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小学语文教学:文化瑰宝从小传承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9-19 16:03:26 | 来源: 福建日报 |
海峡两岸共同传承着中华文化,在宝岛台湾,中小学语文课本里是怎样呈现传统文学经典的?如何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围绕这一话题,记者走访了岛内教育管理单位、一线教学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
记者采访中发现,台湾的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分为“朋友”和“游戏”两个单元,共8课,前者旨在教导孩子友善待人、融入群体的思想,后者则针对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入选教材的文章多为生活化的简易小品。
台北新生小学教务主任廖大炯介绍说,刚入学的孩子首先需要学习适应群体生活,尽管课本里没有多少古典文学内容,但传统文化的教育实际上贯穿始终,班级会不定期开展相对浅显易懂的“读经”活动,学校与教师对推动传统经典教学是不遗余力的。
台北市民焦钧说,台湾的教材是“一纲多本”,即教育主管部门定大纲,民间出版社编印,学校自行选用。他女儿就读的台北实验小学一年级就有专门的古典诗词补充教材,还有一本“课外选读”,其中收录了一些中华传统成语故事等。
作为台北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位于孔庙附近的大龙小学以传统经典文化教学独树一帜。这里的孩子每年都参加祭孔大典的演出,在儒学方面受到特殊的教育,他们一、二年级要学习《弟子规》,三、四年级要学习《三字经》,五、六年级要学习《论语》。
台北市教育局主任秘书陈顺和告诉记者,经典诗词是人类文化瑰宝,传承优秀的中华语言文学对培养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对此,台湾家长多数非常认同,不少家庭让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古诗。在台湾,学习经典诗词可说是蔚然成风。
“重视中华文化,是使命也是责任。”陈顺和说,台北市教育局在制定中小学教纲时,注重考虑中华文化经典的内容。学校教材与补充教材在选文上都会作适当安排,小学阶段在识字基础上循序安排诵读《三字经》、儒家经典和古诗词,中学阶段则设置了一些必修或选修的课程、学分。
敦化中学资深语文教师吴忠泰说,台湾中学课程中都有关于《论语》、《孟子》、《史记》以及唐宋诗词、散文等方面的内容。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则介绍说,台湾中学语文科目包含语文和国学两个范畴,传承中华文化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
在语文教学方面,台湾传承中华经典曾历经波折。据了解,1954年开始,台湾高中课程就安排有必修科目《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内容选自《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将这一科目改为选修,这被认为是“台独”势力推行“去中国化”教育的做法之一。陈水扁执政时期大力推动修改语文、历史教科书,企图割断台湾新一代的中华传统文化脐带,遭到台湾各界有识之士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强烈诟病。
民进党执政8年间,台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修订中小学课纲,有关语文教学的方案中把“国语文”、“中文”改称“华语文”,把包括闽南话、客家话等在内的“乡土语言”改称“本土语言”。对于这一“去中国化”伎俩,台湾学者、教育工作者及媒体纷纷提出批评。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表示,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手段终将徒劳无功,无法战胜中华文化传承,因为“文化传统才是永久的”。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面对台湾文化教育界的强烈呼吁,于2012年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科目从选修改为必选。
近年来,两岸教育互动日趋频繁,在语文教学领域也有了更多的交流、研讨和相互学习借鉴。
段心仪表示,古典诗词、散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其精华部分是数千年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有着突出的美育、德育功能,对文化基因的传承、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退休后在台北第一女子高中兼课的段心仪还担任“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资源中心”的研发教师。她认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两岸都应注重传统经典教育,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的能量。两岸教育界应在中华文化传统教学上加强合作、分享经验。
新华社记者杜斌陈键兴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