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金牌选手”的故事

他们只是普通职校生,但他们都怀揣着人生出彩的梦想。从6月2日到现在,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个特殊的赛场上,他们凭着对梦想的执着和一身过硬的技能,一路过关斩将,终于站上最高领奖台,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选手”。

 

夺金的背后,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不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中三位“金牌选手”的故事。

 

吴林:

 

扎进车身涂装的世界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修赛场,车身涂装项目比赛正在紧张进行。来自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的选手吴林,专注地做着喷涂的每一道工序,刮灰、打磨、调色、喷涂。吴林喷涂的板件色泽饱满,征服了所有评委,摘取了这个项目的金牌。

 

站在向往已久的全国大赛领奖台上,吴林露出了招牌式的憨笑:“第一次获得全国大奖,很兴奋。”

 

从小学到初中,吴林的文化课成绩一直不好,从来不被老师看好。变化从他进入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那天开始悄悄发生。

 

吴林学的是汽修专业,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他越发痴迷起来,一头扎进车身涂装的世界里。在实训过程中,他认真琢磨老师所教的每一个细节,作好记录;实训结束,他还“纠缠”着实训老师反复讨论工艺流程;当别的同学周末出去玩时,他却自愿关在实训室里跟自己“较劲”。

 

一年级时,他参加校技能大赛崭露头角。二年级时,吴林被学校选入了国赛班。大冬天一般人穿着棉袄都哆嗦,但他的连体工作服却透着清晰可见的汗渍,还散发出难闻的油漆味,洗都洗不掉。

 

在国赛冲刺阶段,吴林整天泡在实训中心,除了吃喝拉撒,几乎每天从早上6点练习到晚上11点,有时候甚至到12点。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下来,吴林的双手被磨得皮都脱落了,长出了厚厚的老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赛期间,吴林凭着坚持的毅力和那份“憨”劲儿,实现了自己的夺金之梦。

 

冯凡:

 

“冯氏套被法”创奇效

 

冯凡,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酒店服务专业高二学生。此次参加的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酒店服务赛项“客房中式铺床”比赛。

 

在大赛中,凭借一套自创的“冯氏套被法”,冯凡以2分50秒的成绩取得该赛项的全国一等奖。

 

“3分钟时间,要完成铺床、套被等一系列动作,还有严格的标准,真的很难。”冯凡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客房中式铺床赛项要求很高,铺好的床单、被子、枕头中线要居中,三线合一,误差按毫米计算。这一点对于很多选手都是极大的挑战,而面对这样的挑战,冯凡的法宝就是“冯氏套被法”。

 

今年4月,冯凡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代表四川省参加国赛的资格,但他总对自己套被子的过程不是特别满意。冯凡发现按照传统方法,先铺平被子再套被子,会有很多多余动作。经过琢磨,他发现先把被套铺好后,只需要定位好两个角,再顺势抖平就可以了。“这样的方法节约了很多时间。”冯凡正是用这种方法,从75个人中脱颖而出取得一等奖。

 

“努力付出,别让梦想只是梦想。”冯凡说,刚刚进校时,他每天过着同样的日子,但又心有不甘。后来,他对客房中式铺床这个专业格外感兴趣。进入专业队之后,他就立志要把这个技能学出个名堂。

 

为了参加国赛,他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训练和近4个月的集中训练。在训练期间,他几乎没有假期,早上九点到晚上八九点,除了休息时间以外,几乎全部时间都是在实作室度过。

 

蔡阳:

 

技术就是“敲门砖”

 

“精湛的技术,就是我们职校生的敲门砖。”这句话是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蔡阳的口头禅,如今,他用成绩印证了这句话。

 

在今年全国职校技能大赛山东分赛场的车身修复项目中,蔡阳以精湛的技术,完成了门板修复、车身焊接、车身电子测量3个规定项目,并取得一等奖。

 

“每天比别人多练习一次,日积月累就会显示出效果。”取得技能大赛国赛“金牌”,蔡阳认为这源于平时的努力训练。从高一进校开始,他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规划,每天规定内容学习完成之后,他都会去实训室转转,有时候是自己练习训练,有时候和工人师傅、指导老师们聊聊天,请教一些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坚持,从进校到现在,蔡阳一直没有间断。因为专业技能突出,他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和专业课代表,是同学公认的“技术一号”。

 

尽管是“技术一号”,但蔡阳参加比赛时也很紧张。比赛前夕,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蔡阳突然发现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动作变形、流程混乱。心急如焚的他主动和老师沟通,还联系上了以前参加比赛的学长,请教技能技巧,打通赛前的心理障碍。最终,他把状态调整到最好。

 

“付出一定会得到认可,心态要摆正。”蔡阳说,回想自己这段经历,他认识到心态的重要性,自己也更加认识到只要技能过关了,无论是竞赛还是就业,都不是事儿。

 

(原载:中国教育报 记者 倪秀 蔡继乐 王强 实习生 豆俊杰 7月2日发自天津本报记者胡航宇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