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12-05 16:14:56 | 来源: 新华社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随着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平安归来,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也一起搭乘飞船返回舱从太空归来。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必须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种子。此前,国际上在空间只完成拟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麦“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生命科学项目中,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据郑慧琼介绍,从2022年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11月25日结束实验,该项目共在轨开展实验120天,完成了水稻和拟南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其间,航天员在轨进行了三次样品采集。
“通过对空间获取的图像分析并与地面对照比较,我们发现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的多种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蘖数、生长速率、水分调控、对光反应、开花时间、种子发育过程以及结实率等多方面,均有影响。”郑慧琼说。
研究团队还在空间开展了再生稻实验,并获得再生稻的种子。“从剪株20天后就可以再生出2个稻穗,说明空间狭小的封闭环境中再生稻生长是可行的,这为空间作物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证据。”郑慧琼说,“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在空间尝试运用再生稻技术。”新华社上海12月5日电(记者张建松、张泉)
标签:科技
相关新闻
- 2022-05-07海南杂交水稻攻关示范项目2022年双季早稻测产
- 2022-06-13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无人机植保大显身手
- 2022-10-19长江畔秋收见闻:稻田里藏了多少“黑科技”
新闻推荐
- 两岸“春帆共济”,青年“同心筑梦”!湖里区成立首个台青就业创业基地服务联盟2025-02-21
- 外国智库专家:美国新一轮关税战冲击全球经济2025-02-21
- 市场监管总局在助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传唱人龙紫岚:我要用歌声讲好澳门故事2025-02-21
- 潘贤掌出席全国台企联新春联谊活动暨福州台协换届系列活动2025-02-21
- 台商扎根福州、投资福州的决心信心始终未变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