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环葡韵与土生葡人(知行港澳)
编辑: 霍亮 | 时间: 2016-06-23 10:36:45 | 来源: 人民网 |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本报记者 苏 宁摄
澳门路氹灯红酒绿的金光大道,是访澳游客的必到之地。不过,隔着一条马路,隔着一片湿地,遮天蔽日的绿树丛中,静静坐落着五幢翠绿色的小洋房——龙环葡韵,也许不少游客都没到过。
澳门著名八景之一
早在1992年,由澳门楹联学会、摄影学会、历史学会等8个社会团体组成了澳门八景评议会。评选以综合考虑“历史性、时代性、可观性和连续性”为原则共同评议,一年后,从候选的43个景点中挑选出灯塔松涛、镜海长虹、妈阁紫烟、普济寻幽、三巴圣迹、卢园探胜、龙环葡韵、黑沙踏浪等“澳门八景”。
龙环是氹仔岛的旧名,龙环葡韵是指氹仔岛背后望德圣母湾一带的欧陆风韵。1847年据澳葡萄牙人向氹仔扩张,建立氹仔炮台,至1910年完全控制路环,澳葡政府在海岛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路氹葡式建筑不断兴建。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的前身氹仔职官住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当年此处面朝大海,景色秀丽,市政花园及星星花园分布其间。海滩红树丛生,傍海一条碎石马路旁,五座并列的南欧式建筑颇具葡国情调。整个龙环葡韵景区包括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嘉模教堂、氹仔图书馆、氹仔市政花园等。在博物馆前的红树林湿地,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黑脸琵鹭、白鹭、灰鹭、翠鸟和鸳鸯等鸟类。
龙环葡韵的前世今生
1999年12月对外开放的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是以海边马路的五幢葡萄牙式建筑为主体的博物馆。这五幢建筑于上世纪20年代初落成,有的是澳葡政府高官的官邸,有的是土生葡人的家宅。后来政府将其收购并修复,其中3幢被改建为博物馆,分别为“土生葡人之家”、“海岛之家”及“葡萄牙地区之家”,另外两幢是“展览馆”“迎宾馆”。
“土生葡人之家”可以说是澳门最具特色的博物馆之一。参观者在这里可以重温20世纪初澳门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展馆内的大部分展品均来自在澳门长期定居的土生葡人家庭,家具、摆设及家居装饰,还有布满全屋的老照片,体现了中西文化在生活中的融合、交汇,这也正是澳门这座小城的生动写照。
“海岛之家”是澳门唯一反映路氹历史风貌的小型博物馆,从石器时期的考古文物到今天的各种大型基建项目,以文物、图片及文字描述的形式重现澳门土生葡人的历史文化渊源。“葡萄牙地区之家”主要展出了葡萄牙不同地区各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和图片,介绍这些民族的生产模式、社会风俗及生活习惯。
展览馆定期地举办不同类型的展览,记者日前到访时正在进行的是韩国摄影师朴升勳名为“旅行记”的摄影作品展。迎宾馆则主要用于举办宴会、文化讲座或举行一些特色美食活动等。
与众不同的土生葡人
说到“龙环葡韵”就不能不提到澳门一个独特的族群——“土生葡人”。土生葡人是指葡萄牙人与其他种族通婚而在澳门繁衍的混血后代。
葡萄牙人自明朝开始移居澳门,有不少家族已经在澳门生活了超过300年。澳门种族混杂使彼此间通婚成为可能,而葡萄牙在对外殖民中也一直推行与当地居民通婚的政策。首任葡印总督阿尔布克尔克认为,单身汉的品行不及已婚者,有家庭责任的男子才是更优秀的殖民者。许多葡萄牙人定居澳门后,在澳门娶妻生子,从而有了第一代混血葡人。清朝建立后,在澳门的华人人口急剧增加,中葡混血逐渐成为土生葡人异族混血的主体。
土生葡人在澳门往往被简称为“土生”,他们通常信仰天主教,却又适应华人社会的生活习俗;他们自认为是葡人后裔,保持葡萄牙人的生活方式,却以澳门为家;他们自创的土生葡语,欧洲的葡萄牙人却听不懂;他们不是华人,却都会说流利的粤语。土生葡人在餐饮上甚至发展出一种“土生葡人菜系”,它既不同于中餐,又不同于葡萄牙餐,成为去澳门旅游必尝的特殊美食。
这是一种既中西交融,又别具特色的生活,正如一位土生葡人在诗歌中描绘的那样:“我既向圣母祈祷,也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澳门小城特有的中西交汇的风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3日 20 版)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