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簪事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9-18 16:01:49 | 来源: 光明网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不小心滑落的“玉搔头”就是玉簪。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单股的为簪,双股的为钗。而簪源于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后于顶端雕镂纹饰,所以簪体加长。钗以装饰为主,又名花钗。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实际上就是较大的花钗。
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单股的为簪,双股的为钗。簪源于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后于顶端雕镂纹饰,所以簪体加长。其质地有竹、角、金、银、牙、玉等多种。玉簪又名搔头,据《西京杂记》卷二说,是因为汉武帝在李夫人处曾取玉簪搔头之故。白居易诗“碧玉搔头落水中”,即沿用此名称。
有些簪的头部近扇形,与弹琵琶用的拨子相似。唐·冯贽《南部烟花记》说隋炀帝的宫人朱贵儿插“昆山润毛之玉拨”,应即指此型簪;但也有些簪顶的形式过于繁缛,如湖北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出土的金簪,顶端用细金丝扭结盘成多层图案,边缘再缀以金箔剪成的小花。这样的簪看来就是以装饰为主,而不是以固髻为主了。但由于簪铤为单股,顶端增重后容易自发上滑脱,所以唐代的簪大体上还保持着约发的功能,而钗却踵事增华,以致主要成为一种发饰了。
早在唐代前期,钗的形式已多种多样,永泰公主与懿德太子墓石椁线刻画中女侍之钗,有海榴花形的和凤形的,但每人只插一件或两件。钗头常悬有垂饰。韩偓《中庭》诗:“中庭自摘青梅子,先向钗头戴一双。”又《荔枝》诗:“想得佳人微启齿,翠钗先取一双悬。”可见有些钗头的垂饰作果实形,其钗头即悬有菱角形垂饰。有些钗头并制出栖于其上的小鸟,如段成式诗“金为钿鸟簇钗梁”,韩偓诗“水精鹦鹉钗头颤”,正与之相合。也有虽未另做出栖在钗上的小鸟,却将鸟形组织在钗头图案当中的。以装饰为主的钗又名花钗。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实际上就是较大的花钗。它们往往是一式二件,图案相同,方向相反,多枚左右对称插戴。还有的钗头上接或焊以宝相花形饰片,如安陆唐·吴王妃墓所出者,分十二瓣,嵌以宝石;其背部有小钮,钗股插入钮中,故容易脱落。西安韩森寨唐·雷氏妻宋氏墓出土的八瓣宝相花形饰片,以细小的金珠连缀成花叶,嵌以松石,花心还有一只小鸟;装此饰片的钗股已不存,所以它曾被称为金钿或珠花。
孙机(作者为考古学家、文物专家,著有《中国古舆服论丛》)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竞争力领跑全球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近万亿元2025-09-26
- 4.8亿元补贴来了!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启动2025-09-26
- 香港再次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2025-09-26
- “精彩青岛我来了”两岸媒体青岛行 从服装智造到高铁装备 见证大陆硬核实力2025-09-26
- 跆拳为媒牵两岸 文脉共情聚同心——2025年海峡两岸青少年跆拳道公开赛侧记2025-09-26
- 四十载艺术积累 非遗传承人杨惠姗琉璃马新作在沪全球首发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