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解析赴台求学优劣势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06-29 16:08:34 | 来源: 新华网 |
24号开始,报名台湾高校的大陆高中应届毕业生们就要开始填报志愿了。我相信其中仍有不少人并不笃定是否来台就读,只是先报名,作为一种选择。哪怕最终录取了,也有可能放弃注册。那么,如果在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你正在犹豫究竟来不来台湾上大学,我想以下这些问题,或许值得你思考一下。
一、你是哪个分数段的考生?
台湾高校对陆生采取联合招生制度,目前共有130多所高等院校开放招生,考生共可填写46个志愿,各校各系再根据报考考生分数高低依次录取。这种方式既与一般境外高校录取中国学生的方式不同,与大陆高招制度也不同,对大陆学生与家长来说较为陌生。加之目前招生历史仍然较短,台当局也并未统一整理历年各校各系之录取分数线资料,因此给陆生的选校定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大家可主动在陆联会公布的一些在台陆生QQ群、各校陆生群里询问往年陆生的高考成绩,再与自身的分数比较,此为一种较稳妥的方式。另外,也可参考笔者在新华网发表的《台湾高校大陆招生专题详解》系列文章,了解台湾高校的概况及其与大陆、港澳高校的对比,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在考虑是否赴台就学之前。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分数所处的位置,在大陆和台湾分别能上哪一梯次的学校,才有办法在两岸的高校之间进行取舍。
以目前的招生状况来讲,陆生在两岸高校之间举棋不定的情况最常发生在以下两类考生:在大陆能够上985高校及顶尖大学的考生,以及分数介于二本线和一本线之间的考生。
概括来说,能上985的陆生在台湾能够录取私立名校的不错科系,以及刚刚开放的部分公立高校。(但公立高校由于每校每年仅收5名陆生,且大多开放的科系都随机决定,录取状况较有可能浮动。)而分数介于二本线以上,但不到一本线的考生,在台湾能上一般的私立大学、科技大学等高校。
985名校VS台湾名校
先说前者,在985和不错的台湾高校之间纠结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笔者个人就接触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考生对于何者更适合自己的需要应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里简要整理一些985高校与台湾高校之间的异同,仅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
以上为个人根据在两岸求学多年的经历所总结的体会,无法面面俱到,希望帮助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分析。
大陆二本高校VS台湾一般高校
除了在985和台湾同分数段高校之间徘徊之外,另一种常见的状况是大陆二本考生在面对台湾一般、甚至后半段高校时的艰难取舍。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种烦恼相比前一种来说,更容易解决。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台湾一般高校的学术水准与师资力量相比大陆二本高校具有明显优势,不少台湾一般高校的教授资历甚至都不逊于大陆985、211高校教师。如果分数上不了大陆重点高校,又希望有较好的学术环境和平台,报考台湾高校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然而,相比大陆二本高校,就读台湾高校需要付出2~3倍的费用,虽然相较欧美仍然性价比较高,但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考生与家长需要结合家庭经济实力做一番考量。
另外,如果无法就读台湾顶尖或一流大学,那么陆生也会比较在意在台就学的一些缺陷。例如无法到校外打工,毕业无法在台工作,
综上,如果不是非常注重学术环境和个性化发展,更多从未来就业方面着眼的话,就读台湾一般高校并不一定比就读大陆二本高校来得合适。
台湾招生规定上的一本和二本?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每年公布的招生学校及系组中,每个对大陆招生的系组都会在录取批次栏标注:2本线以上或1本线以上。这对大陆考生其实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误导。台湾学校并没有这种1本、2本的区分,只是为方便大陆考生报考而特别注明,然而这使得不少陆生误将这个录取批次的标注当做该学校、系组的录取标准。事实上,这个标准是各招生系组根据各自的招生政策来定的门槛,不一定注明2本线的学校就比注明1本线的差。有些实际录取分数在1本线以上的学校也可能只设2本线的门槛,这样可以有更多潜在报名考生,但实际录取仍按高考绝对分数排名来定。
在明确了自己的分数定位,清楚自己在两岸分别能上什么样的大学之后。以下几个问题,或许比你的分数更为重要。问过自己这些问题之后,相信多数学生更容易做出选择。
二、你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精神?
大体上说,在台陆生的水准有着不小的差异。有如鱼得水的,也有水土不服的。我觉得其中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学生本身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的强弱差异。
选择台湾的优势首先在于能获得比同分数段大陆高校更优越的教育资源,例如更高学历、负责任的教授、更多的校际合作、师生互动、更易得的学术、社会活动机会。这些资源和机会,能让一个习惯主动学习的学生取得比在大陆高校更多的知识和历练。但对于一个习惯被动接受,不会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来说,意义并不大。
另外,由于台湾人上大学的难度比大陆人低不少,台湾学生的竞争压力也比大陆学生小,不少在台陆生会感觉身边的台湾同学“很混”,例如不用功读书,迟到早退。在这种“师资优良,生源不足”的结构下,主动、自律的学生和被动、易受环境影响的学生的成就也会拉开较大的差距。教授就在那里,而你能从他那里学到多少东西,当然是因人而异了。
所以,我认为台湾对于主动、自律的陆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获得比同分数段大陆高校更丰富的资源和锻炼。但是对于独立自主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有可能只是花更多的钱,换一个地方平庸,甚至未来不论回大陆工作、考研,都不如在大陆读书的同学来得有利。
三、你是否有接受多元价值观的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于价值观。由于两岸的政治环境和教育制度都不太一样。陆生到台湾受到的教育,接收的理念,有很多可能是在大陆闻所未闻的,甚至和自己原有的认知和价值观冲突的。笔者个人有一些朋友只是来台湾交换,就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突,一度很不适应。当然,也有陆生非常融入台湾社会,也能够在两岸之间自如行走,与台生谈恋爱、结婚的也越来越多。
大学是一个各种思想、价值观相互交流、冲突或融合的场域。在台湾高校会有更多,也可能更激烈的文化体验。适应环境的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你是否是一个思维开放,心里承受能力强的人?或者你比较排斥这些问题,不太想面对?台湾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多元、更包容、更张弛有度,也可能让你变得更封闭,更保守,更谨小慎微。
无论如何,至少选择来台湾之前,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会好一些。
四、你是否有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打算?
继而是关于继续深造的问题。以及如果你有继续深造的打算,是去欧美,还是继续在台湾?包括考研回大陆?
从今年第一届毕业的在台陆生本科生来看,选择继续在台湾升学,也就是读研的比例不小,申请的成绩也比较可观。从私立学校毕业,录取台大等名校研究所的并非个例。可见台湾私立大学陆生在与大陆985、211毕业生竞争台湾研究所名额的角逐中,并不吃亏。
另外,在申请其他国家与地区研究所方面。以招收陆生较多,录取分数较高的辅仁大学来看。根据该校陆生博士生的整理,首届毕业生53人中,截止5月底,除6人分别录取台大、政大及辅大研究所以外,另有11名毕业生分别录取于美国纽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以及香港大学、日本国际教养大学等世界名校。与大陆985名校的毕业生升学成绩相比,这样的成绩绝不逊色。台湾高校教授拥有欧美博士学历的比例相当高,国际姐妹校也非常普遍,这都有助于学生前往欧美国家继续深造。不过大陆一流大学近年来在这一方面战绩日渐卓著,台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流大学与其他大学之间的落差较小,一般大学的学生也不乏升学机会。
至于考研回大陆的情况则比较少见。客观来说,和在大陆读书的学生一起走上考研的战场,对于在台湾读完本科的陆生来说,并不是太好的选择。然而如果因为个人需要希望再回大陆深造的,只能说相比其他考研的学生来讲也并无优势。
所以,自己大学毕业后有无升学打算?倾向在哪里升学?也值得作为决策的一个依据。
五、你是否能够接受台湾对陆生的限制,会不会影响你的计划?
另外,台湾方面目前对陆生的限制仍旧存在,就是俗称的“三限六不”。虽然不断在放松一些法令,但至少近期内,不能打工、以及毕业不能在台湾工作,这两条应该很难改变。考生应该了解这些限制,考虑这会不会影响自己的计划?
在本科生方面,台湾高校提供的奖学金较为丰富(相较研究所来说)。所以不少陆生能够用奖学金抵掉部分学费及生活费。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拿到奖学金。所以有些希望及早经济独立的学生,在台湾就会受到法令的限制,无法半工半读。
而有不少陆生出境留学的一大考虑便是今后在留学地区就业乃至移民。但是目前,陆生并不能在台湾找工作。
如果这些限制会大大打击你来台就学的激情,正好让自己冷静一下再决定吧。
六、世界这么大,为什么选(不选)台湾?
最后问一个比较感性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或不选择台湾?有没有什么事情是“非来台湾读书不可”的?事实上来台湾读书的人里面,有些是笃定的,有些是巧合的,有些只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去处,等等等等。很难说哪一种最正确,但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确实有助于让你了解自己是一时头脑发热还是确实有理有据。
例如“喜欢五月天。”“想吃台湾美食!”“想环岛旅行!”……这都是喜欢台湾的理由,但却都不是“非来台湾读书不可”的理由。当然,“台湾很多台风地震!”、“台湾好像很乱!”……也都只是社会新闻看太多的庸人自扰,不应成为放弃来台读书的理由。然而每年都有不少人根据这些理由做出选择,来,或不来。
在做出选择之前,可以想一想:对于你来说,能够通过来台求学创造自己的优势、与在大陆相比能够给你什么重要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有什么东西是台湾有的,大陆没有的?有什么是大陆有的,台湾没有的?然后再决定。
当然,如果非要基于一时兴起或仅仅是一种强烈的直觉而做出选择,那就看自己有没有任性的资本,然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吧,这也是一种成长的试炼。
但我还是希望,每一个正在犹豫,或者犹豫过是否要来台湾读书的朋友们,都可以在感性和理性的拉扯过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然后便不要后悔,坚定前行。(作者:洪鑫诚,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