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民俗文化传承遇尴尬 吃、游渐成过节主题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6-03 16:50:52 | 来源: 中国广播网 |
粽子(图片来自网络)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端午节,你是怎么过的?我们的记者昨天在全国各地街头随机进行了采访:
记者: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么?
小陈:就是屈原跳了江了,然后我们就过端午节了么。
小褚:为了纪念屈原,为了不让鱼吃屈原,撒那些粽子啦什么东西的。
记者:你知道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吗?
小戴:吃粽子、赛龙舟还有穿的好几种颜色的手链。
记者:五彩线是吧。
小戴:对对。
市民:过端午节的时候,然后就是商场打折什么的也没什么了!
市民:吃粽子我知道,至于其他的嘛真的不是很知道,像我们也是跟家人吃吃饭就是过端午节了。
看来不少人对于延续千年的端午节习俗知之甚少。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最初是人们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形成了多种民俗,如佩香囊,门户悬艾、菖蒲,挂雄黄袋,穿五毒衣、老虎肚兜,饮菖蒲、雄黄或朱砂酒,沐浴兰汤,龙舟竞渡、祭粽、食粽等。
2008年,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设置假日的初衷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然而,6年时间过去,不少人发现,端午节的传统却渐行渐远了。有网友表示,现在的节日文化味越来越淡,过个端午, “吃”和“游”逐渐成为过节的唯一主题。
如今,端午节的很多传统习俗在广大农村还依稀可见,但在大城市却难得一见。很多城市人把端午节标签化为“吃粽子 放假三天”的休闲日。在霓虹灯闪烁的大都市,端午节习俗为何难觅踪影?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民俗室主任萧放:外来文化入侵和立法变化使得传统节日地位下降。多元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很多东西分散注意力,城里人吸收这些观念比较多,节日地位就比较低。但其实城市人口多,恰恰更加适合开展一些民俗活动。节日活动不能很好地开展,只是我们没有把传统节日的氛围建立起来。
在很多地方,民间推广的努力并没有停止,近几年,传统祭拜开始兴起,着汉服,行跪拜礼、朗诵祭文,向先人表达哀思。然而,这些严重脱离生活的纪念方式却陷入了“搞形式”和“博眼球”的质疑之中。
河南轻工业学院教授民俗专家管州也认为,传统节日需要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用新的载体和形式来承载和展现,才更具有亲和力。
管州:在现代快节奏的状况下如何把我们的传统文化,采用新的方式把他发扬光大,这是咱们这一代人应该认真思考并亲力亲为的事情。我觉得这些如果把他和好的挖掘挖掘,用新民俗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即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使得我们平时紧绷着的快节奏的这种疲惫和劳碌得到一个有效的缓解,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个很好的调剂。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连续发行21年 生肖邮票成为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2025-01-21
- 福建省台联“乡亲相爱一家人”2025年台胞迎新春联谊活动在福州举办2025-01-21
- 两岸观光有望恢复 岛内旅游业者:已准备好,只待岛内主管部门放行2025-01-21
- 事关就业、社保、工资,看2024新成效、2025新动向2025-01-21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