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版“三不政策”

台湾《中国时报》7日社论指出:25年前,1989年,日本政经界出版了一本轰动一时的著作,石原慎太郎与新力公司社长盛田昭夫合著的《日本可以说不》。那个时期的日本,经济形势一片看好,相当多重要产业如汽车和家用电器称霸全球,日本成了世界最大债权国,美国却变成世界最大债务国,美日贸易摩擦也逐渐升温,一批美国国会议员主张要对日本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产学界的所谓“企管专家”几乎没有人说不该向日本学习。

 

在这样的形势下,《日本可以说不》公然主张不该再依从美国,日本已经变成可跟美国和苏联抗衡的强国,由于日本掌握尖端的半导体、材料等技术,几乎可以左右军备武器的研发产制,石原等人认为日本应该“向美国说不”,盛田还反过头来批判美国的政经体系,认为美国放弃制造业,依赖金融业,这种短视近利的心态将造成经济衰退。

 

《日本可以说不》提出了强势、积极的主张,它的凭借是当时日本号称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三菱当年收购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被视为日本经济崛起的象征。很少人意料到的是,《日本可以说不》刚出版,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开始破裂,1989年底,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则在1991年开始崩盘,泡沫破裂的结果,是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的停滞低迷,至今无法完全复原,《日本可以说不》既成了泡影,也成了笑柄。

 

经济的泡沫会破裂,政治的泡沫何尝不是如此。

 

2012年马英九获得连任以来,国民党的走势却开始一路下滑,一连串推出时机错误的政策,加上人祸与政争,国民党执政的满意度跌到最低点,民进党的政党满意度似乎和国民党出现了“黄金交叉”,开始领先国民党。面对年底的“九合一”大选,国民党的执政团队还在内乱,但即使在这样对国民党空前不利的政治环境下,民进党却越来越讨不到便宜。

 

表面上看,民进党的“政治泡沫”的确越来越膨胀,大有在年底选举从台湾头赢到台湾尾的气势,但是冷静分析民情、民心和民调,就会发现,情况并非乐观,国民党失掉的人气,并没有完全凝聚在民进党身上,民进党的政党满意度以及该党领袖的支持度与满意度,都载浮载沉,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

 

和石原慎太郎等人没洞悉日本泡沫经济即将破灭一样,许多民进党人还满足于该党的“泡沫政治”,认为国民党会继续向下沉沦,民进党会向上提升,只要勇于向国民党“说不”即可。

 

民进党确实是个“只会说不”的政党,从民进党人口中说出的“不”,大约有3种。

 

第一种“不”,是指责、批判国民党没达到某种价值,例如两岸协商“不民主”,《服贸协议》“不公开”,“国安体制”“不透明”等等,至于批判完国民党,民进党又该如何做到、做好,却只字不提。曾任“国安会”咨询委员、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却从来说不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民进党执政,他们会如何透明、公开和民主。

 

第二种“不”,就是不要国民党的某种政策、主张,例如在两岸政治定位上“不要九二共识”,在两岸经贸往来上“不要黑箱服贸”,在能源政策上“不要核电”,在高雄气爆之后说“高雄不要石化工业”。说“不”,或许是反对党的天职,但说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准备成为执政党的架势。民进党习惯“说不”,却不太会“说要”,因此始终无法迈向“到执政之路”。

 

第三种“不”,就是顽固的拒绝主流民意期待民进党做出的某些决策和承诺。例如,超过7成民意认为民进党应该废除“台独党纲”,民进党却始终是“不废除”、“不冻结”、并在实际上“不讨论”。

 

民进党喜欢提的这“三不”,已经成为该党的致命伤,可悲又可怕的是,多数民进党人似乎不以为意,也没有奋勇起来扭转局面的意志与能力。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洞悉民进党的这个大罩门,发出了微弱的诤言。最近,台湾“美丽岛电子报”的吴子嘉就严词批评民进党沦为“名嘴”,“只顾着吆喝喊打喊杀,看不出有准备起身承接台湾的样子。”吴子嘉的结论也很清楚:“当民进党上下都沾染着这种风气时,说要重返执政,注定只会是镜花水月,痴人说梦。”

 

“可以说不”,也跟美国说了不的日本,在泡沫经济课题上跌了一大跤,元气大伤,“只会说不”的民进党,也同样撑不起眼前的“泡沫政治”,当选民洞悉民进党“只会说不”的罩门,自然会“向民进党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