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 外宾:西藏百闻不如一见
编辑: 李邵鹏 | 时间: 2016-07-06 15:55:37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资料图
中新社拉萨7月5日电 (杨程晨)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研究员莉里亚娜(Liljana)5日在拉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句俗话叫“百闻不如一见”,亲自来到西藏发现,这里与以前所闻太不一样。
“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开幕在即,参会的百余名中外来宾于4日至6日在西藏拉萨及山南地区参观、考察。
“西藏是世界的峰,我有种从这里再出发的感觉。”莉里亚娜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被同行的中方嘉宾开玩笑说“有京腔”。由于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莉里亚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谈到西藏时,她说,一直向往这个神秘的圣地,但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是“一窍不通”的。
在莉里亚娜看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向国外介绍西藏的内容不多,但近些年涌现了关于西藏风景、民俗、建筑、宗教等各方面材料,“非常丰富”。
未到拉萨前,她对西藏为数不多的了解来自于四川藏族作家阿来,“我十分喜欢阿来的写作,他让我看到了藏族人民思维的特点。”不久前,莉里亚娜完成了阿来的小说《月亮里的银匠》的英文翻译工作。
“天呐!”“是真的吗?”5日,在参观桑耶寺时,莉里亚娜对每一尊佛像、壁画都充满好奇。她不敢相信眼前的寺庙修建于1200年前,如今竟保存得如此完整。
桑耶寺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属宁玛、萨迦、格鲁多元教派寺庙。
导游介绍,“桑耶”在藏语中有“出乎意料”之意。莉里亚娜告诉记者:“这也是我此行的感触,超乎想象、出乎意料,amazing(令人惊讶的)。”
荷兰人吉姆·斯图普曼(JimT.W.Stoopman)六年前曾在西藏旅行了四个月,最远到达过日喀则地区的樟木口岸。4日,他一边参观拉萨八廓街,一边感叹,这里比原来更卫生、更整洁,感觉很不一样。
“这六年来,拉萨的城市规划东延西扩,有许多改变,我都有点认不出了。”斯图普曼目前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亚洲问题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一带一路”的研究。他告诉记者,来参加此次论坛也是为眼下的一篇论文做准备。
“西藏近年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是有关系的,特别是在公路建设方面,原来从拉萨出发需要六、七个小时到达的地方现在可能只要两、三个小时。”斯图普曼认为,公路的修建使西藏地区的人员间往来变得更加容易。
在考察山南克松村时,中国日报社特稿部主任助理聂子瑞(Erik Nilsson)爱上了当地农户家特制的“糌粑蛋糕”。相较其他外国人对糌粑的陌生,聂子瑞很是熟悉。
“我不喜欢牦牛肉,在青海玉树的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牦牛肉,每餐都有。后来第一次吃到糌粑,很喜欢。”他说。
在中国日报社工作超过10年时间,美国人聂子瑞跑遍了中国的大多数省份,用他的话说,“我会出现在中国各个大事发生的地方”。
2010年,因为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聂子瑞第一次进入藏区。持续做报道的同时,聂子瑞和妻子在当地开始做志愿者工作,帮助玉树灾后重建。2011年起,聂子瑞夫妇连续四年前往玉树,在曲麻莱县组织公益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热水器,改善儿童医疗条件等。
聂子瑞对中国西部的大片藏区印象深刻,对从未到访过的西藏充满了好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里实在是太不一样了。”两天的参访,他每到一处都会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沿途雄伟的风景更是让他震撼。在前往山南的路上,聂子瑞看到了沿途大片为固沙种植的树苗,“看得出近年来西藏政府对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视”。
紧张的行程并没有降低外宾们对西藏的热情,反而,他们觉得自己在逐渐适应西藏的气候、文化。
莉里亚娜说:“从北京飞到拉萨,海拔一下上升了3000多米,人的身体需要调整,我觉得自己脑子现在变得很慢,但人很舒服。”(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