来颇为值得观察。

 

这一次“九合一”选举,只是台湾岛内地方政权选举,而全岛政权依然掌握在拥有“台独”党纲的民进党手中。卢秀燕胜选后迅速拿出被东亚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取消的台中市东亚青年运动会的主办权做文章,把这个国际体育组织终局性决定的责任推卸到大陆一家头上来,提出超出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的要求,提出超出大陆对台政策能力边界的非经济民生性要求,这为未来处理两岸相关城市交流带来新议题、新问题、新隐忧。民进党携败绩,以退为进叫板大陆,咄咄逼人,为两岸关系带来现实的挑战。相比较而言,高雄市的当选市长韩国瑜则是相对低调,较为谨慎地处理城市交流范围内的两岸议题,其务实作风更值得期许。“货卖得出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的拼经济、顾民生做法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值得期待。

 

过去八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确实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两岸政治分歧,为通过用中华民族智慧解决两岸政治对立、最终走向和平统一提供了实践经验。八年的和平发展,台湾民众确实拿到了相当可观的和平红利。但是,和平红利是在对两岸关系性质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双方求同化异,砥砺前行的基础上获得的。这一红利来之不易,应当忆苦思甜,应该高度呵护和珍惜。如果岛内出现绿营为了实现“台独”目标,不惜将蓝营胜选县市作为一边搞“台独”,一边收割和平红利的工具,那未来的很多问题就会非常复杂,就没有民众们期待的那么乐观了。

                                     

                                                 (作者为本网特约评论员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台湾的正确方向在哪里 民进党知道吗?

2018-11-29

一场“九合一”的县市长选举,民进党遭到挫败。蔡英文在辞民进党主席的谈话中,却说,“过去3年来台湾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台湾“中时电子报”对此发表评论说,令人纳闷的是,民进党当局在这样一次大崩盘后,仍未弄清楚台湾发展正确的方向在哪里?

 

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念兹在兹地说改革不能停。然而一连串的议题,无论是年金、环保、税改、转型正义、能源政策、劳工政策、经济转型等,何以争论不休;陈抗事件无日无之,本质上无法得到社会的共识,转型正义的基础何在?民进党在此一大挫败时,蔡英文又承认:民众“设更高的标准,虚心接受。”真不知虚心的最高标准在哪里?这次开票结果,民进党县市长得票数为489万多票,较4年前少约94万票。这是对蔡当局信任度检验最佳的评分,说明了蔡英文的台湾发展方向是错误的。

 

台湾当前处在一个全球化大环境中的小格局,以意识形态封闭自己的发展方向;以“维持现状”自欺欺人,两岸无法建立相互沟通的善意基础,人民困守愁城,弄得市场萧条,民生凋敝。韩国瑜看到的高雄就是这样典型的写照。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是潮流,也是趋势。台湾经济实力雄厚,却受到政治的捆绑,人民无法鸿图大展。两岸关系对台湾发展的重要是因为这是一个通往全球化的必经途径,台湾走出去了,别人便可进来。

 

在候选人政见要求上,国民党在高雄与台中取得极大的胜利,便是在经济与环保两项主题上与全球接轨,韩国瑜的素民政见:“东西卖得出去,人走进来”,十足地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议题,要突破两岸关系目前的闭锁状态。民意反对“东奥正名公投”支持了这个议题的正当性。

 

台湾正确发展方向在哪里?还不够清楚吗?

展开全文

【海峡两岸】台湾最大党是“讨厌民进党”?

2018-11-27
展开全文

台湾下一代为什么不挺民进党?

2018-11-16

台湾“九合一”选举最有看点是被“韩流”席卷的高雄市,而港城选战的焦点则是“北漂青年议题”。在韩国瑜打出“带北漂回家”广告后3个月内,其在20-29岁的支持度从22%增至57%,对手陈其迈则从51%掉到19%。这种强烈民意变动对比是民进党迅速流失青年支持的缩影,近期台《中国时报》、“美丽岛电子报”等蓝绿媒体调查都显示,在青年世代和高学历群体中有6-7成以上不支持、不信任民进党,数字不断刷新新低。而就在2年前“反服贸学运”时期,300万35岁以下青年族群,特别是其中129万“首投族”的力挺曾是民进党胜选的关键,可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进党多年来对青年工作不遗余力,通过系统性地派系实践营队、校园绿色社团、党公职助理及网军和侧翼“时代力量党”对青年进行拉拢、洗脑、培植、动员,但在二次执政后,基于政党属性、格局和能力的限制,其以政治斗争和“渐进台独”为先的执政路线,无法为青年带来普惠和信心,也不能紧抓青年民意的快速变动,“政策买票”终于失灵。台湾的下一代正在成为最为反感民进党的人群。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中南部空气品质恶化,台湾网友质问:谁能还我干净空气!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中南部空气品质恶化,台湾网友质问:谁能还我干净空气!(资料图)

 

一是经济民生困境恶化动摇青年的信心期望。随着台湾由“四小龙”变为经济停滞的全球化边缘地区,青年世代愈加关心生存发展而非政治恶斗,对就业、教育、物价、房价和薪水等经济民生指标高度敏感,既关注利益增量,也关心蛋糕分配,更倾向“选人不选党”。民进党昧于这种民意板块的剧变,上台后“先政后经”加速低薪、失业等问题恶化,虽然经济数据表面光鲜,却无法解释全台1/3劳工薪资不到3万(新台币)、20年来薪资冻涨、物价翻倍但薪资中位数与平均数之差扩大,受高等教育青年只能选择“低端工作机会”的学用落差以及各行业肉眼可见的萧条。此外,偏向资方的“劳基法”修法使其坐实“资进党”之名,北农“高级实习生”吴音宁500万年薪更成为激发青年民愤的导火线。讽刺的是,近期,民进党在宣传“经济牌”、“政绩牌”无人买单后,干脆破罐破摔,将“挺下一代”选战诉求主轴调整为“顾台湾”,重新拥抱深绿、意识形态路线,侧面印证了民进党已无自信能够靠经济民生“政绩”,争取到青年选民认同和对未来的信心。

 

二是以“绿色独裁”背弃青年的政治认同。民进党在野时操弄意识形态,以“台青之友”的伪装将青年绑在其“民主”政治战车上,但在执政后,蔡当局却全面倒行逆施,在政治层面上:顽固对抗大陆、系统性为“台独”铺路、加紧围剿清算在野党和持续强化“绿色独裁”,与其在野时主张的背道而驰。其中最让青年有感的就是蛮横、执着地在台大校长选举中“卡管”,赤裸裸地介入校园和大学自主,引发知识界和年轻人的高度反弹,蔡当局不但赔进去两个教育部门主管,其青年支持度也应声跌到一成多,为其“威权政治”付出了惨痛代价。此外,愈发权贵化的蔡英文等民进党人与基层青年的所思所想和兴味旨趣脱节严重,其“绿色分赃”的言行在青年看来常有“何不食肉糜”的荒唐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台湾高雄大楼外墙张贴出租广告。台灣經濟研究院12日召開“2019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專家預測,美國加息等因素削弱經濟成長動能,若全球經貿形勢惡化,明年台灣經濟恐將陷入“保2”困境。(台湾《旺报》资料图)

 

台湾高雄大楼外墙张贴着大量出租广告。台灣經濟研究院11月12日召開“2019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專家預測,美國加息等因素削弱經濟成長動能,若全球經貿形勢惡化,明年台灣經濟恐將陷入“保2”困境。(台湾《旺报》资料图)

 

三是在社会改革上大幅“转弯”失信于青年。近年来,强调自由、正义、平等的“公民社会”运动在岛内发酵,在同婚、劳权、司改、环保、能源等价值性、社会性议题上提出了广泛的反传统、反建制的改革诉求,青年参与使其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国民党的应对不力也直接导致其丢失政权。民进党在野时以“公民力量”为垫脚石,但执政后就与之分道扬镳,食言其过往的“极左”、“极右”政策主张,在“劳基法”、“同婚法”等“修法”和具体的司改、环保等政策上频现“发夹弯”争议,致其支持度在百日就逼近死亡交叉并一路走跌,也丧失了在多数青年选民中的政治信用。这部分民意如今逐渐转向“第三势力”、“白色力量”甚至韩国瑜这样淡化政党色彩的蓝营候选人身上,打算“教训”民进党。某种程度上,执政者背弃选民而服务既得利益者,是台湾现行体制的悲哀宿命。

 

四是负隅顽抗自我封闭难阻青年西进大陆。岛内常为青年打上“天然独”、“厌世代”、“鲁蛇(loser)”和“小确幸”等标签,但根据近期一份学术报告显示,台湾青年在东亚地区中“工作狂”最多,对未来也最为悲观。事实上,台青普遍教育程度和能力素质较高,其“恐慌性工作”的心态根源是岛内经济社会的螺旋式下沉,必然向竞争力更高的地区出走。台湾面临人口红利流失与高技术者外流的人才红利流失的双流失隐忧,而大陆有资源、有市场、有舞台、有未来,愿意与全世界分享发展机遇,不断落地惠台政策招商引智,为台青给予脱困方案。行业数据显示,台湾招聘难度世界第2高,40岁以下不同年龄段赴陆就业意愿在4-6成,今年台湾高中毕业生赴陆报考高校为去年4.5倍,多半是高标学生。台当局虽然对此极力抹黑反制,甚至威胁赴陆台青,却改变不了台湾对大陆的高度依存现实,也难阻两岸融合的巨大动力。台湾过去3年有1000多名后备军人“逃避军事培训”,也表明青年对“以武拒统”路线的否定。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漳州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的翊瀚众创空间负责人卢介凡说,漳州发布58条惠及台胞措施对我们帮助很大。

 

漳州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的翊瀚众创空间负责人卢介凡说,漳州发布58条惠及台胞措施对我们帮助很大。(中新网图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台湾《联合报》援引路透社29日报道称,尽管两岸关系紧张,台湾许多年轻人认为大陆可以其经济力摧毁台湾,两岸无需作战,入伍从军是浪费时间。

 

台湾《联合报》援引路透社报道称,尽管两岸关系紧张,台湾许多年轻人认为大陆可以其经济力摧毁台湾,两岸无需作战,入伍从军是浪费时间。(资料图)

 

总之,民进党几乎在一切可能的政经政策上都与青年所愿背道而驰,在两岸关系的规律趋势作用下,被青年背弃并不意外。不过,青年正处在人生塑造和变动阶段,其政治倾向稳定性低,口味好恶常随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而变,未必基于成熟意识形态或系统政治认识。民进党不会放弃对其进行“文化台独”、“反中教育”的“政治传销”。并且越是到了选举关键阶段或内政危机时期,越喜欢做“统独牌”文章来蛊惑人心,图谋裹挟“国族认同”与“政党认同”,继续绑架台湾的下一代。

                                                                                                                                               (本网特约评论员𣐀言供稿,仅代表个人观点)

展开全文

经济融合是民意:从港台两场选举结果看民心走向

2018-11-29

28日,香港《大公报》发表署名为龚之平的评论文章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貌似巧合的事件,背后却有着历史逻辑,折射出人心向背。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上周六,喧嚣半年之久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落幕,在民进党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大本营”高雄市,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成功当选市长,且选票超出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13万票,被民进党灌了20年“迷魂汤”的高雄市民,被韩国瑜“高雄又老又穷”等政见惊醒了。有“空心菜”称号的蔡英文,只能黯然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一职。

 

上周日,香港九龙西区补选立法会议员结果揭晓,以主打“民生最优先,政治放一边”为政纲主题的陈凯欣胜出,这位“政治素人”以106457票赢得了民意支持,得票率达49.52%,善于玩弄政治手法的“政坛老手”李卓人落得惨败而归。

 

港台两场选举折射出民心走向。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民众都希望政党及政治人物聚焦发展经济、优先改善民生,而不是搞对抗、闹分裂。古语云:“善弈者谋势”。综观今日之中国,港澳台与大陆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是最大民意!香港和台湾唯有看清大势、与内地融合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全球化遭遇波折,但不可逆转

 

说“经济融合”,须先看天下大势。

 

本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众所周知,眼下,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作为第一经济体的美国接二连三地“退群”,接连发起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经济体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但这只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插曲”,不是趋势。因为,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各国产业“大而全”、“大而杂”,使各国的相对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生产要素能够实现最佳组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更加丰富、且价廉物美的商品,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而今天的世界,信息和交通条件前所未有的发达,完全可以满足经济全球化的所需的条件。那么,人们还有什么理由“关起门来过日子”呢?全球化不可逆转。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香港、台湾的产业都是全球产业链当中的一环,无论某些政客如何“嘴硬”,终究摆脱不了这个大背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一个地方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香港是祖国的“东方之珠”,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港、台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谋发展,就必须敞开胸怀、张开臂膀,而不是向某些经济体那样以“优先论”排斥别人,只顾自己。

 

内地经济面临挑战,但总体向好

 

说“经济融合”,绕不开中国内地。中国经济如何?

 

习近平主席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习主席的“大海论”赢得了与会各国人士的强烈共鸣,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普遍看好。

 

事实也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实力、活力、潜力和韧性。今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遭受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但大盘稳定。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可以坦言,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域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一些领域风险挑战增大。但中国经济“三个没有变”主导和影响着大局: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这意味着了中国经济航船依然乘风破浪、奋力前行,依然可以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依然是各经济体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香港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内地的3%,台湾的经济总量则相当于大陆的12%;而且香港、台湾作为较小的经济体,产业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在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香港和台湾如何选择呢?蔡英文当局倒是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她宣扬所谓“新南向战略”,而她选择的那些国家几乎全都在加强对华经济合作。台湾的经济发展根本脱离不开大陆,蔡英文当局却一个劲地要挣脱、要走远,结果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港台搭乘“中国快车”,则可持续发展

 

说“经济融合”,要聚焦民心民意。

 

我们先看“韩流”。高雄的民众抛弃了民进党,把选票投给了自称“卖菜郎”的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这是长期受民进党“台独”理念蛊惑的高雄民众大梦初醒后的强烈反弹。由于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使得台湾南部与大陆方面的交流不畅。高雄民众终于醒悟。不能说“卖菜郎”多么有才,而是高雄的民心走向发生了改变,民众希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不是与大陆搞对抗。

 

我们再看“欣风”。香港九龙西的选民选举了“阿欣”陈凯欣,同样是因为她关心经济民生,而不是玩政治。“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与祖国内地是同进步、共繁荣的关系,不是搞对抗、闹分裂的关系。香港市民深切地感受到,中央真心全力支持香港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比如:出台便利香港居民赴内地工作学习居住的新政,解决科研资金“过河”,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支持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等。这些政策的正面效益,或立竿见影,或利及长远,都是香港在其他任何地方难以获得的。“欣风”展翅的是明媚前景。

 

放眼未来,香港、台湾搭乘“中国快车”,则可持续发展。中国内地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完备的产业体系、13亿多人的超级市场、虽然放缓但仍让人羡慕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日渐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试问:香港、台湾还能找到比中国内地更合适的经济合作伙伴吗?

 

政治活动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种反应。融合发展,对于香港来说,更是机会满满。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今年三月在港公开宣讲全国“两会”精神时就直指要害,他说:“新时代改革开放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时代机遇和战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战略支撑和重要平台,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创建‘新优势、新中心’提供了不竭动力。”斯言中肯,言犹在耳!香港社会各界应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站位,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成就自我。

展开全文

【海峡两岸】五大原因至民进党选情低迷

2018-11-27
展开全文

国台办:“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

2018-11-28

海峡飞虹消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28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在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时,重申“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

 

有记者问:

 

蔡英文“九合一”选举后,在请辞民进党主席时表示,近三年来台湾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今后也将会继续坚持既有路线。请问发言人有何评论?

 

马晓光说,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支持纵容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阻挠限制两岸民众之间的交流合作,挟洋自重,不断抛出充斥“两国论”的分裂谬论和针对大陆的对抗言行,升高两岸敌意,导致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严重损害了台湾同胞的利益。民进党当局应该深切检讨,正视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愿望,回到“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来,回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民进党及其当局只有放弃“台独”立场,认同“九二共识”,才能在两岸关系中找到出路。

 

又有记者问:

 

这次台湾县市长选举,高雄市也“翻天”,韩国瑜再次提出认同“九二共识”,希望把高雄的农产品销出去,增加当地旅游观光业,请问大陆对他的提法有何回应?

 

马晓光回答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得到维护和增进。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欢迎包括高雄在内的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共同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

 

马晓光说,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同胞之间应该扩大人员往来,深化经贸交往,加强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受益,实现更大更好的发展。昨天大家也看到了一个好消息,已经有大陆的旅游业者组团去赴高雄旅游了,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同时,我也要指出,两年多来,真正影响两岸交流合作、阻挠台湾同胞受益的是民进党当局设置的障碍,这些障碍越早排除,台湾同胞获益就越大,他们希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追求就越容易实现。

 

还有记者提问:

 

“九合一”选举结果大家已经看到了,请问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大陆对台政策会不会有所调整?

 

马晓光回答说,我看到了选举结果,次日凌晨就对外表明了态度。我们的对台方针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将继续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不断扩大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坚定不移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和成果,逐步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台湾同胞获得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团结广大台湾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展开全文

【海峡两岸】台湾民意抛弃民进党?

2018-11-27
展开全文

倒戈!民进党高雄黑派大佬、创党党员纷纷转向挺韩国瑜

2018-10-25

倒戈!民进党高雄黑派大佬、创党党员纷纷转向挺韩国瑜

民进党资深党员、美浓客家籍罗兆洪(左)和参与民进党创党的前高雄县议员陈振福,今天表态挺国民党高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高雄市长选战白热化,与原高雄县黑派(台湾地方政治势力)渊源深厚的民进党籍美浓客家大佬罗兆洪、曾是民进党创党党员的前高雄县议员陈振福,今天(25日)在国民党高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竞选服务处宣布挺韩国瑜。

 

据报道,已有29年民进党员党龄的罗兆洪表示,他之所以支持韩国瑜,是因韩国瑜肯做事,多次到美浓关心当地居民的问题,对农民非常非常照顾,韩是值得尊敬的人,说到做到。

 

罗兆洪说,大家应该选贤与能,不要分党派、蓝绿,要支持会做事的人。现在很多绿营的人想支持韩国瑜但不敢站出来,但为了下一代、为了高雄经济,绿营的人也应像他一样站出来,一人拉十票,让韩当选,带动高雄的经济和繁荣。

 

韩国瑜主张学校教中英文,“母语”在家学习,引起绿营抨击要消灭“母语”。讲客语的罗兆洪支持韩国瑜这个政见,强调那不是消灭“母语”,并举他家为例,孙子在学校学英文,他教孙子讲客语,他的太太教闽南话,孙子四种话都会讲。

 

罗兆洪表示,为民进党高雄市长候选人陈其迈辅选的前高雄县长余政宪跟他联络,说陈其迈要去拜访他,但他回绝余的安排,强调他已答应挺韩国瑜了,不会再挺陈其迈,这是客家硬颈精神,说到做到。

 

陈振福秀出创党党员证说,他参与民进党创党,但两年后因民进党内的派系纠葛,决定离开民进党,之后选举时一直帮忙高雄县黑派余家。他批民进党特定派系常用抹黑对手的方式打选举仗,呼吁高雄选民听到抹黑任何竞争对手的言论时,要留意,不要相信。

 

据报道,韩国瑜今天并不在竞选服务处(即国民党高雄市党部),由竞选团队陪同罗兆洪、陈振福说明力挺韩国瑜的原因。(中国台湾网)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