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交互联网管理权 美国“秀姿态、设框框”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3-21 10:27:56 | 来源: 广州日报 |
“我设想,未来互联网管理应该会形成一种多模式的‘立体治理结构’,即多种行为体参与(政府、组织、企业)、多层次(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多维度(政治层面、技术层面)的治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徐龙第博士
“只要是美国的公司在最终的‘多边利益相关方’模式中占据优势,那么美国政府就可以天经地义地用美国国内法律去管理这些美国公司,从而实质上继续保有管理权限。而且,美国政府截至目前仍然没有说过,美国的NASA、国防部、陆军研究实验室也要放弃对e、g、h这三组地理域名服务器的实际管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沈逸博士
新闻背景
日前,美国政府宣布将放弃对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权。本月23日,在新加坡召开的ICANN大会讨论移交方案。
但美国同时也强调,方案应遵循保持互联网开放性原则,不会接受“政府或政府间机构主导的解决方案”,即不能将管理权移交给政府组织或联合国机构。
美国一直在全球互联网管理上“大权在握”,如今主动交权,是为什么?美国真的会放弃全球互联网的管理权吗?就这些疑问,本报请来两位专家解读。
本报记者 温俊华
背景
Q&A:
美国一直在全球互联网管理上“大权在握”,为什么主动交权?
“放权”ICANN更多是政治姿态
徐龙第:除了去年曝光的“棱镜门”等大规模监控计划使美国压力倍增外,让美国“放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去年6月初第三个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在涉及信息安全的诸多问题上都达成了不少共识和协议,包括承认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适用于网络空间,同时表示要加强信任建立措施,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网络能力。这对互联网治理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成为今后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有关互联网治理的各项议题只能往前走,而不能后退。
其次,近年关于互联网治理和互联网安全的会议、论坛非常多,许多国家都要求共享互联网基础资源。可以说,国际社会的各种呼声给美国带来了不少压力。
2012年12月在迪拜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信息安全、互联网管理上的分歧很大,非西方国家的力量崛起且相互联合的趋势明显,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计划未能如愿。这给美国很大打击,也令美国意识到发展中国家力量不可忽视。
最后,ICANN和美国商务部的合约明年将到期,美国可能也想顺势做个姿态,缓解压力。
沈逸:美国提出“放弃”对ICANN的管理,更多是表现出一种政治姿态,以挽回在斯诺登披露“棱镜门”之后对美国形象造成的伤害。为全球所有亲美的媒体,提供作为形象修补的材料,“证明”美国无意独占互联网,或者在网络空间追求某种霸权。
实质
Q&A:
美国“放权”到底意味着什么?美国最后会放弃互联网管理权吗?
网络安全态势不会实质改变
沈逸:“放权”互联网管理,也被美国设定了一个严格的条件:不可以是“主权国家”或者“政府间机构”接手。
也就是说,不可以交给联合国或国际电讯联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放弃了商务部对ICANN的直接管理,但只要是美国公司在最终“多边利益相关方”模式中占据优势,那么美国政府就可以天经地义地用美国国内法律去管理这些美国公司,从而实质上继续保有管理权限。
而且,美国政府也未说过,NASA、国防部、陆军研究实验室也要放弃对e、g、h三组地理域名服务器的实际管理。
徐龙第:美国决定“放权”对世界来说是好消息,起码迈开了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一步。非西方国家可以有更多的参与协商,逐步获取更多的知情权和发言权。
当然,美国宣布“放权”政治意义可能大于安全意义,由于全球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而且美国的信息和网络技术远远领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难以很快弥合,因此,整体的网络安全态势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无论各国政治上如何博弈,但核心的还是要看谁在技术上胜人一筹。如果各国互联网技术能更均衡地发展,那么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民主化、合法性将具有更大的实质性意义。
互联网管理主体多元化
前景
Q&A:
美国设置了“不能将ICANN管理权移交给政府组织或者联合国机构”的前提,未来互联网谁来管?
徐龙第:从现在到下一次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之前,“谁来管理互联网”将会成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争论的焦点。“不能将ICANN管理权移交给政府组织或者联合国机构”,可能只是美国不愿交权的一种借口或策略。
在发生网络危机的情况下,网络安全仅靠一方面的力量恐怕难以维护。互联网安全企业责无旁贷,政府更要积极协调,广大网民也要积极参与。
因此,在“谁来管”的问题上,联合国和国际电信联盟的作用是撇不开的。中国、俄罗斯和南非等新兴国家都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从目前的态势看,未来的互联网管理可能会逐渐形成一种多模式的“立体治理结构”或“立体治理网络”,即多种行为体(政府、组织、企业)、多层次(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多维度(法律维度、政治维度、技术维护)的治理模式。
中国应积极参与对话
应对
Q&A:
在此过程中中国能做什么?
徐龙第: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和美国还有差距,希望得到绝对的网络安全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网络空间互联互通的特性,也决定任何国家都难以在网络空间独善其身。所以,我国可以秉持开放与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讨论,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例如,目前国际上对网络攻击、网络武器、国际法的适用性等关键术语尚无共识,我国可积极抛出我们的观点,明晰我们的需求,逐步引导国际讨论的方向和内容,进而维护我国的网络安全,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自己的智库和力量。
反之,若不能就这些基础性内容提出有见地的看法,或者不清楚我们的需求所在,那么将难言获得话语权和影响力。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