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漫画为何易惹火上身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5-01-14 15:33:57 | 来源: 新浪文化 |
1月7日,法国讽刺性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总部遭“定点清除”式恐怖袭击,死亡的12人中包括了4名知名漫画家。《查理周刊》因刊登讽刺伊斯兰教的漫画而惹火上身已经不是第一次,3年前其编辑部就遭到过燃烧弹攻击。与其他穆斯林极端组织发动恐袭事件不同的是,此次事件把“讽刺漫画”这个目前中国人并不熟悉十分的艺术表现形式端上了台面。
《时局图》
讽刺漫画起源于漫画,漫画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到公元2世纪的罗马图拉真柱。中国古代同样也有类似的漫画艺术,汉代的武梁祠石刻、北魏的彩绘漆屏都可以看作是漫画的雏形。漫画不同于绘画,它可简单可复杂,可夸张可写实,但它更注重与表达一个观念或者故事内涵。中国古代的漫画就被叫做“讽刺画”、“戏画”、“讽喻画”等等,可以说讽刺与批评正是漫画生命之源,是漫画的灵魂。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图中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子代表德国。
沈伯尘漫画
中国的现代讽刺漫画在20世纪初期开始崭露头角,当时的三位大师沈伯尘、黄文农和华君武先生被评价为“中国漫画史上仅有的可大书特书的3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甘屈辱,不顾个人安危,以笔代刀,用讽刺漫画与当时的帝国主义、黑暗势力和腐败时局作斗争。然而讽刺漫画由于其政治题材鲜明敏感、表现手法亲民辛辣,自诞生开始就受到了主流报纸媒体的警惕,当局对讽刺漫画漫画甚至漫画家人身的迫害也如影随形。中共上台以后讽刺漫画界更是一潭死水,它们一夜之间几乎全被各种政治宣传画、样板戏连环画等意识形态宣传品所取代,一些仅存的如丁聪、廖印堂等人的“新讽刺漫画”也仅将关注点落在社会问题上,很难再中看到前辈们作品中的骨气,因为任何对政治题材的涉猎都可能引火烧身。
中国政治宣传画
与中国相反,西方的政治讽刺漫画历史悠久,它们以其幽默的画风、独到的视角和犀利露骨的揭露性,深受广大读者群体的喜爱。他们讽刺政坛阴暗、社会不公、军队黑幕、名人丑闻,调侃的对象几乎无所不包。这些在非西方社会看起来“大尺度”、“粗俗”、“饱含恶意”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实正是西方社会展现自由表达权和社会宽容程度的重要窗口。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很多报纸都有开辟专门的讽刺漫画专区,比如德国着名讽刺杂志《泰坦尼克》就曾经将目标对准教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讽刺“梵蒂冈丑闻”。在法国,漫画家们常用法国人特有的黑色幽默,拿政客、宗教人士乃至总统奥朗德直接开涮。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频频“中枪”,从政治话题到个人生活,几乎方方面面都被漫画家们拿来调侃。
美国讽刺漫画抨击奥巴马
德国《泰坦尼克》讽刺梵蒂冈性丑闻
此次法国《查周》遭袭事件,引起了法国各界上万人自发组织抗议游行,之所以激起如此大的愤怒,不仅是因为它造成了12人死亡的人间悲剧,更是因为它触动了民主社会赖以维系的表达自由,更触动了西方核心价值的根基。这是对法国人民的攻击,更是对整个西方言论自由的攻击。极端组织希望通过攻击媒体散播恐惧,从而给媒体播下自我审查的种子,而自我审查正是对言论自由乃至思想自由的最大挑战。来自世界各国的漫画家。媒体人都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声援《查理周刊》,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下一个遭受袭击的很可能是任何媒体、任何人。
各国漫画家声援《查理周刊》
各国漫画家声援《查理周刊》
讽刺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时评模式,它用一种“Funny”的精神传播信息,其在本质上与一般的文章时评没什么不同的,但有些国家和组织之所以惧怕讽刺漫画甚过其它表达形式,乃是因为它具有一般媒体形式所没有的鲜明性、深刻性、启发性、易懂性和易传播性。一幅优秀的讽刺漫画所传达的信息,或需长达几千字的文章才能表达清楚,这种易传播性使讽刺漫画在不同语言、民族、教育背景、通信方式间可以以极地的成本传播,特别是对低教育水平、高信息封闭性的环境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而一旦讽刺漫画在低层次的人群中传播开来,其所蕴含的启发性将转化成巨大的力量,迅速填补低层次人群与精英阶层的鸿沟,对现有社会结构将造成颠覆性的影响。这,才是讽刺漫画被一些国家与组织严防死守真正原因。
新闻推荐
-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全文)2024-11-14
- 中外人士共话“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合作新机遇2024-11-14
- 秘鲁学者谈APEC:中国是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关键角色2024-11-14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突破1000万辆2024-11-14
- 23部两岸高校优秀短片亮相海峡两岸青春影展2024-11-14
- 跨海而来见证“中国奇迹” 台湾同胞在珠海“圆梦”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