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元通宝”非年号钱 “开元”仅是吉祥话

 

小时候踢过毽子的朋友许多都记得,从老人那里找来做毽子的铜钱虽五花八门,但最常见的莫过于三种:五铢钱、咸丰重宝和开元通宝。

 

五铢钱从西汉初年开始铸造,直到隋朝初年仍然是法定货币,虽然年份久远,市面上却多到俗烂地步;咸丰重宝数量多、品相平凡、距今年份并不算远,自然成了铜钱收藏界的大路货、熟面孔。唯独这开元通宝,大多数品相上佳,文字优美,铸造讲究,距今年份又不远不近,如何也跻身“毽子档”,做起地道的“草根钱”来?

 

一般人都知道开元通宝是唐朝钱,但很多不熟悉钱币行市者,会望文生义,以为开元通宝和咸丰重宝一样,属于年号钱,“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始于公元713年,终于公元741年,前后共29年,如果“开元通宝”真的是年号钱,那么其流通历史就算再怎么久远,铸造发行的历史充其量也就29年,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

 

问题在于,尽管年号钱早在十六国时成汉李寿汉兴元年(公元338年)就已出现,此后直至隋朝也多有成例,但“开元通宝”偏偏不是年号钱:这种铜钱上的四个钱文,似篆似隶,流畅优美,是“颜柳欧赵”书法四大家中欧阳询的手笔,欧阳询是隋唐之交的历史人物,显然不会给近一个世纪后的“晚辈”李隆基的制钱“题词”。

 

其实,所谓“开元”,典出《汉书》作者班固的《东都赋》“夫大汉之开元也,夺布衣以登皇位”,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建立新朝代,这种铜钱首次铸造,是在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渊正是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唐代的“开元”君主,铸造这样一种铭文制钱,恰符合其开国皇帝的身份。开元通宝和李隆基年号雷同,纯属巧合,李隆基生于公元685年,比开元通宝“年轻”64岁之多。

 

从公元7世纪初至10世纪初,开元通宝铸造了近300年,不仅中央铸,后期地方藩镇也铸造,因为“开元”只是一句吉祥话,而不是帝王年号,所以只要唐朝不改朝换代,后世帝王就可以照铸不误,这才让本该是“精品钱”的开元通宝,因为发行量太大,而沦为草根一族。

 

有趣的是,开元通宝到底怎么读,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宋代的记载显示,即便在武德年间,民间就有很多人认为,这种钱的名字叫“开通元宝”,而“元宝”也居然和“通宝”一样,成为后世年号钱常用的专有名词,大有将错就错的意思。之所以闹出这么大误会,是因为此前的铜钱铭文大多只有两个字,如果竖排就是从上往下读,倘是横排则是从右往左读,“开元通宝”却有呈菱形排列的四个字,这就让用钱的人傻了眼:究竟这四个字谁先谁后?

 

欧阳询的四个字,阅读次序本该是上、下、右、左,叫做“直读法”,可大多数人却按照自己的习惯,上、右、下、左顺时针方向去念,如此,“开元通宝”也自然被念作“开通元宝”。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被称作“旋读法”的钱文排列方式,后世竟和“直读法”并行不悖,好在后世多用年号钱,且改元后重铸,就会相应修改钱文上的年号,一般人再怎么都不会对天天用得着的年号陌生,读错次序的事,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