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鼓噪华航改名?不如“陈时中”也改叫“陈时台”好了!
逢“中”必反,去“中”成瘾。“台独”分裂势力唯恐天下不乱,又开始在“去中国化”上搞阴谋。日前,台湾立法机构临时会凭借民进党团人数优势,表决通过所谓“护照与华航正名公决案”。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民进党团提案妄称,台“护照”封面的“ CHINA”会造成他国无法清楚辨识,被误认为来自“中国”;另外,台湾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S)与中国大陆的中国国际航空(AIR CHINA)屡屡被混淆,应该改名以提高辨识度。
华航企业工会理事长刘惠宗此前曾直言,“改名议题是华航员工心中永远的痛”。刘惠宗表示,这块招牌是10万华航人60年的尊严与回忆,“为了政治因素改名,员工们不能接受!外面一群不相干的人要公司改招牌,还要自己出钱,实在没道理。”
国民党党团则痛批说,旅行证件、华航更名是行政权范围,行政部门本就可以更名作业,无需由台立法机构决议通过,显见民进党只是为政治利益作秀,国民党党团因此拒绝进场背书,以全员不出席、不参与表决的方式表达抗议。
有台媒直问,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航空业都面临经营困境,不乏海外知名航空公司倒闭。这时还搞更名,这到底是帮华航,还是坑华航?据保守估计,华航更名至少要花费10亿元新台币的成本,改名涉及合约修改、航权重签、变更销售系统、申请换发各项证照、更换机身涂装等诸多项目,哪一项都花费不菲,还不算因营运受到影响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有台湾学者坦言,花钱还是小事,最难的还是航权问题,改名后甚至可能失去两岸航线,而这部分约占华航营收的25%,民进党当局小心得不偿失。
民进党当局不去关心岛内航空业需求与发展,反而在“名称”问题上作文章,其目的无外乎要将一切政治化,把“去中国化”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某些“台独”分裂势力长期以来已将“去中国化”议题炒作获取政治利益当成他们处心积虑的焦点。台立法机构负责人游锡堃日前曾提议将“中医、中药”改成“台医、台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曾表示,台湾中华职业棒球赛英文名字已让外媒误解为“中国”,这个名称应该改得让全世界看到“台湾与中国不一样”。
民进党当局热衷于“去中国化”,竭力人为切割台湾与大陆的任何关联,本质是“渐进式台独”路线的阴谋在作祟。民进党当局非常清楚两岸关系红线在哪里,不敢采取激进的“法理台独”方式,所以总是采取“切香肠”的方式偷偷摸摸地在“台独”路上前进一点儿、再前进一点儿,试图从民意氛围、行政事务、两岸往来等各方面离大陆远一点儿、再远一点儿,弱化中国概念、突出台湾属性,最终达成“台独”目的。这种柔性“渐进式台独”路线,其方式更加隐秘,也更值得警惕。
针对民进党当局再度操弄“去中国化”,台湾《中国时报》指出,民进党嘴巴喊“反中”,但是对大陆经济依赖度不减反增,反倒是一直喊得很大声的“新南向”政策面临挫败。其实民众都有共识,希望两岸能够和平、双赢,“去中国化”操作过头,对两岸关系肯定没有好处。
不少台湾网友对民进党当局的“去中”操作非常反感,“为何不上下团结一心抗疫为先呢?这个时候还搞一些有的没的”,“‘民主诈骗党’就喜欢用改名字转移无能的焦点”。还有网友讥讽道,麻将牌里的“中”是否也要改掉;“台中市”怕是要征询最佳改名;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人陈时中最好改名叫“陈时台”......
岛内一小撮“台独”政党和团体近来不断鼓噪所谓“修宪”、“正名”,终究是自欺欺人、一败涂地的闹剧。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斥其利令智昏,借机生事,企图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边缘,把台湾同胞推向灾难深渊。同时,我们也正告这些“台独”分子必须悬崖勒马,胆敢以身试法,必遭严惩。(作者 左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