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台|Businessmen

第3期邓姚文
“侠女”台商邓姚文

  她来自台湾花莲,她的朋友都说她是一个爱说爱笑的小女子,凭借着坚强的信念和不求回报的付出,在台湾闯出一番天地!2001年,她毅然离开家乡,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打拼。是什么促使她出了这个冒险的决定?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始终怀揣着大陆梦,不但性格坚毅,同时还保有一颗善良而正直心的“侠女”。

2013-11-26编辑 / 陈钧
往期回顾 >
alt

  求学梦碎

祖籍福建的邓姚文出生在台湾花莲,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一人拉扯着九个孩子。那个时候台湾社会比较贫穷,花莲也只是一个农村,务农的邓姚文家中,还有五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家境的贫寒和母亲任劳任怨的坚强品格,给年幼的邓姚文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她从小就锻炼出了坚强与乐观的性格。排行最小的她,早早就明白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在邓姚文的心中,小时候的生活艰苦但不痛苦,她自己概括为“苦中作乐”。

当时在花莲高级职业学校读书的邓姚文,深知自己读书来之不易,学习非常用功。然而因为家境的原因,她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了学业,早早进入到社会。在“社会”这所“大学”中,邓姚文的成绩依然出色,她十八岁开始经商,闯荡江湖,从给别人打工到做合伙人,历练了这个年龄段很少会历经的沧桑,其间的酸甜苦辣磨练出了邓姚文这个小女子的大气性格,爽朗,豁达,愈挫愈强,行侠仗义。她说自己最敬仰的人之一就是关公,因为他有着一种侠义精神。

 

  北京续梦

在台湾已经有一定事业基础的邓姚文,资金、经验等方面已经不成问题,但她还是时常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在2001年,邓姚文在朋友的帮助下,毅然离开家乡,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打拼。但她并没有直接经商,而是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旅游管理学院做起了学生,在被问及选择继续学习的原因时,邓姚文提到“因为缘分来到北京,知道北京旅游局下面有一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校的旅游管理学院是国家旅游局的最高学府,所以我就在这边很快乐地进修”。除了这个原因外,邓姚文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来弥补自己在台湾没有读大学的遗憾。

在北京的学习,除了收获到了知识,邓姚文也收获到了快乐与朋友。在学校中,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邓”,老师们都很奇怪怎么这个“小邓”这么乐于帮助别人,并且不求回报。由于这个原因,在那批进修生中,邓姚文的人缘特别好。在邓姚文的心里,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这种开朗、热情的性格,使得她结交了很多好朋友,用她自己话说“我全国各地都有同学,都有很好的朋友”。

毕业后,邓姚文并没有急于开始在大陆投资,而是用整整一年时间到各地考察。有了学习期间的同学资源,加之前期对大陆旅游市场的精准考察和人脉积累,使得邓姚文越发有信心在大陆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邓姚文

  奥运牵线

除了北京的学府吸引邓姚文之外,促使她来北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邓姚文就敏锐地感觉出这是一个商机,而且认为中国必须靠这次商机来强盛。

经过长期筹备,邓姚文于2003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自己在大陆的第一家公司——尊龙集团,“尊”就是尊贵,“龙”代表中华民族。2003年公司成立的时候,她就想为两岸和平发展做一些贡献,主要是经营商务旅游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业务。现在已由最初的开展台湾与大陆的商务、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引申到帮助许多台商发展在大陆的事业。她认识很多希望来大陆投资发展的台商,但由于各方面的困难,这些台商一直未能完成夙愿,她通过在台湾的分公司,包括台湾的关系,以及国民党的协助,度过重重的难关,最终让这些台商顺利地在大陆落户。除了招商引资外,她还利用自己很多同学都是政府官员的人脉资源,帮助许多京津地区的台商将企业发展辐射到全国各地。

机缘巧合,在2008年,北京的台商碰巧需要有一些台湾的志愿者,通过北京台商协会,邓姚文积极地报名,很幸运被选中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奥运志愿者,这段美好的人生经历,同样 也让她终身难忘。

奥运期间,邓姚文主要负责五棵松棒球比赛场馆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当时有一场中华台北队对大陆队的比赛,她正好在观众席服务,对于那天的比赛结果,邓姚文表示“哪一队赢,都是为我们华人争光,都一样的。”

回顾奥运志愿者的这段经历,邓姚文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觉得自己的梦想成真了,“我01年来就是为了奥运,然后我08年又成为奥运志愿者,至少我觉得我的思维还是没有问题的。”

 

  侠女本色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邓姚文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朋友”,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邓姚文都结识了很多朋友。从担任之前的崇文区台商联谊会的秘书长到现在的北京台商学会监事,她都积极地为大陆的台商们服务。“我付出无所求,都是义务地在帮忙,我是学佛的,我相信人跟人之间是有缘分。……这些很优秀的台资企业的老板也跟我像兄弟姐妹一样的互动,所以这些都是很好的姻缘,也是很好的朋友关系。”通过她的这番话,就可以理解邓姚文事业成功的原因了。

在企业运作当中,她同样也秉承“以人为本,真诚和真心”精神,悉心地照顾自己的员工。由于担任了很多旅游学校老师的工作,所以在公司成立近十年来,很多员工都是她的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她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特别地照顾他们、关心他们。在采访中,一位员工这样向我们描述:“我觉得邓总是一个开朗、自信的人。在生活中,她对于我们员工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作朋友一样,对我们的生活上也很关心,家里有什么事情,她也告诉我们一些方法,怎么去做。”

除了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发扬这种义气的“侠女精神”外,邓姚文也自己成立慈善机构。两年半前,她作为发起人,成立了“两岸爱心姐妹联谊会”,一个为台湾和大陆有爱心的人士做服务的组织。2012年,在台湾会馆做募款时,捐赠的物品小到一个价值5元的娃娃,大到台湾绮丽红珊瑚捐的6条红珊瑚项链。捐赠这些物资的包括台湾、大陆两岸的朋友,其中有许多是大台商。集合这些善的力量和爱的力量,那次总共募得的善款是204890元人民币。募得的这些善款,邓姚文都用于扶贫事业。在帮助北京郊区的孤儿院时,他们并不直接不捐现金,而是让孤儿院列出需要物资的清单,将物资备齐后送至孤儿院,保证所捐的是孤儿院需要的东西;在河北省残联,邓姚文带领自己的组织捐赠了几百台轮椅及包括助听器;在青海,他们为玉树地震孤儿送去了医疗器材和物资;在甘肃渝中,台联扶贫项目中,为学校捐赠图书室和图书设备。

这做社会公益的过程中,邓姚文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快乐,是一种付出的喜悦。她认为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钱财去衡量的,做社会公益是很重要的事情,她很高兴有两岸爱心姐妹联谊会的好朋友、好姐妹,包括很多优秀台商,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被别人信任就是一种很高兴的事。

谢红就是邓姚文在做公益时认识的好姐妹。谢红称邓姚文为“小邓姐姐”,她描述:“刚认识小邓姐姐的时候是在一个外地的活动上,当时大家聊得都很投机,她希望有一个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就成立了一个‘博爱俱乐部’,大家每一个月聚一次会,有时间就可以来沟通一下。这个活动,我们一直持续了有七、八年的时间,它就是‘两岸爱心姐妹会’的前身。通过这些活动,我认为小邓姐姐是一个很有爱心、有包容心、有责任心的人,在工作上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她特别热情、真诚。”

邓姚文与记者合影

 

  两岸展望

多年的磨砺使她深知,这个世界没有弱者,只要你有恒心,有勇气,有一颗善良而正直的心,小女人同样可以开创大事业。如今面对机遇和挑战,邓姚文仍然不断前行。而随着两岸日益热络的民间交流和真诚合作,让她对于北京,对于两岸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采访快要结束时,记者问到对两岸未来关系的发展的看法时,邓姚文肯定地说:“会越来越好,而且现在两岸的关系,你看我刚才说的联姻,或者朋友啊,或者我的员工啊,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已经血浓于水了,所以是密不可分的,真的就是一家人。”

 

实习编辑:杨咪

记者: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