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总台中秋晚会,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

“中秋佳节,我通过手机观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沉浸式感受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元素。中秋晚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的台湾青年景之俊说,“中秋的明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符号,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总台中秋晚会,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_fororder_中秋图11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10月6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如约而至。整台晚会借月抒怀,在《山月满》《是吾乡》《一轮秋》三大篇章中徐徐展开,将家国情怀、文化底蕴与巴蜀山水巧妙相融。

 

总台中秋晚会,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_fororder_中秋图22

 

在重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95后”台湾青年张永楷表示,三大篇章恰似勾勒出中华文化的情感地图,每个篇章都充满诗意,体现出我们两岸同胞共有的文化审美。谈到印象最深的节目时,张永楷说,任贤齐与胡夏合作演唱的《沧海一声笑》,配上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表演,刚柔并济间展现的不仅是武术之美,更是深植于两岸共同文化基因中的侠义精神。这一幕让他回忆起曾经在台北看的武侠电影展,那些快意恩仇、惩恶扬善的故事又浮现在脑海,这原本就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价值观。

 

总台中秋晚会,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_fororder_中秋图33

 

“我是来自台北的侯佩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秋这轮明月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格外地圆、格外地美。”晚会一开始,主持人侯佩岑的出现,瞬间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张永楷说:“看到侯佩岑熟悉的面孔,听到她送上中秋祝福,我们台湾同胞感觉很温暖。这时的她不只是一名主持人,更像是沟通两岸的桥梁。”

 

总台中秋晚会,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_fororder_中秋图44

 

台湾歌手、自媒体博主圆圆表示,总台秋晚舞台很有意境,整体节目编排独具匠心,主持人的串词也充满温度,让她深刻体味到了中华文化的浪漫深邃。此外,在微纪录节目《守望》和《新生》真实朴素的叙事中,她感受到了四川人民的坚韧与勇毅。

 

总台中秋晚会,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_fororder_中秋图55

 

四川德阳作为今年总台秋晚的举办地,当地的多元文化元素得到了全方位展示。晚会主舞台坐落于德阳玄珠湖畔,依托真山真水营造出“月从蜀道升,人向镜中圆”的深远意境,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独具巴蜀风情的团圆盛宴。“说唱节目《火辣的毛血旺》创意十足。在街头巷间,歌手用节奏明快的四川方言Rap,将川剧、火锅、大熊猫等元素巧妙串联,令人心驰神往。”台湾青年刘育宇说,他发现晚会中有很多充满川味的节目,不仅展现出了四川的文化魅力,也传递出了暖暖的温情。

 

总台中秋晚会,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_fororder_中秋图66

 

台湾同胞薛颖穜长期在大陆从事文化产业。在他看来,这场中秋晚会才是中国传统文化该有的样子。想到自己做文创时,薛颖穜发现很多两岸年轻人都钟情于传统文化元素,这表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有许多文化和审美理念是相通的。文明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永远流动的江河。秋晚节目《青铜》对此演绎得淋漓尽致。薛颖穜说,机器人与青铜像对望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古蜀文明与未来科技的对话,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个独特创意不仅展示了科技赋能文化的无限可能,更展现出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总台中秋晚会,流淌出团圆和美好的意境_fororder_中秋图77

 

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中秋佳节都是团圆、美满、永恒的象征,是家人跨越山海也要奔赴欢聚的日子,是对亲人、好友最深切、最柔软的思念,更是对千里共婵娟、金瓯永无缺最热诚的祈盼。愿中国人的每一天,都像中秋节那天的月亮一样,澄澈、明亮而圆满。(作者:如之)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2025-10-07

中秋夜当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如约而至,晚会在主题叙事、艺术表达、科技运用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获得海内外受众好评。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今年总台秋晚融入众多地方特色元素,创意节目《青铜》中,三星堆青铜器与AI机器人展开跨界对话;《热烈的少年》将硬核工业风场景与青春活力歌曲巧妙融合。在晚会举办地四川德阳设置多个大型集中观看点,吸引3万多名市民现场观看,推动假日文旅市场消费。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德阳市民 李小红:科技与古蜀文化的碰撞特别亮眼,让全国看到了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晚会延续“唯美、真挚、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在《山月满》《是吾乡》《一轮秋》三个篇章架构中,通过歌曲、舞蹈等形式,将传统中秋意蕴与现代艺术表达深度交融,更添浓浓家国深情。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中国留学生 姜一:虽然沐浴在异乡的月光里,但是通过收看晚会,始终觉得自己和祖国是连接在一起的。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中国留学生 王心祎:中秋晚会如同一封写给中国留学生的“云”家书。它用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现代笔触描绘着古老的文化记忆,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林至颍:观看高水平的晚会,更加了解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增强了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截至目前,今年总台秋晚相关报道在总台平台跨媒体用户总触达14.06亿人次,1000余个热搜话题登顶多平台热搜热榜。据统计,晚会通过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在全球86个国家及地区的30余家海外主流平台同步播出,超5000万海外观众通过海外落地的总台频道收看晚会直播。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中建三局一公司国际公司综合办公室业务经理 朱重阳:精彩的中秋晚会拉近了我们和祖国、和家人的距离。作为一名海外工作者,看到祖国的繁荣景象,我倍感思念,更充满力量。

 

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总台秋晚获海内外受众好评

 

约翰内斯堡大学研究生 塔斯尼姆·帕特尔:真的是一次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我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晚会展现出来的科技发达让人难以置信。

展开全文

节目单发布!2025年总台中秋晚会精彩抢先看

2025-10-06

清辉盈古蜀,灯火映华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节目单发布。晚会依托四川德阳的实景山水,通过《山月满》《是吾乡》《一轮秋》三个篇章30余个节目,营造出月映山河、情满人间的隽永意境。

 

天涯共此时。今晚8点档,由蓝月亮独家冠名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中文国际频道(CCTV-4)、音乐频道(CCTV-15)、4K超高清频道、8K超高清频道、CCTV-娱乐频道等电视频道,央视新闻、央视频、云听、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等新媒体平台,音乐之声、经典音乐广播、文艺之声、大湾区之声、台海之声、华语环球广播、南海之声等广播频率播出。受众还可通过“竖屏看秋晚”“央视频8K投屏”等多种方式观看。

 

总台秋晚还将在美国ODK Media、阿联酋中阿卫视、肯尼亚斯维奇电视台、哥伦比亚中哥新闻网、斯里兰卡镜报等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以及《香港商报》、紫荆杂志社、香港点新闻、澳门有线电视、澳门广播电视等港澳媒体同步播出。

 

节目单发布!2025年总台中秋晚会精彩抢先看

 

中秋之夜,总台秋晚与您共赏一轮明月,同享人间团圆!

展开全文

“同一轮明月,将两岸彼此的牵挂与祝福紧紧相连”

2025-10-06

当落日余晖洒落,星辰便一股脑地将月亮拱上了天,昭告夜晚的来临。这是多么平凡一天的日常!然而,日复一日里,太阳始终是太阳,月亮却在围绕太阳打转的轨道中,瘦身、丰润、丰润再瘦身。就这样,月相在忽胖忽瘦中反复着,年复一年。

 

事实上,无论月亮是胖是瘦,其本质都当为相同的个体,然而形象上,却又让人不得不承认,这胖瘦之间,显然更像是貌合神离的两人:纤细的新月,总笑得像把打磨锐利的弯刀,为新循环的开始蓄势待发;肥润的满月,则屡屡揽不住自身丰盈满溢而出的月光,只能任其流泻大街小巷,因此经常招来世人的惊呼诧异。于是,千年前的古人和千里外的你我他,便也如潮汐般,常随月相的变化,心情起伏消长,又哭又笑,又喜又悲,一世一生。

 

“同一轮明月,将两岸彼此的牵挂与祝福紧紧相连”_fororder_中秋11

 

张婉柔(张婉柔供图)

 

正因为月亮幻变的样貌,以及随盈亏转换流溢出霄壤之别的气质,因此总为古今的人们所痴迷,为其留下诸多创作。上古时期,民间便流传着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这类充满无限想象的神话:终觉漆黑夜里,能点亮大地的,定是仙人的宫阙居所,而她周期性缺失的轮廓,系源自于手持玉杵的玉兔正在捣制长生不老仙药晃动的身影。又如千百年前的诗词歌赋中,不乏关于月亮的优美句子:“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相在文人的笔下,既是娇娥用螺黛描画的眉毛,亦是银波荡漾的长空中,一只皎洁无瑕的美器;更多有甚者,进一步藉由月亮的意象抒发着个人内心无尽的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亮既承载着人们思乡情怀的寄托,又富有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尽管这些文字早已历经岁月再三沉淀,然而书中的月光,却仍能穿透时空的限制,精准地击在千百年后我们的心头。毕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今中国人遥望的,从来是同一片月光。

 

当然,月亮赋予生命里的角色,并非都是如此充满幻想性、飘渺遥远的存在。在历史的流沙中,她还以各种具象化的形态,被揉进人们深层的记忆里。

 

据史料记载,月饼很早就有了。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率军征讨突厥,打了大胜仗。这时,有一个来唐朝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上了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很好吃的饼,表示祝贺。唐高祖看着漂亮的圆饼,觉得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又把饼赏赐给群臣分食,都说这饼好吃。从此以后,胡饼就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就边吃胡饼边赏月 。后来,到了唐玄宗时,其与杨贵妃共同赏月的时候,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顺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时至今日,月饼仍是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必尝的糕点。月饼不仅带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祝愿的意义,更延伸成了阖家团圆共度佳节的象征。

 

守护着这份文化的传承,打从有印象以来,每逢中秋时,家中长辈总会在晚饭后吆喝我们一同搬挪茶具、小板凳上楼顶,找到赏月的绝佳位置之处。等待全员坐定后,沏上一壶清茶,再切开甜甜糯糯、茶盘大小的月饼,共同分食着这来自节日的美好寓意。此刻高挂深邃夜空中清朗明亮的月亮也没能闲着,像极了舞台上的聚光灯,开始调动起家人们轮番开讲。就这样,大家忙碌的嘴,在吃吃喝喝的间隙中,不忘插播陈年旧事,甚至形成一套标准流程,年年岁岁间乐此不疲。

 

“同一轮明月,将两岸彼此的牵挂与祝福紧紧相连”_fororder_中秋3.JPG

 

花好月圆夜  新华社发

 

这几年,我来到大陆工作,中秋节常与家人分隔两地,不再年年与之相伴共度佳节,然而,经年累月与家人积存下来的中秋习惯,早已默契地成为节日这天各自待办事项中的置顶清单。在不能和台湾家人一起过节的日子里,我们改以屏幕视讯的方式共同赏月、闲话家常,茶盘大小的月饼亦替换成手心即能托捧的蛋黄酥,尽可能在一切的变动中寻求不变。这份在变动中坚守不变的传统文化执着,或许正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道尽的深情——即便相隔千里,无法朝夕相伴,但可借同一轮明月,将两岸彼此的牵挂与祝福紧紧相连,让这份团圆的心意从未缺席。(作者:张婉柔)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