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写日记:台湾工艺师让传统“春仔花”绽放新姿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2-14 10:00:29 | 来源: 新华网 |
五颜六色的缕缕丝线,经过台湾民间工艺师林佩莹的交织缠绕被赋予了生命,在她手中绽放出艳丽的花朵,飞出斑斓的蝴蝶,生出可爱的小狗与威风的雄鸡……
临近春节,在台湾云林县虎尾镇的一间工作坊里,秀丽婉约的林佩莹佩戴着自己制作的“春仔花”耳饰与项链,向记者娓娓讲述这种曾经几乎在台湾人生活中消失的传统花艺。
“春仔花”被称作常开不败的吉祥花,是闽南一带一脉相承的特有花饰制作工艺。据文献记载,“春仔花”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过年或喜庆的场合,女性将红红的“春仔花”戴在头上增添喜气。每一朵“春仔花”,都代表不同的吉祥含义。例如新娘带上“双十榴”,祈求早生贵子,时时幸福;新娘送给婆婆“福鹿”,祝福婆婆福禄双全;祖母所戴的“福龟”,代表长寿健康……
林佩莹说,过去在婚嫁时,“春仔花”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新娘及双方女性长辈必戴的发饰,但现今多数年轻人对它已经比较陌生了。
林佩莹曾在幼儿园任教,一直喜欢手工艺。大约九年前,她到传统艺术中心参观时,偶然看到展场中美丽的“春仔花”,立即就被这种工艺的细腻与优美深深吸引,看了两个小时也不肯离开。随后她去台北拜师学艺,又融入创意,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春仔花’是结合剪纸、编织与刺绣三种民间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做工繁复又耗时。制作‘春仔花’时必须摒除杂念,心态平和,只有静心专注地缠绕,做出的花才能平滑、有光泽。”林佩莹说。
她先以纸片剪成花瓣,并固定在细铁丝上,然后将绣线分成四股,分别缠绕在纸片上,缠绕时必须将一根一根的丝线平铺整理。一片片的花瓣缠好后,再将之组合成一朵花或者其他各种造型。
“不同的心情缠出的花不一样,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不同的故事。别人是用笔写日记,我是在用‘春仔花’写日记。”林佩莹说,由于制作“春仔花”需要耐心与细心,原本急躁的她从中体悟慢活的乐趣与专注的心境,内心变得更加开朗乐观。
全身心投入“春仔花”创作的林佩莹在社区及学校展开“春仔花”的推广教育,她的学生里有80多岁的阿嬷,也有正在上小学的学生。林佩莹希望能让这门近乎失传的传统工艺成为新颖的艺术创作,呈现出崭新面貌。
“我在南京看到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南京绒花’后非常喜欢,就想到将‘南京绒花’与‘春仔花’相结合,例如蒲公英、狗尾草的细毛用绒花来表现,再结合‘春仔花’做成盆花和挂画。今年是狗年,我还想制作各种毛茸茸可爱的小狗。”林佩莹说。
在林佩莹的带动下,她的许多学生用创意重新诠释这一传统艺术。除了制作喜事中所需的“春仔花”,他们还能做出蜻蜓、玫瑰、康乃馨、孔雀等不同造型的装饰品,不仅可以插在头上,也可以当胸花、首饰、男士的领结搭配不同的服饰,甚至可以当作艺术品供人收藏与欣赏。
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系大四学生陈柏祥说,男生也会喜欢“春仔花”,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感兴趣,已经跟林佩莹老师学习了两年多“春仔花”制作。
“老师告诉我们要先到大自然中观察真正的动植物再来做。我们做的时候会尽量接近它们原本的样子,但有时候考虑到工艺的局限性,只能写意。比如鸡蛋花那种弧度很大的花瓣我现在还觉得很难做。”陈柏祥说。
陈柏祥计划在读硕士阶段专门研究“春仔花”。“最近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发现一些清朝妃嫔的发簪使用的某些工艺与“春仔花”的工艺是类似的,我觉得这很有趣,想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春仔花’是一种独特的工艺,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记者喻菲、祁星)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