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十六载双向奔赴 未来可期共迎“繁花”

夏日的鹭岛,凤凰花开,海水澄澈。浅浅一湾海峡早已挡不住亲人回家的脚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6月15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两岸同胞就像走亲戚一样,和老朋友聊聊家常,和新朋友握手言欢。海峡论坛架起了两岸同胞感情的桥梁,一届比一届更精彩,一年比一年更热络。

 

十六载双向奔赴  未来可期共迎“繁花”

 

自2009年至今,海峡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16届,成为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十六年来,论坛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让两岸各领域各界别同胞通过海峡论坛厚植情谊、增进福祉。(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作为海峡论坛的‘老朋友’,我几乎每一届都如期赴约。”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说:“海峡论坛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嘉年华形式举行,不仅让两岸同胞坐下来、握着手畅叙乡情,更推动了两岸各领域深入交流融合,是我们每年都期待的‘约会’。”

 

林煜俊是2024年4月才成立的“闽台联合”棒球队的队长。他说,闽台球员相处就像兄弟。有一次训练时下起了暴雨,球员们在休息区休息。来自台湾台中的“00后”队员张员菘打开音响放起音乐,队员们一起合唱耳熟能详的中文歌曲。那一刻,虽然外面狂风暴雨,但屋内却是温馨无比。

 

十六载双向奔赴  未来可期共迎“繁花”

 

6月14日,出席海峡青年论坛的嘉宾共同启动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个温馨的场景背后折射的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情感共鸣。两岸同胞有着千丝万缕阻隔不断的联系,两岸一家人,常来常往、走近走亲是骨肉同胞的朴素愿望。

 

自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海峡论坛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不断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提升实效,已成为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本届论坛期间,台湾政党代表、行业代表、社团负责人,以及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各界嘉宾约7000人踊跃参会。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精彩不断,50场活动亮点纷呈。各分论坛深入基层社区、乡村,聚焦经济、文化、青年各个领域:从“同名村·心连心”联谊到两岸青年跨海欢聚,从基层交流治理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海峡论坛不断加入新的元素,开拓新的领域,助推两岸民间交融之路越走越宽。红火热络的场景充分彰显出两岸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充分展现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蕴含的内在动力、累积的深厚基础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首次参加海峡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表示,台湾民众普遍希望两岸和平,互惠互利。“我们要为了两岸多数人的福祉和未来,积极诚恳地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

 

十六载双向奔赴  未来可期共迎“繁花”

 

 首次参加海峡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在论坛大会上表示,从我们先人历史当中可以看到,作为一个道道地地的台湾人,也可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到“农林22条措施”,再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大陆持续推出“含金量”高、“含情量”深的政策举措,不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两岸交流合作提质增效。

 

与大陆方面坚持不懈扩交流、促融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进党当局罔顾民意、变本加厉的“脱钩断链”。从2016年5月上台以来,民进党当局百般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今年5月20日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更是抛出极具挑衅意味的“台独自白”。赖清德上任刚满一月,据台湾最新民调显示,支持赖清德的民众比例不到一半。显而易见,赖清德、民进党代表不了岛内主流民意,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越走越亲的天然情感和强烈愿望。

 

十六载双向奔赴  未来可期共迎“繁花”

 

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姜锋2014年来厦门创业,10年间见证了大陆各领域发展进步,实现了从“创业人”到“摆渡人”的转变,带领团队推动4万名台湾青年“登陆”交流。范姜锋说 ,“亲望亲好,在两岸交流大潮中逐梦前行,一颗种子可以变成参天大树。”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岸同胞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有着共同的责任和期盼。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和衷共济、同心同行,就一定能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迎来繁花似锦的美好未来。(作者:常滨)

台湾青年:海峡青年论坛增进了两岸青年的相互了解与情谊

2024-06-16

6月14日,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精英、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共550余人参加论坛。主旨论坛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一脉相承 共筑家园”“融合发展 青年担当”“携手同心 共谱复兴”。两岸青年分享在大陆学习、就业和创业的经历与感悟,观察嘉宾对分享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启示和未来趋势。

 

参加论坛的台湾青年纷纷表示,海峡青年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两岸青年可以在这里相互认识了解,也可以进行创意的碰撞和分享,大家优势互补,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

展开全文

台湾青年唱响《我们相信》 希冀两岸同胞携手 共迎美好未来

2024-06-19

参加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分享他们参与海峡论坛的感受,演唱海峡论坛主题歌曲《我们相信》闽南话版,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展开全文

“我们拥有共同的姓氏,两岸同胞拥有共同的血脉”

2024-04-01

“欢迎游子回家!”樱花盛开的三月下旬,在武汉江夏黄氏大宗祠广场上,江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黄海向前来祭祖的五位黄姓台湾同胞张开了欢迎的臂膀。

 

“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黄海介绍,据各地黄氏族谱记载,今天的黄姓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黄帝的第七代孙陆终公因功勋卓越受封于河南信阳古光州一带,建立古黄国,臣民以国为姓。春秋战国时期,黄国被强大的楚国所灭,黄国臣民开始背井离乡。一位名叫黄歇的人迁居楚国江夏。黄歇因才能卓越、博闻善辩,官拜楚国宰相,被封为春申君,也就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根据多地族谱记载,因黄歇贤能,吸引了许多黄姓族人都来投奔他,大量黄姓族人聚集在江夏。史料便将这里的黄姓族人始称为“江夏黄氏”,尊黄歇为江夏黄氏上始祖。江夏由此成为海内外黄姓儿女追根溯源、寻根拜祖的地方。

 

“我们拥有共同的姓氏,两岸同胞拥有共同的血脉”

 

江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黄海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江夏黄氏大宗祠是三进式建筑,融鄂南与安徽民居相结合的建筑风格,粉墙黛瓦、古色古香,成为天下黄氏宗亲拜谒先祖之地。黄姓是台湾的第三大姓氏,在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就有150多万黄姓。此次来参与祭祖的五位黄姓台胞在祖宗画像前上香、跪拜,在展室了解世界各地黄氏的历史,都非常激动。

 

来自台南的黄钰婷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目前就读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她第一次到江夏黄氏大宗祠祭祖,感触很深:“我在台湾没有去过宗祠这种地方。这次看见许多黄姓的人一起祭拜祖先,觉得很特别,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知道我的祖先是从江西去台湾的商人。我跟我爸妈一起去过江西,虽然不知道我们的老家在哪里,但感觉大家都说着同样的话,写的也都是中国字,人人都很和善,就像一家人一样。” 黄钰婷说:“我拍了照片发给我的爸爸妈妈看,他们说下次来武汉的时候一定要来黄氏大宗祠祭拜。”

 

“我们拥有共同的姓氏,两岸同胞拥有共同的血脉”

 

五位黄姓台胞在江夏黄氏大宗祠与其它大陆黄姓同胞共同祭祀先祖

 

“之前听说过江夏黄氏大宗祠,一直没有机会来,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祭拜祖先。”目前在武汉爱莎国际学校工作的黄圆晴是一位双博士,深谙历史学和教育学。她说:“黄姓同胞有一个共同的宗族祠堂,其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核意义更大,我觉得这就是大家说的民心相通。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部分,共同的姓氏和相关的活动会很好地把人心凝聚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就增加了交流和了解,也使历史文化得到一代代传承。很多问题只要找到沟通的办法,都能迎刃而解。”

 

江夏黄氏大宗祠于2007年落成。2009年,宗祠祭祖的仪式“天下黄姓江夏祭”项目被成功申报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生产、繁衍、演变、发展中,“江夏黄氏”孕育了“精忠报国、儒学立身、孝友传家、开拓进取”等精神内核。

 

来自台湾省桃园市的黄大任目前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他说:“我家在台湾是有一本族谱的,记得小时候我父亲拿出来给我看过,是非常厚的一本。我选择在武汉这座城市读书,刚好机缘巧合,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看到世界各地的黄姓人做出了许多丰功伟业,黄大任说:“身为黄氏后代我感到非常自豪,立志以后也要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为黄氏宗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拥有共同的姓氏,两岸同胞拥有共同的血脉”

 

两岸黄姓台胞在江夏黄氏大宗祠前共同合影

 

武汉奥森智慧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黄纬紘在武汉普及冰球运动,同时也在武汉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两人爱的结晶也快诞生了。这是黄纬紘第二次来到江夏黄氏大宗祠。他说:“这次来我觉得更有归属感,更像回家一样。这么多黄姓的人在一起聊天感觉都特别亲切。”黄纬紘说:“我台湾的族谱和我们家族的宗祠里都有江夏的字眼。我们两岸同胞的血脉是相通的,语言也是互通的。我到武汉这几年,周围的人很友好,把我当作家人一样。”黄纬紘介绍说,寒假里,他把他的一些台湾学生和武汉的学生一起组织到厦门打球。孩子们互相加了微信,交流彼此的生活点滴,相约到家里去做客等等。黄纬紘说:“两岸同胞要多交流、多走动。一走动起来,感情就好了。下个月我会回台湾,我想把我的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堂弟堂妹约来武汉追根溯源。”

 

来自武汉力翰教育集团的黄奕豪告诉记者,自己的家在高雄,小时候清明节去扫墓,祖先的墓碑上就有“江夏”这样的字眼。因为祖先是从福建漳州过去的,所以老人常常会猜测“江夏”是不是福建的某一个地名。几年前自己到武汉来发展,才发现老人口中所说的“江夏”就是武汉市的江夏。黄奕豪说:“武汉市台办的主任送了我一本书,叫《江夏黄在台湾》,我爸看后才恍然大悟说,原来我们的祖先在江夏,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这些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的东西就是历史,它是不能够磨灭的,也是不能遗忘的。民进党当局一直讲要去中国化,我和我爸爸都认为,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东西怎么可能去得掉。”

 

饮水思源、薪火相传。天下黄姓族人拥有共同的姓氏和信仰,而同为炎黄子孙的华夏同胞则有着共同的血缘和根脉。两岸同胞同为一家,必能在复兴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共铸辉煌。(作者:常滨 霍建阳   本活动及本文得到武汉市台办、武汉市江夏区融媒体中心大力支持,谨此鸣谢。)

展开全文

两岸婚姻家庭包粽共团圆

2024-06-10

“你们家里会包端午粽吗?”“当然,奶奶亲手包的粽子里面有蛋黄、五花肉、香菇,甜咸都有。”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合肥包公园内,来自台湾的音乐制作人王畇琪一边包着粽子,一边回忆着小时候的情景。

 

端午假期,10余对两岸婚姻家庭齐聚合肥包公园,开展包粽子、挂香包等端午民俗活动,用“小家”连接“大家”。

 

王畇琪来到合肥已有8年,因为音乐与丈夫李小渔结为连理,共同经营这一个“小家”。每年端午节,她都会亲手包制台湾风味的粽子,与家人分享。她说,台湾的粽子里馅料很多,咬一口就是满满的馅,而大陆的粽子口味更多,香味更浓郁。王畇琪说,两种粽子,两种风味,却同样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文化的传承。

 

除了包粽子,王畇琪一家每年都会欣赏盛大的龙舟赛。王畇琪说,她会常常和家人分享在大陆举行的赛龙舟等端午活动,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如今,王畇琪也是一名“芳疗师”,她将香氛、香包与音乐相结合,为音乐创作提供灵感。

 

“希望两岸同胞都能体会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台湾国学教授朱荣智说,两岸文化一脉相承,在端午节期间,台湾各地会举行龙舟比赛。端午节在台湾也被定为“诗人节”,人们常常在这天朗诵诗文,以此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朱荣智出生在台湾新竹,自小家境贫寒的他刻苦学习,并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2岁时,朱荣智取得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元培医师科技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退休后的朱荣智依旧痴情文化,醉心国学。他与太太在安徽结识,并在合肥定居已有11年。朱荣智成立了薪传茶书房,坚持撰写国学文章,时常走进校园给学生授课。

 

“包粽子,做香包,赛龙舟,两岸同胞都有着相同的传统。”朱荣智告诉记者,台湾南北粽子的风味也有所不同,粽子的口味从甜到咸,从豆沙、芝麻到肉粽、海鲜粽。

 

朱荣智表示,粽子包裹得严严实实,象征家庭和睦、团圆,也象征着两岸同胞不能分离的亲情。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增进情谊的重要契机,希望未来能够邀请台湾龙舟队伍多来大陆参赛。

 

来自台湾的黄彦昌是一名工程师,8年前来到合肥工作并定居。端午假期,他带着孩子走进包公祠参观,看到包括台湾海清宫捐赠香炉等展出物件。包公威严的塑像让他想起了曾经在台湾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黄彦昌表示,包公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形象,时至今日依然让他印象深刻。

 

在这次包粽子活动中,黄彦昌也带着全家一起体验,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笑。“我们两岸同胞共同包粽子、吃粽子,有着相同的文化,合肥已是我们的第二‘故乡’。”黄彦昌说,两岸同胞就像这粽子一样,唯有紧紧包在一起,才能够团团圆圆。

 

中新网合肥电 张俊 宁珊

展开全文

促两岸民间交流 绘两岸融合蓝图

2024-06-17

延续“扩大民间交流 深化融合发展”主题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再次在福建省厦门市拉开帷幕。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的首届论坛,也是自2009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十六届,为新时代两岸民间交流注入强心剂。

 

促两岸民间交流   绘两岸融合蓝图

 

6月15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论坛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图为大会现场。(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本届论坛由两岸86家机构共同主办,延续“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设置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安排系列活动50场,为两岸民间最大规模的交流盛会。

 

展现大陆坚定推进两岸民间交流的战略定力

 

大陆始终高度重视海峡论坛在推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两岸关系根植于民,新时代对台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论坛并致辞,再次强调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的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不可能改变,强调国家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的意志、信心与能力,表示将持续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希望两岸青年多往来、多交流、多交心。

 

促两岸民间交流   绘两岸融合蓝图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论坛大会上,由马尾、马祖两地小学生组成的“两马”童声合唱团现场演唱《同根谣》。(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海峡论坛作为影响最深、范围最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民间交流盛事,16年来不曾间断,并始终坚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入基层,紧扣民需,贴近生活,切实从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体发展考虑,从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考虑,精心、精准、精细筹划一系列能够推动两岸互利共赢的交流及合作模式。如以“中华一家•两岸共好”为主题的闽台民族宗教交流活动,就设有“一家人•中华民族认同”“一家亲•闽台民族交融”“一家兴•两岸民族共好”三个板块,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各层次的情感融合。

 

促两岸民间交流   绘两岸融合蓝图

 

6月15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开幕式在厦门举行。(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展现两岸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民意共识

 

海峡论坛深度契合两岸民间交流的需要。当前,两岸共谋“和平、发展、交流、合作”是岛内主流民意。恢复两岸交流正常化,是两岸民心所向,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然而,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并持续推动“倚美抗中“”拒统谋独”,导致两岸官方交流停摆,台海紧张态势升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恢复两岸交流的呼声呈现持续高涨态势,民进党当局依旧百般拖延、推诿、阻挠恢复两岸交流。

 

促两岸民间交流   绘两岸融合蓝图

 

6月14日拍摄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第二届厦金同城生活圈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此次海峡论坛在岛内引发积极响应。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率团出席并致辞表示,中国国民党始终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在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和平双赢。民众党参访团代表张凯钧表示,民众党始终坚持“两岸一家亲”,将继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台湾政党代表、台湾主办单位代表、行业代表、社团负责人,以及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林水利、民间信仰各界别嘉宾7000余人参与盛会,这些都反映出岛内民众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热切期望。

 

展现两岸融合走深走实的美好蓝图

 

本届海峡论坛聚焦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充分展示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及情感融合方面取得的亮眼成绩,并为持续落实《意见》绘制“工程图”;聚焦经济发展,推动两岸有关机构和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促成合作落地生根;聚焦青年群体,纳入时代新元素,增进沉浸感与获得感,提供1600多个就业岗位,助力台湾青年在大陆筑梦、逐梦、圆梦;聚焦未来发展,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励更多台湾同胞参与两岸融合发展,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享中华民族复兴荣耀。

 

促两岸民间交流   绘两岸融合蓝图

 

6月14日,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开幕。活动现场,两岸青年合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回望过往,每一届海峡论坛都持续发挥着两岸融合发展“助推器”的作用,不断拓宽两岸同胞交流的领域,加深两岸同胞交流的层次,增进两岸同胞利益与福祉。展望未来,两岸融合走深走实、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终将实现。(作者:杨晶华)

展开全文

端午手绘:粽子一串串 归家心切切

2024-06-10

 

端午手绘:粽子一串串  归家心切切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台湾青年薛颖穜创作手绘作品《粽子一串串  归家心切切》,祝愿两岸同胞端午安康!

 

作者描绘了大龙和小龙手牵手,游走在长城上的温馨场景,既可爱,又温馨。周围的粽子营造了浓郁的端午节日氛围,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

 

薛颖穜表示,端午节起源于古人对龙的崇拜,我们又是龙的传人,因此用了龙的形象。两岸同胞本就同根同源、同文同宗,有着骨肉亲情,有着共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记忆。

 

薛颖穜希望这幅手绘作品能传达一份温馨和期盼,让人们感受到端午节所承载的意义,让两岸同胞共同珍视这份情感和文化传承。

 

展开全文

“这是我们的音乐,我们彼此都懂”

2023-05-25

“年少不知词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和青春永远不说再见……”前几天,我的一位北京好友专程坐高铁去上海观看刘若英的演唱会,对我发出这样的感慨。

 

多少年来,两岸数不清的流行音乐留存在人们的脑海中,回荡在人们的心中,因为那是许多人的青春记忆。三年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空间,随着大陆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线下演唱会陆续恢复,五月天、任贤齐、伍佰、张信哲等台湾歌手会陆续登“陆”举办演唱会。有消息报道说,五月天将于5月底至6月初在北京鸟巢举办的6场演唱会近30万张门票开票数秒便售罄,附近酒店的预订数量也增加了九成。

 

“这是我们的音乐,我们彼此都懂”

 

今年一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宣布自2月16日起恢复对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对此,台北演艺经纪文化交流协会创会理事长王祥基认为,大陆恢复受理营业性演出,对于港澳台演艺相关从业人员“绝对是一大利多”。台湾歌手张惠妹的经纪人也对大陆开放营业性演出抱持正面看法,同时透露已经收到大陆主办单位的邀约参加巡演,下半年有望赴大陆举办演唱会。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音乐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好的音乐作品深受两岸同胞的喜爱。深化两岸的音乐文化交流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愿。随着大陆经济和社会生活快速全面恢复正常,两岸同胞相互交流交往的热情高涨,来大陆参加线下交流活动的台胞越来越多,来举办演出的台湾艺人也会越来越多。

 

《牵手》《没那么简单》《梦醒时分》《让我欢喜让我忧》《不能说的秘密》《当爱已成往事》《言不由衷》《天黑黑》《水手》……一首首让大陆同胞耳熟能详的宝岛金曲在两岸音乐文化交流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上呈现时,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和感动。“爱音乐的人都是自己人”,主持人何炅这句开场白表达了无数观众的心声。有网友说:“节目用心讲台湾音乐故事,歌手们用情唱宝岛金曲。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这是我们的音乐,我们彼此都懂” “再次感受华语乐坛曾经的模样让人泪目,(这)是在真正地促进两岸音乐文化的交流”。该节目深入人心,在海内外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52亿。

 

“这是我们的音乐,我们彼此都懂”

 

台湾记者叶君远在《联合报》上撰文称,台湾歌曲因版权问题早已出现断层,在台湾综艺节目上几乎不会再听到那些过去传唱多年的好歌。自己听12岁的侄女哼《张三的歌》(1986年发行)感到非常吃惊,询问了才知道小侄女熟悉的《天天想你》《橄榄树》等不同年代的好歌,竟然来自大陆的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

 

文化“共振”现象无时不在提醒着同胞们:两岸同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大陆方面一直以此为努力的方向,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致力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弘扬中华文化。这些努力在两岸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岸文化交流出现了音乐强音,但绝不止于音乐。两岸歌手之间的音乐交流令两岸同胞产生的音乐共鸣,也不仅是怀旧,更是望向未来。正如台湾音乐人胡德夫所说:“桥面会越来越宽的,浪声会越来越大的。我们就是汹涌的海洋,生生不息。”(作者:左镇)

展开全文

煽动两岸经济“脱钩断链”,只会损害台湾企业和民众利益

2024-06-06

赖清德上任不足二十天,已经遭遇大陆强势遏制“台独”两连击:一是围岛军演给予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当头棒喝,充分显示出大陆铁腕遏制“台独”的坚定决心与压倒性实力,正如中国国防部长董军所言,我们对待“台独”武装就像瓮中捉鳖;二是5月30日,大陆在经济领域出手,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134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协定税率。

 

煽动两岸经济“脱钩断链”,只会损害台湾企业和民众利益

 

ECFA是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签署的,实施中如产生问题可通过两岸协商予以妥善解决。但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肆宣扬“台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和经济“脱钩断链”,严重破坏两岸协商和ECFA实施的基础,是大陆有关部门不得不进一步中止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的根本原因。搞“台独”就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会“祸台”“害台”,只会让台湾企业、民众利益受损。

 

中止ECFA部分项目关税减让震动岛内,台湾在野政治人物和工商界都忧心忡忡,直言ECFA对台湾出口尤其是传统产业出口极为重要,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台湾经济发展前景,要求民进党当局必须及时释出善意、减少挑衅,尽快与大陆对话协商。民进党当局及其相关人士仍嘴硬声称影响有限,称ECFA项目关税减让覆盖面不大,占台湾总体出口比重很小,强调以高科技产品为主的台湾出口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事实上,台湾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浅碟”经济体,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境外净需求”(出口减去进口)带动。两岸贸易至关重要,若台湾丧失了对大陆贸易的巨额顺差,将陷入贸易赤字、经济发展停滞的巨大困境。

 

煽动两岸经济“脱钩断链”,只会损害台湾企业和民众利益

 

而对台湾经济更为紧迫的是,如果两岸关系持续恶化,台湾传统产业恐遭遇更大困境。一方面,没有大陆的实质支持,台湾就难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就无法获得最关键的关税减免与市场准入。事实上,台湾无法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对其传统产业出口产生了严重影响,相当多中小企业面临要么丢失市场要么外移的艰困局面。另一方面,相较于两岸签署ECFA的2010年,当前两岸产业竞争力已发生巨大变化,台湾相当多传统产业相较于大陆已无竞争力。若两岸经济无法深度融合,两岸产业布局不能按照市场规律与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优化布局,台湾很多传统产业将不得不面临残酷的挤压甚至是替代。

 

但若民进党当局置台湾传统产业于不顾,并极力推动台湾部分高科技产业倒向欧美,那只会进一步加速台湾经济产业的畸形化。毕竟台湾高科技产业就业惠及面太窄,岛内绝大多数劳动者仍然集中在传统产业及服务业。这种畸形的经济产业结构不仅更为脆弱,也会使得岛内贫富差距更大、社会矛盾更尖锐。岛内多数学者反复强调,稳定两岸关系是改善台湾投资环境、保持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台湾产业发展必须以两岸和平为基础,期待两岸经贸关系回归互利双赢的正常状态。

 

赖清德上台伊始,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肆宣扬“台独”分裂谬论,发出谋“独”挑衅的危险信号。对此,我们决不容忍、决不姑息,决不听之任之,必须反制,必须惩戒。挑衅愈甚,反制愈烈。但大陆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始终对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持积极态度。未来,大陆仍将继续坚持强力遏制“台独”,并与柔性“促融”相结合,一方面对“台独”分裂势力进行更精准更强力打击,另一方面仍会加大力度促进两岸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者:李牧野)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