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国时区”的亚信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本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两年前,中国接任亚信主席国。亚信这个拥有26个成员国、12个观察员国和组织,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亚洲安全多边论坛正式步入“中国时区”。

 

亚信的中国贡献

 

两年来,中国认真履行主席国职责,积极协调各方落实亚信在军事、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等领域的信任措施行动计划,提高了亚信机制化水平建设。今天的亚洲,增加互信协作、走合作共赢之路,才是唯一坦途。中国将落实信任措施行动计划放在首位,可谓抓住了亚信发展的关键。

 

探索亚洲安全之路,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中国发起下,亚信非政府论坛首次年会于2015年5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安全与发展问题”为核心,并延伸出多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思维的分论坛,为各方政治家、外交家、专家学者、媒体精英、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搭建了一个发挥智慧的平台,展现出智力支撑的良好势头。

 

要打开安全合作的局面,找好安全合作的突破口是关键。2015年8月11日和2015年11月26日,亚信青年委员会和实业家委员会分别在北京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中国选择低政治、低敏感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作为亚信机制建设切入点,规避了大国在军事政治方面天生的敏感性,展现了中国对亚信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为了让亚信走进民众,让成员国了解中国,中国于2015年10月上旬举办了“亚信日”系列活动。这些举措赢得了亚信成员国的高度认可,中国的亚信主席国地位也因此延长至2018年。

 

亚洲文明多样,发展差异大,要达成地区信任,实现地区安全,离不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2016年4月23日,中国在亚洲博鳌论坛举办了“亚洲文明对话会”,开启了当今亚洲文明对话的先河。中国宣布明年将进一步推动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这将使亚信成员国的人文交流迈出决定性步伐,大幅提高亚信机制建设。

 

亚洲新安全观

 

亚信以增加信任协作、实现亚洲安全稳定为己任,安全领域合作始终是亚信的关键环节。中国为亚洲安全合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2014年5月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并写入《上海宣言》的亚洲新安全观。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是亚洲新安全观的四大战略维度,共建、共享、共赢则构成亚洲新安全观的三个战略支点。

 

在亚洲,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陆地纠纷与海洋冲突交叠,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交叉,安全局势面临很多挑战。究其根源,还在于地区国家“思维的不安全”,在亚洲,零和博弈、集团对抗、迷恋霸权的冷战思维依然很有市场,奉行文明冲突、以救世主自居、强行推广一己价值的强权行径依然大行其道。这种将自己安全建立在他人不安全基础上的绝对安全观,撕裂了地区信任,成为地区动荡的根源。新安全观摒除了旧安全理念的积弊,融入了正义、开放、包容、合作的新元素,为亚洲国家重新审视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提供了一个富有前瞻的崭新视角。两年来,新安全观得到了亚洲国家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正逐渐成为他们的安全选择。

 

亚洲国家发展富有活力,同时安全问题突出。发展与安全的背离折射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的不合理、不健全。安全被分割、被垄断,维护安全的制度设计有着排他性、指向性,导致一个国家把另一个国家的发展视为威胁。新安全观主张综合施治,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走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可以预期,秉持新安全观的亚信,必将为搭建地区安全合作的新舞台,为亚洲的安全、发展和繁荣,为最终实现亚洲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亚信选择了中国,中国选择了亚洲共同命运。(韩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