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让阅读成为国家节日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4-22 10:42:25 | 来源: 人民日报 |
阅读是一项和心灵塑造、人文培育有关的活动,本版昨日刊发《回归阅读是自我救赎》,从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传统阅读危机透视社会人文精神的消解,引起不少读者关注和议论。世界阅读日前夕,我们继续聚焦这一问题。今天刊发的两篇文章,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多个层面的阅读思考。
——编 者
为阅读立法为“硬”,为阅读设节为“软”。软硬相济,才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强化公众对阅读的认可,在全社会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
2013年,我国的全民阅读工程有了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列入国家立法计划,条例初稿已经拟定,正在逐步细化和完善。法律的介入和引导,有利于改善阅读条件和环境,保障民众的阅读需求,意义重大。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酷爱阅读,并亲自推广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许多读过的俄罗斯文学名著。李克强总理说:“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领导人的言行经由媒体传播,对全民阅读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积极的信息,无不说明推动全民阅读的意愿和力量,正在百川成海、捏沙成团。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我国的全民阅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不足5本。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没有全民阅读作为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句空话。我们不仅要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去宣讲,更要动员所有力量、尽最大努力,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能设立“国家阅读节”,将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
节日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作用,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法律是“硬文化”,文化就是“软法律”。为阅读立法为“硬”,为阅读设节为“软”。软硬相济,才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强化公众对阅读的认可,在全社会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
我国素有推崇阅读的传统,以至于民间流传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俗语。但是,正是这种狭义的阅读,使得公众更多将其几乎等同于应试。从国家层面将阅读设立为节日,以此反映我们对“阅读”认知的进步,可将“阅读”这一理念溯本求源,让公众得知它在提升综合素质、实现终身学习、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意义,从而更加自觉自愿地阅读,甚至参与到阅读推广中来。
阅读是最根本的教育手段。让阅读成为国家的节日,借助这个表达个体心灵体验的仪式,搭建起全国范围内的沟通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共读活动的落实,从而更快更好地传承优秀中华文明。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通过共读、共写,促进精神交流,就能实现真正的共同生活。进而言之,我们才能在传统文化远去、外来文化冲击的不利局面下,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建设和谐社会。
朱永新(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设立国家阅读节”为其提案观点。)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强化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联合声明2025-05-14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2025-05-14
- 国台办: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郑重宣示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2025-05-14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同胞褔祉紧密相连”——两岸专家学者呼吁台湾同胞做出明智选择2025-05-14
- 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今年海交会将有四大提升2025-05-14
- 中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