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与其争“文白”,不如“计较”汉字

文白之争未休,教许多人动了肝火。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说到底,教育与学习,可以是个人小我永无止境的丰富之旅,也可以是民族救亡图存的究极奥义,不可不慎。台当局与其气急败坏、口诛笔伐,不如好好想想,如何从文化面、生活面出发,让两岸人民发自内心感受彼此的友好,让有限的羁绊成为有人情味的交流。千万别让所谓同文同种、血浓于水沦为政治口号。

 

评论摘编如下:

 

文白之争未休,教许多人动了肝火。说到底,教育与学习,可以是个人小我永无止境的丰富之旅,也可以是民族救亡图存的究极奥义,不可不慎。个人倒以为,与其争论该读多少经典文章,不如好好计较汉字的保存、应用与发扬,繁简字该如何融通?书法美学如何保存?于基础教育也有帮助。

 

此间就有两位20出头的台湾年轻人王介盈与王蔓霖,本于对中文字的喜好,开发了6组压克力印章,可以随时随地变换创意、印出可爱的正体汉字。

 

这项发明,不只让熟悉正体字的人能重新了解文字结构的趣味,平时用来写贺卡、海报POP字体,也多了一项新选择;可更喜的是,6组简单的印章,排列组合宛如拼图游戏,对想学习中文字的外国人而言,变成一套可亲的教具,能减少学习障碍。

 

两位对汉字充满爱的年轻人,将这项巧思命名为“来字哪里”,既有追寻文字笔画形态的求知精神,又有探索文化根源的深刻意义,不但连续赢得金点概念设计奖、德国红点新秀奖,近期更上网募资准备让这项创意更为普及,3天内就达成目标,朝商品化之路迈前一大步。

 

其实早在2012年,台湾中华文化总会陆续推出《两岸常用词典》、《中华语文大辞典》,兼容两岸具当代性、差异性的词语,同时呈现两岸词语用法的异同,方便民间交流使用。毕竟两岸分治近70年,求同存异,真是谈何容易?别说使用文字有极大差异,日常用语也常造成误会。

 

如“窝心”一词,大陆指受委曲、心里不舒服,台湾却指心里感到温暖,如此南辕北辙的用词,能不慎乎?再如“公交”一词,大陆指的是公交车,用错或会错意,就不只是闹笑话而已。两岸语文知识库的建立不只是迫切的需要,更要不断进行、更新。

 

再说书法艺术,台湾人写惯了正体字,也许好奇大陆民众如何用毛笔写简体字?然而大陆的书法家比比皆是,懂正体字者亦不可胜数。更何况当年简体字的发明,许多来自草书、行书,与中文字的根源并未脱离,只不过许多“简”法令热爱正体字者伤心,如爱(爱)无心,亲(亲)不见,产(产)不生。然而书法艺术的确是华人共有的珍贵遗产,而且是进行式,只要有人提笔书写,不论正体、简体字,这文化资产便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我们期待两岸和平,台湾政治人物的意气用事与一意孤行不可能带来和平。台当局与其气急败坏、口诛笔伐,不如好好想想,如何从文化面、生活面出发,让两岸人民发自内心感受彼此的友好,让有限的羁绊成为有人情味的交流。千万别让所谓同文同种、血浓于水沦为政治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