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安全与福祉系于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

编辑:左妍冰|2022-08-11 11:30:49|来源:华夏经纬网

连日来,由佩洛西窜台所引发的后续效应仍不断发酵。大陆对于佩洛西窜访台湾给予了严厉反制,包括海空联合军演在内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对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及外部反华势力给予了坚决、有力的打击。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继续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实战化联合演训,重点组织联合封控和联合保障行动,这既是对挑衅者的严正警示,也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之举,对美国反华势力和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构成强大威慑力和震撼力。

 

佩洛西窜台期间声称,“美国与台湾站在一起”,使岛内“台独”势力大受刺激,公然为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撑腰壮胆,欺骗台湾民众。美国反华势力与民进党当局及岛内“台独”势力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相互勾连,谋“独”挑衅,为台海地区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为台湾招致严重的损失,最终的苦果却要由2300万台湾百姓来承担。

 

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上台以来,拒不认同“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不断推动“去中国化”,加紧“倚美谋独”、“以武拒统”,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行越急。为了在岛内培植“台独”土壤,民进党大搞“文化台独”,篡改历史课纲,毒害台湾青少年,以“人工手段”在岛内培养所谓“天然独”,在历史与文化上切割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不断增强岛内的所谓“本土意识”、“台独意识”。而对外,民进党当局与美、日反华势力勾连,“亲美媚日”成为其对外政策主轴。此次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正是受民进党当局之邀,到台湾捞取政治资本,佩洛西声称的所谓“美国与台湾站在一起”完全是一派政治谎言,只是借炒作台湾问题,从台湾捞取政治资本、积累政治遗产,根本不是为了台湾的安全与利益。不出所料,佩洛西窜台只是耍耍嘴皮子,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而其窜访台湾所导致的一切严重后果,均要由台湾民众照单全收。

 

佩洛西窜台后,大陆对台湾祭出经济制裁措施,包括暂停台湾地区柑橘类水果和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并暂停天然砂对台出口。台湾有多少普通民众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台湾经济也要为此受到多少损失和影响。有台湾民众就直言,“(佩洛西窜台)把台湾拉到战争边缘,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

 

除了经济上的影响,对台湾更大的震动是大陆军演的强大震慑力。连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岛周边开展大规模海空联合军演和实弹射击,使岛内“台独”势力受到极大威慑。特别是人民解放军海空军封控行动,飞行员甚至达到了“目视距离”可见台湾的近距离程度,对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形成强大威慑。

 

而美国口口声声说“与台湾站在一起”,他们纵容“台独”势力滋事挑衅,拱火浇油,不断制造两岸之间的对立、对抗,在国际上不断发表各种所谓“声明”,不顾事实真相,颠倒是非黑白,无所不用其极地抹黑中国大陆,拉帮结伙围堵和遏制中国大陆,而一到解放军在台岛周边开展军事演训的时刻,美日等反华势力却纷纷躲在一边“自保”看热闹,美国“里根号”航母并没有如岛内“台独”势力所期待的“驰援”台湾,而是向远离台海的方向撤退。由此一点即可看出,在台海危机的关键时刻,美国人想的是如何保全自身的利益,他们只想着如何在台海地区“拱火”,却从来不想如何“灭火”,美国既不可能为“台独”冒风险,更不可能为“台独”当炮灰,这难道还不清楚吗?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是两岸中国人的家里事,根本不容外部势力说三道四,更不容外部势力插手干涉。说到底,台湾的安全与发展,台湾民众的利益与福祉系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重要政治基础就是“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是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还是那句话,“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美国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和所谓的“对台六项保证”等等对台湾而言根本就是口惠而实不至,完全是虚假的、靠不住的。

 

台湾的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系于民族复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

 

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解决台湾问题的时与势始终在推进祖国统一的力量这边。大陆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前景,同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广大台湾同胞要深刻认识到统一是福、“台独”是祸,推动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台独”分裂势力为了一党一己之私,不顾国家利益与民族大义,逆时代潮流而动,注定将自取灭亡。台湾同胞理应顺应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为推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文清 特约评论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