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1+6”对话会:解答中国与世界的关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在北京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举行第二次“1+6”圆桌对话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陈凤英对记者表示,一国总理同时与六大国际机构负责人开展对话,这样的对话层级与规模在国际舞台并不多见。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不仅中国要继续倾听世界,世界也有必要深入了解中国,对话是在解答中国与世界所关切的问题。同时,美欧一些国家政策趋于保守内向,国际机构自身也面临风险与挑战,他们期待从中国得到一颗“定心丸”。

 

李克强总理“1+6”对话会:解答中国与世界的关切

 

9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1+6”圆桌对话会。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之锚”。当前国际社会对多边体制、全球化和金融监管未来发展方向存在分歧,此次对话会意在厘清上述问题,向外界传递信心。

 

对话会期间,李克强提出5点建议,强调各国应坚持和衷共济,顺应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大趋势,更大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维护以自由贸易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包容性,继续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等。与会国际机构负责人普遍给予积极回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嵎生注意到,李克强强调,“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不能相互关门,而是要更大力度开门,扩大相互开放”。会后发表的新闻稿中,关切“保护主义”的表述共出现3次。中国政府与六大国际组织呼吁各国避免政策过度内顾。

 

王嵎生认为,上述表态将为贸易自由化注入信心与动力。丁一凡说,与前些年相比,一些地区和国家的保护主义做法现在更隐晦,是给保护主义“披外衣”。国际机构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更容易达成共识,新闻稿3次关切保护主义问题,是在向这些国家传递信号。

 

中国政府与六大国际组织还指出,结构性改革应根据具体国情安排改革的重点和次序,增强经济韧性。丁一凡认为这是对话一大亮点。中国已作出大量尝试与努力,包括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动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进行包容审慎监管等。但不少国家在这方面仍属原地踏步,摆脱经济危机后不再费心出台后续改革措施,如果不下决心转型,世界经济面临的威胁将加大。

 

会议涉及世贸组织的有关表态同样引人关注。各方共同表示,以WTO为代表、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成员解决贸易争端提供了制度框架。

 

王嵎生说,这一表态显然有现实针对性。一方面,有的国家在处理贸易纠纷时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甚至表示争端的解决并不必然受制于世贸组织裁决。另一方面,对于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的积极作为,西方有些人断言中国要另建新的国际体系。中国与六大国际组织此次强调规则应由大家共同遵守,既是维护既有国际规则,也意在表明中方的诉求是建立更公正合理的秩序,绝非另起炉灶。

 

从对话成果看,中国政府与六大国际组织也很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各方认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全球经济融合和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陈凤英表示,贫穷与发达国家都需发展基础设施以拉动就业、投资、贸易与消费,为经济提供更多动力。下一步如何把民间资本引入互联互通,是各国和国际组织应继续探讨的问题。

 

此次对话会还很关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各方期待在2019年春季会议、不晚于2019年年会前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15次份额总检查,包括形成新的份额公式。这一表态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的时间表一致,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诉求。

 

陈凤英认为,IMF改革非常重要,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不是第二大份额国。由于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欧洲占世界经济比重下降,美欧在份额问题上都缺乏改革意愿,下一步改革将很难,新兴经济体更需抱团取暖。(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张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