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绘制水稻育种“数字地图”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3-10-18 16:15:12 | 来源: 新华社 |
10月17日,科研人员在位于深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进行水稻性状测定。新华社发
记者1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了解到,科研人员成功绘制了基于一万余份水稻样本的群体变异图谱,这意味着水稻育种从此有了万份级样本的“数字地图”,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基因的自然变异尤其是稀有变异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基因组的自然变异是基因改良和现代育种的重要遗传基础。因此,要提升水稻育种水平,就必须在大规模的水稻群体中鉴定出自然变异,并进一步挖掘其中的稀有变异及其潜在应用。
这是在位于深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试验田里拍摄的水稻(2022年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研究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商连光表示,科研人员以水稻超级泛基因组为依据,对10548份水稻样本进行了自然变异分类,构建了水稻超大规模的群体基因组变异数据集,这就像一张水稻研究的“数字地图”,为育种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借助“数字地图”的帮助,科研人员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方面纠正了部分水稻籼粳分类上的错误;另一方面广泛分析了重要功能基因在不同亚群中的群体频率,鉴定了其中的优异自然变异。
以此为基础,科研人员还建立了面向全球用户的在线数据库平台,为水稻研究提供了单倍型整合分析、变异图谱分析、系统发育树分析等科研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水稻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
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河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核酸研究》。(陈宇轩、毛思倩)
相关新闻
- 2023-09-04港媒:中国“巨型稻”丰收,可能“改变游戏规则”
- 2023-07-12全国早稻收获过一成半 进度快于上年
- 2022-12-05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 2022-10-31丰收有底气 十年间中国育成950多个主导品种
新闻推荐
- 25万人上凯道发声!马英九劝赖清德“好自为之”被6.6万人点赞2025-04-27
- 税惠宣传进企业 精准服务促发展——沈阳市举办“台港澳企业税务政策解读会暨台港澳企业家座谈会”活动2025-04-27
- 汉台青年东湖高新企业行:解码AI新图景,共探发展新机遇2025-04-27
- 平乐榕津第十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开幕2025-04-27
- 台北、桃园、台东云南同乡会腾冲开启寻亲之旅2025-04-27
- 桃花源里 青春共旅——“相约桃花源·携手向未来”2025年两岸青年交流研学营侧记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