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台青:越剧艺术打开我的戏曲新视野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5-04-11 13:44:35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我是来自台湾的林熙。前些日子,我有幸随台湾青年交流团一同拜访了温州市越剧院。在越剧院的展馆里,一张张历史照片默默诉说着温州越剧的辉煌历史。那些熟悉的名字,如郑曼莉等戏曲名家,闪耀在展墙之上,讲述着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如今,温州市越剧院复排了许多传统经典剧目,如《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让古老的故事在新的舞台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越剧这一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璀璨的奇葩,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市越剧团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越剧界颇有影响的浙江省一级剧团。在与温州市越剧院院长黄燕舞、副院长郑文东的深入交流中我了解到,两岸戏曲文化一脉相承,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传统艺术如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成为所有戏曲人共同思考的命题。
台湾青年交流团部分成员在南戏艺术空间与黄燕舞院长及青年越剧演员合影(供图:林熙)
在温州市越剧团,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活力。温州市越剧院正以它深厚的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让这朵戏曲之花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这里的艺术家们不仅传承经典,更在创新中寻找突破。他们以现代视角解读传统,通过内容改编和表演方式的革新,让观众能够更轻松地走进越剧的世界,感受戏剧里的美。
我们台湾青年交流团一行有幸观看了一场温州越剧院的现场演出。演出场所位于静谧而古老的九山书会。九山书会是一处充满岁月温情的文化圣地,自南宋以来便是温州南戏创作与演绎的摇篮,如今又化作传承越剧精魂的灵秀园地。现在的九山书会不仅重现了南宋的生活风貌,更以“戏曲+”的创新形式,将传统艺术与创意集市、沙龙、露营等现代年轻元素巧妙融合,使古老的南戏在青春的律动中重新焕发生机。听说最近《凤冠》《新龙门》《封神》等新编排的剧目在年青人中掀起了一股越剧观剧热潮。我们在九山书会南戏艺术空间欣赏的是《凤冠》。据说每周两场的《凤冠》演出总是人潮涌动、座无虚席,观众们早早就争先恐后地抢票。沉浸式越剧《凤冠》是九山书会特别定制的驻场演出,由温州市越剧院的名家和新秀驻场演出。
本文作者拍摄的九山书会大舞台, 这里常常有面向公众的免费演出((供图:林熙))
《凤冠》讲述的是周仁献嫂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周仁一生的起落变化,向社会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第一次踏入南戏艺术空间,我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一丝期待。原以为越剧会如同那遥远的台湾歌仔戏那般循规蹈矩,却没料到这里的演出不断给我带来惊喜。
南戏艺术空间的演出舞台小而精致,观众席非常少,大概只有40个位置。观众席周围则是通过360度环绕式的设计布局,将演出的场景与观众席位进行融合。演员通过沉浸式演出,与观众近距离互动,使得观众能够最大程度地走进剧情,感受南戏的魅力。我个人觉得,这种演出形式真的能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体验到传统戏曲的现代表达与戏曲之美。比如,在《凤冠》剧目的序幕,一群饰演锦衣卫的演员从二楼缓缓走向一楼,与等待已久的观众亲切互动,合影留念,将那份温情悄然融入空气;剧情一开始结婚的场面则制造了向观众发喜糖的桥段,体验感非常好。
为了适应当代年轻观众的观剧习惯,整部剧的剧情进行了精简和提炼,故事节奏更加明快,矛盾冲突更加激烈,更能引人入胜。这部剧通过倒叙的手法,用跌宕起伏的故事让周仁的一生在短短几小时内展开。剧中体现的忠义与向善主题贯穿始终,深深打动了我们一行观众的心。在演出中,越剧的经典唱腔与精湛表演技艺,通过剧中的人物情感、忠诚与牺牲等主题,唤起观众对家国情怀的共鸣。
越剧《凤冠》里饰演锦衣卫的演员(供图:林熙)
和剧情相配合,南戏艺术空间采用了现代化的舞台设计和技术手段,如灯光、音效、多媒体等元素的集中运用,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视听效果,使得演员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都呈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看完《凤冠》整场演出后,我感觉这不仅是一场戏剧演出,更是对越剧艺术深厚底蕴的传承与再现,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盛宴。温州文旅部门把非遗传承的每一场越剧演出成功地打造成了温州这座城市沉浸式文旅体验的一部分,成为了一道别具风情的文化景观。
本文作者与《凤冠》剧目里的越剧演员金智萱合照(供图:林熙)
越剧的韵味,是婉转的,是含蓄的,是流淌在江南烟雨中的诗意。越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今天,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文化舞台上回望越剧的历史,我们不仅要珍视这份来自过去的珍贵遗产,更应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这份遗产不仅通过具象的演出教会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文化的根基,更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审视自己内心的真善美。今天的越剧艺术表演推陈出新,仍能触动人心,唤起我们对历史、对家国情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我想这种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正是我们所处的当代社会所亟需的吧!(作者: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