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湾青年来看晋:山西不能太低调!

我是台湾青年,现在在复旦大学读博士研究生。今年八月,我参加了两次走进山西的活动,第一次是“两岸青年促融合 华夏文明看山西”,第二次是2023年“台商台青走晋来”。一个月时间内两次看晋,让我内心震撼又感慨:山西不能太低调!

 

台湾青年来看晋:山西不能太低调!

 

本文作者(左)参加“台商台青走晋来”活动,接受媒体采访时留影

 

山西拥有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我看来,它却是一个低调的旅游大省。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省境内,说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一点不为过。在省会太原的晋阳湖,我欣赏了《如梦晋阳》大型水上实景表演。整场表演突出水和火的元素,给人的视觉以极大的冲击。在晋中,参观了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整座城池尤如一只向南爬行的乌龟,因此又有“龟城”之称。在平遥古城,我们参观了日升昌票号,这是晋商凭借聪明才智在清朝时就开创的第一家民间金融机构,号称“汇通天下”,现在是中国票号博物馆。在关公故里运城,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关公铜像,总高61米,象征关公享年61岁;底座高19米,寓意关公在家乡生活了19年。在朔州,我见到了“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回想当年,王昭君就是经过雁门关踏上了出塞和亲的漫漫征程。在朔州的应县,那座与比萨斜塔、艾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应县木塔,仅以榫卯连接而无一根铁钉,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阁楼建筑。在北岳恒山,我立刻联想到金庸小说里的“恒山派剑法”。那座开凿于悬崖峭壁上的悬空寺,竟然屹立千年不倒,堪称奇迹!怪不得李太白到此挥毫写下“壮观”之后,仍觉意犹未尽,又在“壮”字上加了一“点”,以表“极为壮观”之感慨!大同古城,那是古代北方军事建筑史上的一座名城,自古被誉为“巍然重镇”“北方锁钥”。在大同古城的城墙上行走,你能体验到古代守城将士的胸中豪情。当然,游览古城里的两条文化街区——鼓楼东街、鼓楼西街,你同样能够慢慢品味到历史的厚重。山西的古建筑和古文化遗迹数不胜数,看晋不能不看大同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既有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的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和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交织相融的联系。

 

台湾青年来看晋:山西不能太低调!

 

恒山悬空寺

 

台湾青年来看晋:山西不能太低调!

 

中国票号博物馆里陈设的早期银票

 

坦白地说,没有看晋之前,我对山西的认知严重不足。印象中,我只是从小学的地理课本中知道山西,能记住的词句就是“黄土高原”“煤矿”等等,猜想着山西的空气也是灰蒙蒙的,因为采煤嘛,有点脏脏的……估计不少台湾朋友跟我的认知差不多,即便到大陆旅游,也不会首选山西。但是2023年的8月,两次看晋的见识与经历彻底颠覆了我旧有的认知,眼见为实的山西甚至让我感觉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那么幼稚和天真。看看地图上的山西省形状,分明与台湾岛很相似;再说说关公和关公文化,台湾人一定不陌生吧?但是你们知道么,关公是山西人!山西刀削面是台湾岛内的民众喜爱的面食,那是山西老兵随着1949年前后入岛的大潮带到台湾的家乡刀削面。还有,山西的醋,特别是洪秀柱为之代言的中华老字号东湖牌保健醋,让我们感到多么亲切!

 

台湾青年来看晋:山西不能太低调!

 

位于朔州市的应县木塔

 

台湾青年来看晋:山西不能太低调!

 

本文作者拍摄的《如梦晋阳》大型水上实景表演

 

台湾青年来看晋:山西不能太低调!

 

晋中市设立的多个两岸交流基地

 

两次看晋,同样的感动。除了血脉中自带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在新时代发展中的山西,我还看到了与两岸交流内容密切相关的实体:山西省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青年联合会合作,成立了多个中心,设立两岸关公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两岸电子商务培训基地、两岸农业良种繁育合作基地、两岸无人机人才培育基地。这些基地经常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山西和台湾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广泛合作,让两岸同胞能够各自发挥特长,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将台商台青带晋来,讲山西故事、讲中国故事;台商台青看晋之后,通过自己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台湾朋友认识山西、想到山西走一走。山西,真的不是一碗刀削面那么简单!山西太有料!山西一定不能太低调!(作者及供图:蔡孟轩)

 

 

 

两岸同胞共奋斗,同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2023-09-05

近年来,大陆多个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支持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让广大台胞分享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广大台胞台商台企也在“惠台”政策以及大陆经济蓬勃发展趋势的鼓舞下,积极参与两岸经济合作与融合发展,在大陆实现了更好的自我发展。

 

两岸同胞共奋斗,同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家会议中心展区外景(摄影 母曼晔)

 

9月2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以“服务融合发展,共享民族末来”为主题的台湾形象展在服贸会上闪亮登场,共有6个行业、28家企业参展。台湾形象展的环抱式设计象征“张开的怀抱,腾飞的翅膀”,寓意两岸融合发展,共同展翅腾飞;悬挂着传统式灯笼又象征着“民族大团圆,两岸一家亲”。走进服贸会台湾形象展的现场,记者看到的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两岸同胞交流的热情高涨,台湾参展商也尽可能地多方面展示着自己企业的特色风采。

 

两岸同胞共奋斗,同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岚台传统灯笼第三代传承人康桂箖(摄影 左妍冰)

 

来自台湾南投的康桂箖是岚台传统灯笼的第三代传承人。她说,岚台传统灯笼的技艺来源于福建闽侯油伞和泉州灯笼的结合,从福州流传到台湾。这次有机会在服贸会上展示传统的灯笼文化是令她非常骄傲的一件事。2018年,康桂箖受邀从台湾来到福建平潭,把岚台传统灯笼制作工艺带到大陆,让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友人都能有机会感受传统灯笼的技艺之美。2019年,“岚台传统灯笼”入选平潭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康桂箖自豪地对记者说,她手里正在粘贴的贝雕灯笼就是她自己设计的,融合了岚台两地的非遗文化元素,体现了海峡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更有着两岸相连、福泽连绵之意。“我的祖籍是福建。这次到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国歌唱起来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团结的力量与自豪的荣誉感。一刹那,我掉下了眼泪。我是有民族情怀的人,我更是中国人。”康桂箖希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灯笼带给人们的美好寓意都不会改变。

 

两岸同胞共奋斗,同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台湾青年林家萱(中)接受记者采访(摄影 左妍冰)

 

身着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服装的台湾女孩林家萱,在台湾形象展上表演了台湾少数民族舞蹈。她开心地对记者说,在服贸会上看到这么多的台商台企来参展,感觉两岸之间的交流真是越来越多了,祝愿在大陆发展的所有台资企业都能够越来越顺利。林家萱说,生活在大陆,她这个台青感觉自己很开心,同时希望那些仍在台湾的青年朋友能够亲身来大陆走走看看,因为在大陆这里可以交到更多的真心朋友,大陆也有很多发展机会,可以让台湾青年成就更好的自己。

 

两岸同胞共奋斗,同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南侨食品集团首席代表钱天爵在服贸会现场(摄影 左妍冰)

 

1997年就来到祖国大陆生活的台湾老先生钱天爵是南侨食品集团的首席代表。讲到在大陆生活多年的感受,他说:“大陆进步的速度太快了,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我应该算是见证了大陆的成长发展。现在的中国是让我们骄傲的中国。”他对记者说,服贸会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两岸的同胞需要这样的交流平台。我们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未来也一定会一直在一起。

 

两岸同胞共奋斗,同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呷哺集团副总裁张艳梅(摄影 左妍冰)

 

参加展览的台企呷哺集团的副总裁张艳梅是北京人。她说,公司的创业经历也是她的创业经历。虽然这是一家台资企业,但在很早之前就树立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张艳梅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像服贸会这样的开放平台,给两岸企业和两岸青年提供更大的交流交往空间。两岸同胞只有真正的融合了,两岸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历史不能选择,但是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尽管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同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末来。(左妍冰采写)

展开全文

两岸同胞携手同行,乘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船奋勇向前

2023-08-25

从1987年至今,海峡两岸开启交流已经36年了。天津市作为台商投资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截至今年6月,已经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2602家,台商投资的总额超过181.98亿美元。今年8月22日,第十四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简称“津台会”)开幕。期间,有19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台商投资总额达49.2亿元人民币,真正体现了海峡两岸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同胞心灵契合,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求。

 

两岸同胞携手同行,乘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船奋勇向前

 

第十四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开幕式现场(简称“津台会”)

 

在促进津台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天津市一直坚持走深走实,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措施,为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享受更多同等待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2008年开始举办津台会,天津市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顺利举办了十四届。仅前十三届的津台会就吸引了台湾2600多位政界、商界的重要人士参会,使津台会成为两岸同胞经贸交流融合、沟通亲情的重要纽带。

 

两岸同胞携手同行,乘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船奋勇向前

 

天津台协棒球队的队长苏哲锐

 

来大陆13年的台湾青年苏哲锐是在天津工作的白领,在他的带领下,天津台协队的棒垒球比赛成绩一直是华北地区的冠军。在今年的津台会台企新品采购洽谈会的台青创业区,他向大家展示了与棒垒球运动相关的展品。在谈到两岸交流时他说,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吸引台湾更多的人才和商品到天津来,并通过津台会这样的平台帮助在天津发展的台商和就读的台湾学生落地生根。聊起棒垒球运动,苏哲锐说自己就是天津台协棒球队的队长,经常组织青年台商与当地的青年打比赛,让两岸青年人以球会友,促进商业交流。

 

两岸同胞携手同行,乘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船奋勇向前

 

王铭宽(左)在津台会展台前

 

来自台湾的王铭宽先生到天津将近20年的时间了,这是他首次参加津台会。他开心地对记者说:“我是天津姑爷,在这里定居了,也买了房。非常感谢能给我机会参加交流,让我们公司有机会面向更多的消费者。“他还对记者说,不管是两岸经济还是两岸交流,都离不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像我常年在大陆生活,也希望吃到一些台湾的农特产品。两岸关系好一点,两岸贸易就可以多一点。希望借助这个展会,我的品牌在京津冀甚至华北地区都可以做一个全新的推广,为公司增加更多的发展机遇。

 

两岸同胞携手同行,乘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船奋勇向前

 

钟文轩(左)在津台会现场

 

来自台北的80后青年钟文轩是大陆咖啡某品牌的研发总监。他对记者说,他来大陆从事这个行业的初心就是想让更多的大陆人认识咖啡、了解咖啡,他相信未来大陆的咖啡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大。他说:“我大多数的同学都在做金融或者科技相关的工作,在这里,他们感觉今后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我的父母也认为,我在大陆工作或者生活,他们很放心,而且会常来这里旅游。”

 

两岸同胞携手同行,乘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船奋勇向前

 

杨泊舟(右)参加津台会

 

在大陆奋斗了十年的杨泊舟先生对记者说: “来到祖国大陆的第一感觉,就发现自己特别喜欢这里。我爸爸在我小时候就一直说,你要记得你是中国人,要记得我们祖籍是福建,要记得身上流的血。我想把我的品牌往大陆这边引进,就是希望把台湾的产品介绍给大陆同胞认识。大陆对台湾人的政策是很好的,为我们提供了很优厚的条件。搭上大陆发展的顺风车,我相信能一步一步向着更好的方向走下去。”

 

两岸同胞携手同行,乘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船奋勇向前

 

台青王怡雯(左)和她创业团队里的年轻人

 

在天津做乡村振兴工作的台湾青年王怡雯,她的成长经历让记者的内心非常震撼。王怡雯经营的是第一个在大陆做落地运营乡村振兴产业的台资企业,也是天津市目前唯一一家把乡村振兴与党建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台资企业。多年来,她一个村一个村地挖掘,努力让党建教育的表达形式呈现得更活泼、更有趣。她着力打造的文旅主题就是 “红色经典、绿色乡村”,希望以此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除了让企业发展与党建内容紧密结合,王怡雯还开动脑筋,努力让她的助力乡村振兴的台企与当地村集体合作社的发展结合起来,天津小辛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产物。在小辛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王怡雯持有50%的股份,其余的股份是当地村民的。她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自己的企业能够真正助力乡村振兴,也能了解村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正因为村集体合作社持有一半的股份,所以集体的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不管是在村里面发展文旅产业,还是带着村里面的农特产品走出来,都要给集体创造收益,给村民带来好处。到目前为止,王怡雯的合作模式已经复制了三个,而且发展得都很顺利。王怡雯说:“台湾这么小,大陆这么大,不光是我这个小企业,就是再放大说两岸的经济或者两岸关系,未来肯定是要走向统一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一件事情。两岸青年一定要多交流,只有交流多了,了解了,才能谈认同;有了认同才能谈融合;有了融合,两岸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两岸的交流真的不能停也不能断。”

 

两岸同根一家亲。只要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两岸同胞和衷共济,携手同行,乘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船奋勇向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作者:左妍冰)

 

展开全文

关公故里寻根祖 万庙朝拜美名扬

2022-07-25

关公故里寻根祖 万庙朝拜美名扬

 

关公名扬海内外,与“文圣”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帝的诞辰日。为了表现对关帝的尊崇和敬仰,全国各地的关帝庙会举办相关巡游暨祭奠活动。

 

关公故里寻根祖 万庙朝拜美名扬

 

7月22日,正值贺关帝诞辰(1862周年)。当日下午,伴着绵绵细雨“台青黄河游记”主题采访活动山西行记者团来到坐落在解州镇常平村有着关公文化发源地和集散地之说的常平关帝(家)庙,与台湾同胞一起追寻中华民族根脉之一的关公文化,感受海峡两岸间血脉同源的民间信仰。

 

关公故里寻根祖 万庙朝拜美名扬

 

关帝祖祠,南依巍峨秀丽的中条山,北临碧波万顷的天然盐湖,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关公作为各行各业信奉的神灵,因此在关帝诞辰当天,信奉关公的善男信女们,无论健康、平安、财运、事业、姻缘、学业都会请关公进行庇护,许愿祈福。多年来,海内外游子千里迢迢前来寻根问祖,观光朝圣,四面八方的游客也来旅游采风,流连忘返。

 

关公故里寻根祖 万庙朝拜美名扬

 

“从历史、地理、民俗的视角看,台湾与大陆的关公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台湾地区关公已不仅仅是一方保护神,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核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关公文化这一精神纽带始终将两岸紧密相连。”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王建军说。

 

关公故里寻根祖 万庙朝拜美名扬

 

关公不仅在台湾地区有着极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在海外也受到世界华人共同供奉。台青朱天奇告诉记者,关公最被人强调的品质就是“义”,在华人的观念里,这种“义”应是植根于一个人价值观核心,最应该被践行和发扬的品行。正是关羽所代表的“义”,所以被世界各地华人一直所推崇。

 

如今,在海外,有华人聚居的地方,都能寻觅到关公文化的踪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一万余座。

展开全文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打卡”北京中轴线

2023-09-14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打卡”北京中轴线

 

9月14日,北京鼓楼,嘉宾及记者观看北京钟鼓楼模型。中国日报记者 王壮飞 摄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打卡”北京中轴线

 

9月14日,北京鼓楼,嘉宾及记者观看击鼓表演。中国日报记者 王壮飞 摄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打卡”北京中轴线

 

9月14日,北京鼓楼,嘉宾在数字互动体验展上体验敲钟。中国日报记者 王壮飞 摄

 

2023年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当日,北京文化论坛组织嘉宾及记者沿北京中轴线开展“览阅壮美中轴 品味古都风韵”参观采访活动。在活动中,嘉宾及记者实地感受晨钟暮鼓,探寻太庙古建,体验非遗传承,感悟北京中轴线的魅力。(王壮飞)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打卡”北京中轴线

 

9月14日,北京鼓楼,媒体记者参观采访。中国日报记者 王壮飞 摄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打卡”北京中轴线

 

9月14日,从北京鼓楼上拍摄的北京中轴线。中国日报记者 王壮飞 摄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打卡”北京中轴线

 

9月14日,嘉宾及记者在太庙参观采访。中国日报记者 王壮飞 摄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打卡”北京中轴线

 

9月14日,嘉宾及记者在太庙参观采访。中国日报记者 王壮飞 摄

展开全文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2023-09-15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以此为遵循,黄河儿女谱写着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大河文明:黄河之水天上来

 

通过舞蹈语言,讲述河湟变迁,展现哺育“多元共生、融合共建”中华文化的母亲河。9月5日,原创舞蹈诗《河湟》演出季在青海大剧院圆满收官。

 

“演出十场,场场爆满。”《河湟》出品人史红刚说。10月中下旬《河湟》将争取在沿黄河九省区开展巡演。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拍摄的黄河九曲第一湾落日(无人机照片,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

 

2023年,有多个黄河文化史上的重要“100年”:

 

8月在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上,著名考古学家高星说,这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开篇,纠正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论断。

 

8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召开的“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指出,这里是人类发展史中的远古驿站、人类文明的重要根脉。

 

今年是“青铜时代的绝唱”莲鹤方壶出土100周年。8月25日,李家楼郑公大墓青铜文物出土百年揭碑仪式在河南新郑举行。“莲鹤方壶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说。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表明,中华文明历经时间、空间、王朝、社会性质等变化,但文明形态没有断裂、文明底蕴历久弥丰。农业、玉器、都城营建等文明要素均呈现出清晰的继承关系。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游人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游览(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初秋,洹河南岸,殷墟遗址迎接着八方游客。100多年前,这里发现甲骨文,中国信史前推千年。

 

甲骨蕴文脉。甲骨文奠定了汉字造字方法、方块形态和发展框架,历3000多年演变而不改其形,成为中华儿女血脉相通的精神纽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说,甲骨文“证经补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了不起的甲骨文’互动小程序之外,我们在研究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甲骨自动缀合和辅助考释。”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

 

任风云际会,仍旧生机勃勃,黄河古老而常青。

 

9月8日,“河和之契: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在山东潍坊启动。沿黄九省区183个非遗项目、280名非遗传承人参展。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热情奔放的锅庄舞、铿锵有力的兰州太平鼓、豪放畅快的宁夏回族山花儿、古韵悠悠的格萨(斯)尔、激越高亢的绥米唢呐……同一条黄河,处处都能感受到大河的脉搏。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大河精神:黄河万里触山动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9月6日,来自广州的老年合唱爱好者在壶口瀑布旁唱响《黄河大合唱》。涛声伴奏,歌声激荡,讴歌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游客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游览(无人机照片,9月7日摄)。新华社发(吕桂明摄)

 

黄河文化,在革命传统中转换再生。

 

“两弹一星”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吕梁精神、太行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沂蒙精神……一条大河,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星火燎原的磅礴力量。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这是我们的共同信念。

 

黄河九曲十八弯,将入海前最后一道弯挥洒在河南兰考。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村民和音乐爱好者在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广场准备演奏(无人机照片,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走进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入眼便是醒目的村标:一把砖瓦砌成的巨型琵琶。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乐器村。

 

兰考泡桐木质疏松、不易变形,是制作民族乐器的好材料。“20世纪80年代起,村民就地取材,开始做乐器、开乐坊。”村干部徐永顺说,目前全村年产古筝、琵琶、古琴等乐器超过10万台把。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在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的一处民族乐器家庭作坊里,村民在制作古琴(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2年,兰考被评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全县民族乐器产业产值达30亿元,数万人吃上“乐器饭”。

 

泡桐无声,琴韵绕梁。焦裕禄亲手种下的“焦桐”已亭亭如盖。这是兰考“幸福曲”,是以兼济天下的黄河文化奏鸣曲。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人们在“焦桐”下参观(2022年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黄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据统计,黄河流域9省区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约9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300多处。

 

长期以来,这些文化遗产相对分散独立,跨地区、多部门参与体制机制不健全,黄河文化统一阐释难、系统保护难、综合利用难,迫切需要一张“大蓝图”。

 

我们只有一条黄河,各地黄河文化保护“单打独斗”的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改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近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正式印发。这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之后,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提出的重大工程,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中国首次将弘扬和传承水域文化编入流域立法,将文化属性纳入流域内涵,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

 

“一片关河月,能牵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正嘹亮唱响。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大河胸怀:黄河入海流

 

9月6日,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千余名代表汇聚敦煌。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市开幕。

 

“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与外来文化交流,吸收优长、为我所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观众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敦煌文化主题展(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历久弥新。

 

从“箕子赴朝”“徐福东渡”,到客家人、河洛郎漂洋出海;从张骞、甘英出使西域,到鸠摩罗什等高僧来华。胡风汉韵,海纳百川。黄河文化不断汲取营养,开放、包容,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历史范本。

 

8月15日,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丝路花雨》惊艳青岛,为城市巡演画上圆满句号。一个月里,这部经典舞剧在深圳、海南、福州、南京、杭州、上海、济南、青岛等沿海城市留下飞天曼妙的身姿。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演员在甘肃兰州黄河剧院表演《丝路花雨》(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首演40多年来,《丝路花雨》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800余场,观众达500多万人次,创造了舞剧吉尼斯世界纪录。

 

音乐舞蹈是人类共通语言。联合国发行反映残疾人艺术的邮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千手观音”入选其中。从《丝路花雨》到《千手观音》,灵感来自敦煌、云冈、龙门。源自天竺的石窟艺术,在中国发扬光大,越太行,下中原,过长江。

 

“石窟背后是具有鲜明开放包容气质的文化。”大同市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秘书长宋志强说。

 

在龙门石窟,看到卢舍那大佛含笑凝视,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尚慕甘不禁感叹:“这是东方的蒙娜丽莎!”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游客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览(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这是镌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寄托着“天下大同”美好期盼。

 

9月26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曲阜尼山举办,主题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6月,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就以人工智能为主题,探讨破解人类面临挑战的中国解决方案。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会场外景(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从尧舜禹禅让制,到夏商周甲骨、金石铭“和”,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理念,黄河文化以突出的和平性,塑造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今夏,沿黄9省区联动驻外机构举办2023“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通过微信、脸书、照片墙等社交媒体平台,线上浏览量逾1.5亿人次,其中海外浏览量1.2亿人次。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黄河文化不断走向世界。

 

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

 

文字记者:王立彬、姜伟超、袁月明、张昕怡

 

海报设计:赵丹阳

 

编辑:郝静、马宁、王浩程、邬金夫

 

统筹:黄小希、郜新鑫

展开全文

《武圣关公》八大亮点 “燃”起孩子们的英雄梦

2020-01-10
《武圣关公》八大亮点 “燃”起孩子们的英雄梦
倒计时1天海报

1905电影网讯 由国漫大师蔡志忠担任总导演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武圣关公》将于1月11日正式全国公映。作为近年来首部三国题材国漫电影,影片结合历史讲述了大英雄关羽追随兄长、匡扶汉室、威震华夏的传奇一生,并结合民间关公战蚩尤解救苍生的传说,增添了奇幻元素,完整呈现了关羽成为“武圣”之路。

 

《武圣关公》是导演蔡志忠历时五年时间诚意打造出的作品。作为国学、漫画界享有盛誉的大师,导演蔡志忠在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动画结合,希望吸引下一代的小朋友来多多关注和学习,《武圣关公》则正是其匠心打造下的最新力作。

 

在影片正式公映之际,蔡志忠导演还专门献上手写信与手绘关公漫像给全国观众,赠言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妈妈不知道!每个人都能厉害100倍,只是自己不相信!”以此来鼓励亲子们莫要忽视“少年英雄梦”。

《武圣关公》八大亮点 “燃”起孩子们的英雄梦
蔡志忠手写信

在蔡志忠领衔的专业创作团队精心的奉献下,影片汇集了值得期待的“八大亮点”。

 

其一,本片是全球首部由关帝庙出品的关公动画电影,在剧本上进行了严谨的历史考证,力求打造出最正统的关公传奇。

 

其二,蔡志忠导演掌舵全片,经历了很长的制作周期全力打磨,在分镜、场面、人物动作及表情上,加入了很多有创造力的设计,使得影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三,在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中,本片是近年来难得一见三国历史题材动画,弥补了题材、类型方面的稀缺性,将会成为2020年众多动画电影中的一个珍贵、特别的选择。

 

其四,除了古籍上记载的三国正史外,本片也同时吸收了经过考证的一些民间传说中的精华部分,加入了一定的奇幻神话元素,从而更能完整地展现出关公在后世心中逐渐被封为“武圣”的完整历程,也可以为小朋友们增添很多新鲜过瘾的观影体验。

《武圣关公》八大亮点 “燃”起孩子们的英雄梦
桃园三结义海报

其五,在蔡志忠的大师功力加持下,影片展现了浓厚的中国风,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等经典三国历史典故得以一一具象还原,颇有意境。

 

其六,此前曾为大热剧集《陈情令》配乐的著名音乐家林海此次也倾情加盟,为影片奉献了以中国风为主、杂糅多种情感基调的唯美配乐,无论是热血的战斗场面还是感人的煽情时刻,音乐都令影片情感表达上更有增色。

 

其七,《武圣关公》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之前的点映场,这一点也得到了小朋友家长们的褒奖,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历史知识科普”,能够令广大小朋友学到很多三国历史的内容。

 

其八,本片寓教于乐的性质非常突出,武打、战争场面体现出的热血感能够满足小朋友们的“少年英雄梦”,在这样的感染下激励孩子们完成精神上的一次成长,将会是2020年开年最适合亲子去影院观看的不二选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