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民进党“执政危机”之三:糟糕的“两岸答卷”

编辑:左妍冰|2021-08-09 16:42:12|来源:中国台湾网

今天的民进党当局对于两岸关系的想象,固然从未真正在法理上突破“一个中国”框架(不是不愿,实乃不能),但总是在话语逻辑的内里,或明或暗地将之表述为“冷战的延续”“两个世界的对决”。对于两岸关系而言,这是“最标准”的“错误答案”。  

 

民进党当局的“世界地位想象”,从来不是如“台独”构想的所谓“从世界走向台湾”,而是“从美国的需要定位自己的角色”,并用话语巧妙地将“两岸关系”的僵局转化为“团结的民主同盟”对“孤立的极权主义”的“抵抗”所致。至于台湾是“自由世界”战略前沿的陈词滥调,实际上就是让台湾(台湾人民)充当所谓“第一世界向第三世界”投放力量的基地(一线炮灰)。近些年来,民进党当局又充当了美国向东亚地区输出所谓“颜色革命”和“民主化浪潮”的“模板角色”,使得两岸关系在民进党执政时期,除了实质的武装对峙色彩之外,又抹上了“文化战争”的涂装。对于两岸关系而言,这是“最糟糕”的“考试(博弈)现场”。

 

当然对于这些事实,蔡英文是不会承认的。民进党当局更是将自身视为一个自觉而非“被自觉”地充当“意识形态打手”的角色。故而台湾对大陆的官方表态,总是呈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我方占据道义高地”“我有后台”“台独即民主,民主就无罪”的“傲慢与自信”,当然内里还是无法掩饰和克服因“背叛中华民族”所致的内心空虚,以及源于对大陆实力上升和统一意志坚定的恐惧。对于两岸关系而言,主动权和主导权始终在大陆和支持统一的力量一边,是各方要想答对“两岸考卷”的第一前提。

 

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在措辞上可以说是“文字游戏”的巅峰,但在效果上则只能说是“自说自话、自打自脸”的闹剧。各种所谓“向对岸喊话”,充满着语词上的“克制审慎”与立场上的“肆无忌惮”:“克制审慎”是因为必须要回答大陆提出的卷子,不给各方一个交代是不能过关的;而“肆无忌惮”则是说民进党早就准备先把题目改了,再把自己想要的答案填上去。这样既答了卷子,还希望大陆能哑巴吃黄连,接受民进党当局还在表面上给大陆保留的“面子”。

 

需要“补考”的民进党当局并未吸取教训,加强业务学习,反倒是跑到另一个场地,即美国政府开办的“美台关系训练班”,并且在美国人开设的“两岸关系”考场上,答了美国人出的卷子。美国人表示满意,因此给出了“A++”的“高光”成绩,心里说道:从没见过这么有觉悟的“棋子”,不仅“自带干粮”,还时不时地“奉送”“亲美卖台”“花式谋独”的大礼包,实在是妙不可言!于是,“美台关系”的“蜜月时光”开始了,两岸关系的“小冰河期”再度降临。

 

民进党当局对美国配合得很嗨,自己以为找对了试题,更选对了答案,大陆的卷子自然就被视为可有可无的空气。但“两岸”的“考卷”就在那里,不答就出不了考场,就是把美国给台湾的卷子交了,也无济于事。

 

两岸关系就在那里,对于中国大陆而言,面对的试卷是历史已经出好的,那就是如何实现国家的终极统一;对于台湾当局而言,面对的试卷也不是大陆单方面给出的,而是两岸关系的客观现实所要求的。试题改不了,答案也是唯一的,这才是解出两岸关系这个科目的“唯一正确姿势”。

 

民进党总觉得“台独”才是自己的毕业论文,那显然是选错了科目,进错了考场。对于两岸关系这科“考卷”,答案就在那里。民进党当局就不要想着还有其他走出考场的方式,违反了考场规则(中华民族的整体意志),就无法避免“挂科”,难以“毕业”的命运。

 

历史可以给人犯错的机会,但不会给“犯大错”的机会。良药苦口,好自为之。(作者:王丰收 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