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惧”由来:孔子被困匡城5天 风雅弹琴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7-03 16:03:48 | 来源: 大河报 |
《匡人解围》图(网络图)
引子夏商之后,长垣的历史才真正进入有史可考的准确年代,当然,那时候的长垣还不叫长垣。
西周时期,长垣这个地方属于卫国,卫国在长垣境内设立了两个邑城,一个是蒲邑,大致位置在今天的长垣县城一带;另一个是匡城,大致位置在今天长垣县城西南10公里的张寨乡孔庄村一带。
春秋时期,蒲邑和匡城既不是豪华的都市,也不是军事战略要冲,名气不大,写入史书的大事也不多。不过,长垣倒和一位大人物有着不解之缘,那就是孔老夫子。
公元前496年,孔子带着弟子从卫国铩羽而归,决定到陈国碰碰运气。路过匡城时,为孔子赶车的颜刻显摆了一下,指着匡城说:“当年我来过这地方,从城墙那个缺口进来的。”匡城百姓听见了这句话,看了看孔子的身材容貌,大喊一声:“阳虎来了,别让他跑了。”顿时跑来一群人,把孔子一行人围困起来。
阳虎是鲁国人,曾经残暴地对待过匡人,匡人对其恨之入骨,把孔子误认为是阳虎。
由于无法脱身,弟子们非常着急,孔子满不在乎地当场抚了一段琴,并说了一段气吞山河的名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路问他怎么有如此雅兴,孔子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这就是成语“临危不惧”的由来。
据《史记》的记载,匡人围孔达五日之久,可见老夫子的狼狈。
蒲邑讲学留下先贤足迹
匡城给孔老夫子留下的无疑是个坏印象,不过蒲邑倒是让孔子感觉蛮不错。
出长垣县城往北走不过5公里,就是满村乡学堂岗村,村东头有一座圣庙,相传孔子曾在此讲学。
据当地县志记载,一次孔子率子路、冉有等4个弟子路过蒲邑,突遇暴雨,不得已一行人只好到一户农家避雨。谁知道这场雨连下了好几天,孔子和弟子们只好暂住下来。在随后的7天里,孔子和4位弟子言谈个人的志向,了解他们治国的才能,并在此讲学布道。
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在此处建庙。据史料记载,学堂岗圣庙最早始于汉代,唐宋时期规模日益扩大,经明清多次修葺,成为古蒲八景之一。
圣庙坐北面南,四个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布局作对称式排列。头道门为三间三级台阶的山门,门上有一块横匾“传心要地”。第二道庭院是圣庙的主体结构。中间的大殿叫圣殿,也叫大成殿,为面阔五间的宫殿式建筑。步入殿内,正面有孔子塑像,孔老夫子盘膝抚琴,安坐其中,子路、冉有等四大弟子分列身后。前面香案上有一木牌,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位”。
大成殿旁有两个门,曰“春风”、“化雨”。从此进入第三道庭院,映入眼帘的就是木结构的杏坛碑亭。亭内有明代嘉靖年间长垣县令张道所书的“杏坛”碑。碑后有一长方形的高台基,青砖垒砌,中间有一正方形的亭子,称为“杏坛亭”,亭高6米、宽6.4米,亭顶为飞檐式,无斗拱,枋上有彩绘。该亭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为什么叫杏坛呢?据《长垣县志》原主编萧岐峻老人介绍,他们专门请教了山东曲阜孔庙管理处的同志,因为孔子在曲阜一带讲学时,曾亲手种植过两株杏树,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凡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大都称之为杏坛。
每年农历三月十一,当地百姓都会聚集于此,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以纪念这位伟大圣人在此驻足讲学。
孔老夫子周游列国,虽然他的观点没有得到诸侯们的认可,但他将知识撒播到了各地,正如长垣县的学堂岗圣庙,汉代之后成为当地教书育人的地方,长垣读书风气盛浓,有明一代,长垣境内出了三位尚书、四位侍郎,可谓很好的证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