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去中国化”的“无耻课纲”将毒害更多的台湾青少年
编辑: 马晓叶 | 时间: 2023-12-22 11:11:43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近期,台湾北一女中区桂芝老师痛批民进党当局“108课纲”“去中国化”,删除大量经典古文,是“无耻课纲”的视频在两岸都有很高浏览量。包括马英九在内的各方人士纷纷呼应区桂芝的说法,并对区老师致敬。这反映出民进党当局无所不用其极地在岛内推行“去中国化”,妄图割断两岸文化连结,蒙蔽台湾民众,造成台湾青少年历史记忆混淆和国家认同扭曲的倒行逆施行径根本不得人心。
台湾社会“去中国化”教育,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90年代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认识台湾篇”开始的。如今的台湾中青年世代和其子女,都是在“去中国化”教育下成长的两代人。早些年,台湾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历史朝代的顺序编写的。李登辉时期将初一教科书改为“认识台湾历史篇”、“认识台湾地理篇”,初二才开始念中国史。中国史内容被大幅压缩,学习次序也被放到了台湾史之后,中国史与台湾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陈水扁时期,历史教科书被进一步大幅篡改,不但中国史由原来的三本浓缩成一本,而且课本中原有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改为“中国”,武昌起义变成了武昌“起事”,“黄花岗72烈士”从课本中消失等;马英九时期曾经通过“课纲微调”试图拨乱反正,却因民进党发动学生抗议而被迫搁置;蔡英文上台后变本加厉,推出2019年版“台独”课纲,大幅删减中国历史和古文,并将中国史纳入了“东亚史”框架。如今的台湾初中历史课本,只用一个单元就带过中国从商周到隋唐宋元约3000年的历史,再用一个单元介绍完明清;高中历史就在这一薄弱基础上,开讲所谓的“东亚史”。
区桂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古文有60篇,刚开始教书时大约有45篇,“95暂纲”减到40篇,后来到“98课纲”变成30篇,其实可以看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弱化。所谓“去中国化”就是不想让传统价值在台湾学生心里生根,不想让学生有民族情怀。
在台湾,我们将“语文课”称为“国文课”。它的含义比较广泛,不止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另外还有一些品德教育的功能。品德教育再上一层,是一个人的人格培养、胸怀的培育和眼界的开拓。当古文的篇数到了“108课纲”只剩15篇的时候,学生受的涵养教育自然薄弱很多。他们不但语言能力直接下滑,而且连带着思考能力也很薄弱。
由于受“独”课纲影响,很多台湾年轻世代不知自己从哪里来、更不知要往何处去,只认同“台湾人”不认同“中国人”,成为“人造独”。有台湾舆论说,30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辛亥革命、黄花岗烈士,遑论秦皇汉武。有岛内名人的孩子不知道孙中山和岳飞是谁,甚至有人认为台湾在日本殖民统治之前是荷兰统治时期,再往前全是石器时代。
在当前全球“疯学”中文的情况下,台湾却要自断文化经脉,让青年一代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幅下滑。“去中国化”教育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台湾青年人的竞争力。台湾年轻人嘴里说着汉语,但试想当台湾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中文作文都写不出来时,这样的台湾社会竞争力何在?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根和魂。任何“去中国化”的行径,都改变不了深植于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割裂不了两岸的历史连结和两岸同胞的血脉联系。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数典忘祖,必将遭到两岸同胞更强力的反对。(作者:罗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