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两岸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台商台企会有更好前景

今年是两岸开启民间交流35周年。三十多年来,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未来,台商台企在大陆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两岸关系正向发展的重要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商台企西进大陆投资发展的热潮不断,促成了两岸经贸快速发展。从统计数据上看,台商台企累计在大陆投资超上千亿美元(不包括第三地转投资等);大陆现有各类台企数万家,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财政税收和劳动力就业等做出了很大贡献。去年,两岸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总额2499.79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24.7%;台湾地区自大陆进口总额783.64亿美元,增长了30.4%,进出口增速皆创十年来新高。

 

两岸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台商台企会有更好前景

 

日前,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大健康”论坛——“数字健康 智引未来”海峡两岸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浙江温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医学、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在温台商台青代表等160余人齐聚瓯江之畔,共谋共话海峡两岸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值得骄傲的是,去年两岸经贸合作的成绩是顶住了一系列冲击、在巨大的压力下取得的。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上台后,大搞“反中”“仇中”,强推“渐进式台独”路线,力促“两岸经济脱钩”。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采用高额征税、科技封锁等手段疯狂打压中国经济。在这两股势力合力的作用下,那些从事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美国经贸模式的台商们遭遇到巨大压力。当然,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所有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都承受了巨大考验。不过,面对阻碍重重的两岸经贸顶住压力并展现出了巨大的韧性,这得益于大陆是台最大出口市场、是台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的格局进一步稳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大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且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大陆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9%,经济稳健恢复并明显回升,两岸经贸合作持续发展。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两岸贸易额达271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2017.59亿美元,自大陆进口692.85亿美元。两岸贸易额、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台湾自大陆进口额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这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强大的信心支撑,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耕耘,两岸经贸互动合作直接带动了两岸社会互动往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两岸族”,成为密切两岸关系的庞大群体。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大陆在半导体、新能源、高端新材料等“硬核”科技领域集中发力,为台商台企在大陆开展新一轮投资布局制造了热点和搭建了平台。本月22日,位于长三角北翼、有着300多家台资企业的宿迁,开启了“汇聚两岸匠芯 共筑产业高地”的2022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对接会,目的就是推动两岸重点产业链与台资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另外,大陆着力推动的“共同富裕”社会建设,将形成更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不仅可以带动内需消费升级,也为台湾服务业等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养老、家政、健康、医疗等服务行业都能够从中找到发展机会。大陆各级政府还密集出台了新一轮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惠台措施,在落实台胞同等待遇的同时,从法律上保护台胞的利益福祉。例如江苏省,已经从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江苏省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这是在全国各省市中,第一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推出的惠台举措。

 

两岸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台商台企会有更好前景

 

多年在大陆发展的台商黄群和(左)与黄启荣(右)父子,已成为两岸茶文化的交流者与传承者。(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大陆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是带动两岸经贸合作、特别是带动台湾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完全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那些企图唱衰大陆经济、企图推动台湾与大陆“脱钩断链”的言行都是徒劳的。今年9月8日,厦门举行了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之第十五届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国台办经济局副局长陈斌华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台海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但我们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决心坚定不移,行动一如既往。国台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为广大台商台企提供发展机遇、同等待遇。”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两岸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亦有非常好的基础。商务部非常重视台企的需求,将通过各种渠道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相信未来台企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作者:沐穹)

 

 

第五届进博会参展台企“老朋友”与“新面孔”的共同心声

2022-11-17

在11月16日的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马晓光介绍了台企参加第五届进博会的情况。马晓光说,本届进博会共有超过20家的台企参展,涉及领域广、规模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据有关单位统计,参展台企意向成交金额5.35亿美元。

 

记者在进博会现场观察到,参加第五届进博会的台企中,既有多次参展的“老朋友”,也有首次参展的“新面孔”,他们同记者分享了参加进博会的期待和在进博会上的收获。参展的台企负责人都表示,通过参加进博会,他们拓展了大陆和海外市场,也更好地推广了新产品,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他们对大陆市场充满信心。

 

 第五届进博会参展台企“老朋友”与“新面孔”的共同心声_fororder_图1 

 

                         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摄影:霍建阳)

 

旺旺集团是大家熟知的台资企业,但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旺旺是一个“新面孔”。首次参加进博会的旺旺集团并未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参展,而是展出了“水神”消毒液和“邦德”咖啡。“大家对旺旺雪饼、牛奶比较熟悉,但一些副品牌可能知名度相对还没有那么大。”谈到参加进博会的期待时,旺旺集团“邦德”和“水神”事业部总经理蔡旺庭表示,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么好的平台,认识更多的企业和代理商,也让大家认识品牌更多其它的产品。

 

“我们的‘新’还体现在我们一直在创新,包括产品的创新,和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去做年轻化的推广,但我们对品质的坚守始终如一。”蔡旺庭说,进博会的展馆非常大,在这里看到很多新产品,是一个非常好的分享和学习的平台。

 

台企乔山健康科技集团也是今年进博会的“新面孔”,他们此次参展的产品中有两款是全球首发。首次参加进博会,乔山集团就有很大收获,签约合作意向金额突破5亿元人民币。“我们的产品之前主要是以出口为主,随着大陆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富裕,民众健身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我们把发展大陆市场定为我们集团的重要策略。”乔山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楷说,“我觉得进博会这个舞台非常好,国家提供这样一个世界级平台让我们去发光,我们有更好的机会能把产品介绍给人们去了解。”

 

第五届进博会参展台企“老朋友”与“新面孔”的共同心声

 

  第五届进博会现场(摄影:霍建阳)

 

参展台企“新面孔”在进博会获得了不少商机,连续多届参展的台商“老朋友”每年也都会有很多新收获。

 

作为连续五年参展进博会的台企,南侨食品集团此次携数款新品如期而来。“参加首届进博会时,南侨的展位相对较小,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年,我们的展位面积已经有约200平方米。”南侨食品集团(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昌钰对记者表示,“在进博会上,我们每年都有新收获。我们的签约金额每年也都在增加,今年达到近4亿元(人民币)。”

 

谈到参加进博会的收获,台企森田药妆集团执行董事特助周志翰表示,“我们是连续第四次参加进博会,有多款新产品得益于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进入更多销售渠道,有的甚至还成为爆款。大陆的市场很大,产品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所以我们一定要借助进博会的平台多学习、多交流,也借此推广新的产品和产品理念。”

 

无论是进博会的“老朋友”还是“新面孔”,坚守品质、勇于创新,积极把握大陆的发展机遇,始终对大陆市场充满信心——这是记者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观察到的参展台企的共同心声。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两岸贸易额达271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2017.59亿美元,自大陆进口692.85亿美元,两岸贸易额、台湾对大陆出口额、自大陆进口额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在16日的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岸经贸合作依然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遇,祖国大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台商台企和台湾同胞来大陆发展的机遇更多、空间更广阔、前景更美好。

 

“大陆带给我们很多商机和机会,祖国大陆一直在快速发展,我们也一直跟着国家在不断成长,相信未来大陆市场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蔡旺庭的心声代表了广大台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作者:霍建阳)

 

展开全文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10-01

台商林春福2012年3月开始在四川凉山投资种植油橄榄,十年间,种植面积从600亩扩大到2.5万亩,带动了当地6000余户农户脱贫奔小康。

 

“大陆是台胞能实现梦想的福地。我70岁了都能创业成功,和儿子林书任在这里找到人生价值,台湾年轻人来这里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林春福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大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广大台商台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机遇。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接连出台并落实落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政策更好、环境更优。广大台商拼搏在大陆、奔走于两岸,收获了成果,实现了梦想,也对在大陆扎根发展有了更大信心。

 

大发展带来大机遇

 

上世纪80年代末,台商李慈雄被大陆发展潜力吸引,举家到上海创业。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他的事业从建筑材料拓展至生活用纸、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2015年,随着大陆健康消费升级和养老观念变化,李慈雄决定将旗下公司更名为“悦心健康集团”,跨足医疗、养老、康复产业。运营养老机构、输出养老管理模式、建设综合医疗机构……与大陆康养产业发展同步,集团事业稳健成长。

 

“过去十年,大陆大健康市场释放大好机遇,我们得以分享巨大红利。”李慈雄说。

 

上世纪90年代,台商李瑞河来到祖籍地福建漳浦谒祖探亲。一踏上故土,亲切感油然而生。土亲人亲,风景独好,他决定在漳浦创业。如今,李瑞河的天福集团已在大陆开设“天福茗茶”连锁店逾1300家;2007年创办的天福茶学院2012年“升格”为漳州科技学院,今年在校生将超过1.3万名。

 

几年前,李瑞河萌生了建医院和养生疗养院的想法。今年3月,占地300亩的天福医院建成投用,养生疗养院、文化村正加快建设,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我始终坚信,大陆是最好的投资地。”他说。

 

近年来,福建省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推出允许自贸试验区新设台资企业注册为内资、支持台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举措。

 

从着手创业、搭建技术平台到创立品牌,政府部门给予“创业导师”般的扶持,让2012年10月成立的江苏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少走了不少弯路,成长为知名数字化、智能化企业。“创业像化学反应,要成功需要‘活化能’,大陆可以源源不断提供催化的能量。”公司董事长赵宜泰说。

 

2018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同等待遇政策,今年3月又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的行业范围、地域,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条件更好、环境更佳。在有关部门积极辅导、支持下,在大陆上市台企现已增至55家。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3月31日,台胞陈玉喆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新华社记者付敏 摄

 

“过去十年,大陆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广大台商台企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台企这十年的发展,得益于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与引领,得益于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出台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大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善意。

 

大合作促进大融合

 

从农业小县到台资高地,如今的江苏省昆山市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统计显示,昆山市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来自台企。

 

“昆山因台资而兴、因台资而强。”昆山市委书记周伟说,台商台胞与当地市民携手并进,共同见证昆山的跨越发展,合力书写了“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画卷。

 

这十年,昆山累计新增1588个台资项目、投资总额177亿美元,在昆台商平均每天完成15亿元(人民币,下同)销售额、10亿元进出口额、逾5000万元税收。目前,约10万名台胞常居昆山,与当地群众水乳交融;昆山开发区矗立着闽南建筑风格的慧聚天后宫,妈祖像前香火鼎盛。“此心安处是吾乡”,许多台商早已自许“昆山人”。

 

“台商台企在昆山获得成功,也深度融入昆山。昆山的实践,充分证明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互蒙其利。”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德聪说。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9月8日,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在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古镇举行亮灯仪式,本届灯会以“花开并蒂 灯映两岸”为主题。新华社记者杨磊 摄

 

十年来,台商投资大陆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台商投资大陆项目累计8.8万个,到2022年6月这个数字增至12.7万个。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引导支持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实施,大力协助台企转型升级、拓展内销,在支持东南沿海地区扩大对台经贸合作的同时,在广西、四川等地设立了5个两岸产业合作区。台商投资大项目增多、科技含量提升,并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十年来,台商台企在大陆外贸、民生就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领域均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中国出口百强企业中,台资企业有30多家,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居于首位。由两岸企业家峰会积极促成的一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对巩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连结、助力大陆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彰化的庄久毅2014年从越南辗转到广西,成立广西两岸红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宝岛美人椒”。“回大陆创业,最大收获是参与了国家脱贫攻坚行动。”他说,企业帮助当地民众脱贫,自身也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

 

2018年开始,庄久毅积极参与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扶贫攻坚工作,在全县11个乡镇以“公司+农户”方式,助力2800余户贫困户脱贫,企业种植基地不断壮大。2021年,公司辣椒总产量达5000多吨,总产值逾5000万元。

 

大时代追逐大梦想

 

儿子林书任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林春福没给生活费,还让他去卖橄榄油。为了更好销售产品,林书任每个季度到凉山一次。

 

林书任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到凉山是一趟漫长的旅程。先从北京飞成都,转机到西昌,再从高速公路走到国道,接着走乡间小道,等见到鸡鸭猪羊懒洋洋走在路上时,忙着避让的他一抬头,老爹已在眼前。

 

油橄榄种植面积增加了,公路修到了村里,花园工厂动工,父亲在当地有了新朋友……每次来凉山,林书任都有新发现。

 

“要认识这个时代,就得到最基层。”父亲的教诲引发林书任深思,他决定毕业后扎根凉山,于是北大博士成了“乡村青年”。林书任在帮助父亲做大企业的同时,投入凉山乡村振兴工作,组建了“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每年计划培训5000人,帮助农民更好对接市场,还组织北大校友走进大山深处开展公益助学。

 

“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旺旺集团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说,旺旺在大陆事业不断发展,也热心公益,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两岸中国人理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今年5月,《国务院台办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出台。敏实集团、旺旺集团等台企主动加快对接步伐,对浙江省山区26县开展投资布局,签订多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

 

浙江还出台多项政策举措为台商台企纾困解难。截至2022年7月,累计为台企减税3.27亿元。其中,通过台企融资畅通工程为台企提供150亿元授信额度,推出台胞专属“台融卡”服务,已累计发放3000余张。

 

“大陆率先与台胞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善意,让我扎根发展的决心更坚定。”杭州市台协会常务副会长宗家泓说。

 

大陆台企这十年:在大时代成就大梦想

 

2022年7月8日,在福清市城头镇湖美村的木瓜种植基地,福州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高叶展示采摘的“台湾红妃”品种木瓜。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表示,新时代非凡历程中,广大台胞在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收获了新成果、作出了新贡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为台胞台商提供更大的机遇。

 

李政宏说,台商台企应把握大势,坚定在大陆发展的信心不动摇,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再创事业新辉煌。(记者刘欢、潘清、刘巍巍、许雪毅、喻珮、刘恩黎、黄扬)

展开全文

“选择在大陆上学让我获得很多难得的机会”

2022-11-03

我出生在台北,家人是在大陆经营的台商。身为台商二代,我决定留在大陆就读大学,在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专业学习。播音专业里的台生特别少,我是全年级唯一一位台生,不仅享受了学院师生们对台胞的关爱,也因为有台生身份而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大陆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选择在大陆上学让我获得很多难得的机会”

 

本文作者(前排左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访时与团队成员合影

 

2021年,是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在老师们的推荐下,我有幸在纪念活动的舞台上表演朗诵。站在舞台上,我一边朗诵,一边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两岸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深深地打动,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兴奋不已。也是在2021年,我参加了“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活动。在活动中,我是节目制作团队里的台青嘉宾,结合自身的专业完成了所有出镜采访报道和移动端直播工作,在实践中大开眼界。

 

“选择在大陆上学让我获得很多难得的机会”

 

“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团合影

 

2022年,我参加了“魅力新疆——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遥远的新疆,魅力四射的新疆,完全改变了我以前对新疆那些不确定的想象。记得小时候,我去过广东韶关的农村。村里的路上满是泥泞,到处都是破旧的房屋,孩子们读书的教室没有窗、没有灯,炎热的夏日里没有风扇,课本要每年循环使用。放学以后,孩子们回家要做家务、烧柴做饭……可是今年在新疆采访,我看到的扶贫安置新农村竟是当地的网红热门景区。比如在喀什的乃则尔巴格镇,村子里铺的全是柏油路,到处鸟语花香、瓜果飘香,每家每户都有冰箱、电视、空调,村民们每顿饭都有肉吃。村子里还有文化纪念馆,孩子们在一起开心地聊着在学校的兴趣班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从我一个大学生的视角来看,祖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身置美丽进步的新疆,我的情绪被深深地感染着。我尝试着用手机记录下我所到过的场景和采访到的一切。我还发挥专业优势,在视频里表述我的真实感受,希望所有能看到我视频节目的网友都能跟着我的镜头去了解行进中的新疆。每次上传视频后,我都能收获一批点赞的粉丝。读着他们的留言和对小视频的赞赏,我很开心。还有一些网友,看到我在他们的家乡采访,就会热情地为我介绍当地的特色,为我科普当地的文化传统,我也收获了很多知识。

 

“选择在大陆上学让我获得很多难得的机会”

 

本文作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做视频直播节目的截图

 

参加实地采访活动,我还能向周边的媒体记者朋友学习、向从事不同工作的采访对象学习。目睹记者朋友对新闻事业的崇敬与奉献,看到他们制作出一期又一期生动的节目,听到采访对象们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历程……这些无形中的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认识到自身还有太多的不足,思想变得越来越充实,做事也变得越来越踏实。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交到了很多大陆朋友,也收获了不少台湾好友。他们有的是与我同龄的学生,有的是自媒体博主,有的是新闻媒体人……与他们交流感觉很亲切,因为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选择留在大陆读大学,尽管要离开家,离开父母,一个人去外地,但是,祖国对台胞的关爱让我始终能得到家庭般的温暖。我感谢学校给我创造了许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感谢自己生逢在一个好时代。岛内的年轻朋友们,相信我,选择在大陆求学,真的很好。(作者:小吱 配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展开全文

“宝岛小谢”入职记

2022-10-19

我在台湾台南读了大学本科。本科毕业后,因为看好大陆的就业前景,我来到广州读研。我研究生主攻的专业是国际政治。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回台湾就业机会不多。经与家人几次家庭会议商量,我决定留在大陆就业。

 

“宝岛小谢”入职记

 

选择在大陆就业的台湾青年谢建鋐

 

我读研第三个学年时,大陆的秋季招聘开始了,各大企业纷纷向应届生提出了自家的招聘需求。应届生在大陆的求职方式与在台湾不同。在台湾,一般会拿到毕业证书后再去向招聘方投报简历(台湾称履历),经过面试来决定是否能够入职。而在大陆,大企业一般会在应届毕业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就开始举办大规模的招聘会,叫秋招。当然,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企业还会举办春招。

 

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供职,读研三的上学期,我就随着求职的众多应届生开始了左手撰写论文、右手竞聘秋招的之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着实过得充实。今天借着这篇小文,我想与读者分享一下我的求职经验。我的体会是,最好能在读研时就看准一个行业,持续深耕,在这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积累实习经验,对这个行业形成自己的论点与看法,这在秋招竞聘及面试的时候很有用。因为秋招面试时,应聘者一般都是初入职场的“小白”(没有经验,白纸一张),对行业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而你如果能够谈出对行业的了解与认知,就会比其他应聘者多了加分因素。

 

“宝岛小谢”入职记

 

本文作者谢建鋐在上海

 

记得在秋招那段日子,我经常与不同学校的应聘者组成小分队,在线上线下组织开展模拟面试以及面试后的复盘讨论。这种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方式,在台湾校园很少见。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秋招结束后,我手里握着7个offer(录取通知)!我非常开心,向家人禀报喜讯。因为事先开过几次家庭会议,再加上大家看好大陆就业市场,所以家人一致鼓励我说:“去更大的城市闯闯吧,试试自己的能耐到底在哪里。”我怀揣着家人的美好祝福,离开就学三年的广州,只身前往上海入职报到。

 

我入职的是上海一家知名的房地产公司。入职那天的情景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年7月11日,正值酷夏,我拉着两大箱行李,满身大汗地来公司报到。说实话,我刚从学校毕业,初入职场,身份的转换本来就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再加上我是台胞,能否很好地融入公司文化让我有一丝隐忧,还有就是担心在广州办的台胞证件来上海后会不会行得通。其实,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热情接待了我,细心地指导我,帮我将在广州办理的台湾居民居住证更换成了上海派发的证件,以方便在上海购买社保。同事的热情相助,让我收获了步入职场后的第一份温暖。

 

“宝岛小谢”入职记

 

谢建鋐就职的上海公司很快就帮他办理好了上海的台湾居民居住证

 

在公司里上班,同事们称我“台湾弟弟”,或者叫我“宝岛小谢”,让我心里感觉暖暖的。我生长在南方,到上海对我来说就是“北上”了。“北上”的我,生活上遇到很多不习惯:浓油赤酱的本帮菜,我吃不惯;天南地北的口音,我很难一下子反应过来;初秋湿冷的天气,常常引得我喷嚏连连。另外,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我的心态一时难以适应;业务不熟练,更让我产生丝丝焦虑。夜深人静之时,我时常会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入职选择到底对不对。但是,我是幸运的,公司里遇到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贵人!在他们的带领与帮助下,初入公司的不安与生疏慢慢消弭,我很好地融入了公司的工作氛围。有一次工作到夜里了,我只能就近住宿。上海没有集体供暖,同事担心我夜里着凉,下班后特地从家里拿来一床棉被给我。当时我真的倍感暖心。我想对远在台湾岛内的父母和奶奶说:“请放心吧。我初入上海职场,虽然辛苦,但是这里有着满满的人情味!”

 

现在,我正式入职已经三个月有余。工作中的我,有过高光、有过迷茫、也有过挫败。我以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心境上遭受一些困扰是再所难免的,未来的我也一定会遇到其它方面的困难。但是克服这些困扰和困难的过程与办法,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积累的人生经验。它们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困扰,如何迈向胜利与成功。周围的人们给我温暖、给我帮助,在很大程度上也助力我更好地进步和成长。这一切,就是我选择留在大陆就业,决心到上海闯荡的真正意义。(作者:谢建鋐  本文图片均由谢建鋐本人提供)

 

 

展开全文

两岸交流是民心所向

2022-11-21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不幸于本月19日下午1时48分离世,两岸许多民众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团团”的强烈不舍和哀悼。然而,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对“团团”的离世却默不吭声、无动于衷、不闻不问,连一句悼唁的话都没有。对于蔡英文的冷血表现,岛内资深媒体人在脸书发文说,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的宠物德国牧羊犬离世后, 蔡英文第一时间留言殷切哀悼,她对拜登宠物狗的热情与对国宝熊猫“团团”的冷血,简直如天壤之别。“一个人的意识形态能把最起码的人性都淹没,真是可悲可惧。”

 

2005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大陆同胞将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大熊猫。在17只候选大熊猫中,一只爱哼哼叫的“帅哥”和一只平衡木冠军“美女”最终胜选。2006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1亿多人次的观众踊跃投票为两只大熊猫取名,最终确定叫“团团”和“圆圆”。2008年12月,带着大陆同胞的厚爱,“团团”和“圆圆”赴台,得到了台湾民众的喜爱,成为台北市动物园的“明星”。十几年来,大熊猫“团团”“圆圆”带领着它们的后代“圆仔”和“圆宝”,陪着台湾民众欢笑、成长,治愈了许多人的心灵,甚至有粉丝每天到动物园记录大熊猫一家的可爱模样。

 

两岸交流是民心所向

 

赠台大熊猫“团团”刚到台北动物园时的影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台北动物园供图)

 

“团团”不幸离世让许多网友伤感不已。有大陆网友回忆当年参加投票为大熊猫取名字的情景,有台湾网友回忆和“团团”共同成长的经历,更多的网友则用多种方式依依不舍地与“团团”告别。照顾“团团”的保育员称“团团”是“很乖很乖的小孩”。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台北市长柯文哲等人也分别对“团团”的离世表达不舍与哀悼。

 

20日,香港中评社发表快评说,“团团”“圆圆”赴台安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象征。多年来,它们给台湾同胞带去了无数欢乐和美好记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使者!两岸应该继续进行大熊猫保护的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许多网友表示“愿两岸文化交流开花结果,不因‘团团’离世而暂停”。马英九办公室日前表示,期盼未来两岸之间能有更多的“团团”促成两岸融合、人民交流,也期盼民进党当局切实推动两岸民间交往,化解政治对立。连战办公室表示,连战对“团团”离开大家相当不舍并感到遗憾,期待日后能再有大熊猫来台,让大熊猫在台繁衍、持续扎根,两岸关系也早日春暖花开,持续和平交流。

 

两岸交流是民心所向

 

2020年7月6日,参观者在台北市立动物园拍摄大熊猫“圆仔”。当日,台北市立动物园为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的孩子“圆仔”庆祝7周岁生日。新华社记者 祁星 摄

 

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融洽亲情,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民进党当局应该清楚地认清这一点。岛内媒体公布的8月和9月两份民调显示,岛内一半以上的民众不满意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三成以上民众认为两岸交流太慢,八成以上民众认为海峡两岸有必要维持沟通管道。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9日就“团团”不幸离世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两岸民心相通、良性互动,应该共同珍惜维护。”所以,民进党当局的明智选择是不要再继续罔顾民众的心声和期盼,而要用行动为推动两岸民众交往做一些实在事。(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