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诞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经过
编辑: 章文君 | 时间: 2016-12-27 15:49:13 | 来源: 海峡飞虹 |
1911年12月27日,孙中山在南京与各省代表会面,商议有关组织临时政府的事宜。经过两天讨论,与会人士投票选举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负责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组建第一届临时政府。这段过程,看似顺利,实则波涛暗涌,革命派内部就曾因政府的地理、人事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促成日后的分裂。
政府所在地之争
辛亥革命爆发一个月后,武昌和上海两地的革命派人士,就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展开一番争夺。当时,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以“惟未建设政府,各国不能承认交战团体”为理由,径自通电各省军政府,要求派代表赴武昌商讨筹组临时政府一事。与此同时,上海、苏州等地的革命党人、立宪派和旧官僚也酝酿在上海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其中,立宪派和旧官僚意图排挤各省都督,集合各省的立宪派和旧势力,组建一个“全国会议团”。
1911年12月的孙中山
时任沪军都督的陈其美洞悉立宪派的计谋,便暗中向武昌、浙江和云南等14省军政府发出通电,恳请尽快派代表来沪召开大会,“议建临时政府,总持一切,以立国基,而定大局。”11月15日,江苏、福建、上海都督府派代表在上海江苏教育总会召开首次会议,议决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为筹组临时中央政府而成立的过渡性议政权力机构。
身在武昌的黎元洪对陈其美等人的决议颇为不满。他指出,鄂军都督府既被公认为“中央军政府”,如此重要的会议自然要在武昌举行,于是派居正前往上海邀请各省代表赴武昌开会。
不过,当各省代表到达武昌时,汉阳失守、武昌危急;同时,东南重镇南京却于12月2日宣告光复。陈其美和宋教仁等人本来就不愿意让各省代表去武昌开会,更不愿看到黎元洪在湖北成立中央政府。所以,当南京光复的消息传来,他们才决定将临时政府所在地,由武昌改为南京。
政府领导者之争
武昌军政府与江浙同盟党人的斗争,并未就此停止,在“大元帅”与“大总统”等关键职位的任命上,两方人马都想将之收入囊中。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
“大元帅”一职,陈其美、宋教仁等同盟党要员提议由黄兴担任,而以黎元洪为“副元帅”兼鄂军都督。这个议案遭到了光复会、江浙军人及旧官僚方面的强烈反对。章太炎便说:“黎为首义之鄂军大都督,黄为战时总司令,由黎委任,是黄为黎之部下,应以黎为大元帅, 黄为副元帅。”
而武昌方面,黎元洪以湖北军政府都督名义,通电要求取消上海方面的选举方案。他在通电中说:“现忽据来电称,沪上有十四省代表,推举黄兴为大元帅,元洪为副元帅之说,情节甚为支离,如实有其事,请设法声明取消,以免 淆乱耳目。”电报公布后,武昌集团群起攻击说黄兴为“汉阳败将”,无能力担任任大元帅。
正在各方争执不下时,黄兴获悉孙中山即将归国的消息,遂推辞“大元帅”一职,待孙中山回国后再议。12月25日,孙中山来到上海。27日,各省代表会派代表到上海欢迎孙中山,谈到了组织临时政府问题。他们问孙中山:“代表团拟举先生为临时政府大 元帅,先生之意如何?”孙中山回答:“要选举,就选举大总统,不必选举大元帅,因为大元帅的名称,在外国并非国家之元首。”更说:“只要袁世凯真能拥护共和,我就让给他大总统之位。”
张静江听后立即说:“善!先生而外,无第二人能为此言者,吾等唯有遵先生之意行耳。”可谓代表了在场人士的心声。12月29日,在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开会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得16票,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上11时,孙中山自上海启程赴南京,宣誓就职,同时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
(作者:葛爽)
参考资料:
李志茗《旧邦新造: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之组建》
张学继《论陈其美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