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青年眼中的中国年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张言周雯)农历马年临近,北京大街小巷节日气氛日渐浓厚。来自俄罗斯的阿林娜·格列斯心里却有一丝遗憾:今年不能留在中国过年了。

去年,这位24岁的俄罗斯姑娘第一次在北京过春节。对此她记忆犹新:“白天,我和朋友徜徉在充满节日喜庆气氛的街头,逛庙会、看演出;晚上,则和朋友一家围坐在摆满各式美食的餐桌旁,共进晚餐,畅聊到深夜。”

中国人过农历新年的热闹场面和浓浓的家庭氛围深深触动了格列斯。她对记者说:“我对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且真正爱上了这个节日。”

中俄两国年轻人庆祝新年的方式完全不同。中国人千方百计、不远万里要回家与家人团聚,而俄罗斯青年却热衷于离开父母和朋友一起聚会、狂欢。“中国人庆祝新年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格列斯说。

 

今年不能留在北京感受浓浓的“年味”,格列斯决定回家好好陪陪家人,在中国的除夕之夜为他们精心烹饪一顿丰盛的晚餐,“当然少不了饺子,我父母都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和饮食”。

 

作为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中国历史专业毕业生,28岁的伊利亚·古京曾两次在中国过年,一次是2006年在北京,另一次是2012年在香港。在他看来,两地的过年方式迥然不同。

 

“北京的春节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震耳的爆竹声、民族特色鲜明的庙会和歌舞表演,是‘全民同乐’的感觉;香港的春节则不单具有中国特色,还更为程式化和国际化。”

古京如今是莫斯科一名汉语教师。作为“中国通”,他对中国农历新年的了解绝不仅停留在一知半解,还曾就这个专题在中国民族学研讨会上进行过交流。

 

古京和家人第一次来到北京地坛公园庙会时,还是被那里的“人山人海”惊呆了。“我当时已在杭州学习半年了,但对这么混乱嘈杂的场面仍然觉得稀奇。”他说:“庙会上有各式各样的民俗表演、舞狮子、小吃和娱乐节目,处处充满欢乐喜庆的气氛。”

 

去年春节,古京和妻子在家中与朋友一起庆祝。他们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包饺子、贴春联和 “福”字,还在院子里燃放了烟花。

 

古京认为,中国春节和俄历新年庆祝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迎来最美好的东西,新年是希望的节日。”

 

春节对生活在广州的纳塔利娅来说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公历新年很难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农历新年“连空气里都飘荡着节日的味道”。

 

近两年,这位33岁的酒店项目部经理每年春节都要用鲜花和春联装扮居室,并祝福亲人和朋友平安健康。

 

不过,春节对在中国生活了8年的伊琳娜来说并不完全是“开心和欢乐”。除夕之夜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对这位俄罗斯姑娘简直就是“折磨和恐惧”,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也让她感到“有点崩溃”,中国人过年期间赠送的礼品,如一桶食用油或一箱橙子,令她颇为费解。

 

“这就是文化差异吧。”她说。伊琳娜现在一到春节就“逃离”中国回俄罗斯与家人团聚。“我可是完全遵循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她笑道。

 

面对即将到来的马年,格列斯说,她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像马的化身,帮助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古京说,马代表着美、崇高和勤劳,“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参与采访:尼古拉·瓦维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