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廷御用到“寻常百姓家” 景泰蓝为啥这么美
|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5-06-06 12:19:15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
因制作工艺复杂
被称为“金属上的工笔画”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从曾经的宫廷御用
到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传承发展中绽放新光彩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成熟,且当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被称作“景泰蓝”。

传承至今,景泰蓝的制作仍以手工为主,机器无法取代。

在北京市珐琅厂的生产间,工艺师们先在铜胎上勾勒出画面,然后将铜丝按照图纸掰好严丝合缝地粘贴上去,由于铜胎器物造型各不相同,铜丝弧度、疏密调整全凭多年的经验和手感。

北京市珐琅厂总工艺美术师 钟连盛:最难的还是人物题材,因为有表情,有表达的情感,小眉毛真是差0.5毫米都不行。

“点蓝”是赋予景泰蓝绚丽色彩的关键步骤,工艺师通过吸管控制手中釉彩的流速,在铜丝间隙中模拟出国画晕染效果。

北京市珐琅厂总工艺美术师 钟连盛:每一个颜色有十几个颜色的过渡。这个花很小,几个花瓣,前边后边的层次分开了。

每烧一次,釉料都会收缩一次,一件景泰蓝作品的点蓝过程,需要至少重复三遍,直至釉料与铜丝相平。经过“三烧九转”,最终使矿物釉料幻化成永不褪色的宝石光泽。

由于制作复杂、材料精贵,明清之际,景泰蓝只有宫廷才能使用,而如今,这项非遗技艺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建筑大楼的装饰到生活中的小摆件、日用首饰,景泰蓝的颜色从最初的五六种,发展到今天可以根据作品调配出不同的色彩。
标签:
相关新闻
- 2025-05-14从中国到世界 这项非遗传承千年
- 2025-04-14福建土楼:匠心筑家园 方圆承古今
- 2025-04-09“视觉盛宴”到溱湖 打卡“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
- 2025-03-20肇兴:千年古韵 侗寨振兴
新闻推荐
- “进博之约”第八年,世界感受中国如此“确定”2025-11-06
- 中国对外开放如何“惠全球”?进博会里找答案2025-11-06
- 台湾自媒体人走进四川阆中:感受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探寻古城历史脉络2025-11-06
- 台湾青年:我们都爱大熊猫2025-11-06
- 台湾青年参与《两岸新发现》之“我们共同的抗战记忆”系列节目的感受:向更多人传播抗战历史与抗战精神2025-11-06
- 惊艳大图来了!一起“云赏”年度最大超级月亮2025-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