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在京台胞谈惠台“26条措施”:礼包更大,更实在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马晓叶)“26条措施这个大礼包涵盖方方面面,细致入微,比如在福建,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打电话就可以享受资费优惠等等,那种获得感非常强烈,我们要向岛内更多的乡亲介绍,让大家知晓这个很实在的惠台政策。”11月8日下午,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在京常住台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台湾建设协会秘书长、在京台湾妇女会会长冯凯瑜的这番话,获得在场嘉宾的认可和掌声。

图片默认标题

台湾建设协会秘书长、在京台湾妇女会会长冯凯瑜

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引起两岸同胞的热烈讨论。8日下午,20名来自多个行业的在京常住台胞代表围在一起,畅谈各自对“26条措施”的感受。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6条

北京首钢集团创业公社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总经理、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执行长郑博宇说,“26条措施”比去年颁布的“31条措施”涉及领域更广,也更“实”,这个“实”字贯穿在其中,体现出了实在的实,实用的实,实际的实,还有就是符合现况的实。另外就是“26条措施”更贴合热点,比如台企可以同等参与5G、民航等领域的投资建设等,这对广大台资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商机。

图片默认标题

北京首钢集团创业公社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总经理、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执行长郑博宇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台湾青年陈文成说自己对公派留学这方面的政策特别有感。他说,“因为当年我在北京体育大学念研究生的时候,当时有跟学校提出申请想出国。但当时条件不允许,这下好了。今年刚出台的26条里面有特别提到了所有台生都可以享受跟大陆同学一样,可以出国去留学的机会。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因为我们也希望有机会走出去,从大陆走向世界。”

图片默认标题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台湾青年陈文成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秘书长李弘崑说,“惠台大礼包为我们广大台胞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其中讲到台湾的人才能够在大陆这边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发展,我觉得这给台湾青年提供了很大的平台,这样更能够吸引台湾这方面的人才到大陆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秘书长李弘崑

谢郁:“26条” 催生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动能

2019-11-11

谢郁:“26条” 催生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华夏经纬网 邱梦颖 摄)

 

11月9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当前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前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围绕“融合发展夯实基础,两岸关系行稳致远”发表主题演讲。

 

谢郁表示,今年对于两岸关系来说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年份,给它概括是两岸关系属于新旧矛盾叠加,内外挑战并存,敏感期、调整期和风险期“三期叠加”的状态。在中美博弈的国际大背景下,台湾选举面临政党格局是否重组的关键期,台湾岛内执政当局为拼选举,狂打“反中牌”,使得两岸关系非常敏感。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1月4日,大陆推出了26条惠台措施(以下简称为“26条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表明了大陆在面对内外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坚持“以我为主”,主动出击,引领和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方向,表明了大陆现在正有序地推进“反独促统”并举战略,推动国家统一进程。

 

第一,“26条措施”的提出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对台重要讲话精神的落实。习总书记提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继“大三通”后,提出了沿海局部地区的“小三通”,进一步深化两岸的“新四通”,以及对两岸同胞同等待遇提出同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三化”等政策方向性的理念。“26条”是大陆从和平统一的长远目标和方向来着眼,从两岸关系行稳致远角度来考虑,推出的全面落实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和深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二,“26条措施”是继“31条”和“对港澳台同胞发放居住证”之后,“同等待遇体系”又一次的新落实。同等待遇的政策体系是配套的,是循序渐进和不断推出的。刚好在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推出,展现了大陆把同等待遇政策和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思路超越了岛内蓝绿政党板块此消彼涨的格局。表明无论台湾岛内政局如何变化,无论蓝绿会否发生交替,大陆在两岸关系始终占据主导权,在两岸关系和平统一发展上主动发挥引领作用。无论明年台湾选举结论如何,大陆将继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这是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工作。无论统一前,还是统一后,“两岸社会一体化”是必须的。

 

第三,当下推出“26条措施”是对台湾民进党当局今年以来所谓“国安五法”等一系列的修“法”的反制。“26条措施”前13条鼓励和优惠台企参与大陆循环经济新能源、高科技,包括5G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后13条对台湾同胞在大陆购房、教育、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便捷化、普惠化。相较于台湾蔡英文当局的恶向修“法”,大陆对台湾同胞的惠及,可以看出谁真正照顾两岸同胞的福祉,谁真心着眼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反衬出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执政”以来拼经济无方、顾民众无心。台湾当局一系列的修“法”, 特别是“国安五法”修订,完全把大陆当敌对看待,从短期来看是为了骗取选举利益,长期而言是为了合理“去中国化”,实现“法理台独”。

 

第四,大陆一系列惠台政策的推出顺应两岸发展大势,照顾了台企台胞的利益,保证了两岸民众对正常交流的需求,在现实中能不断地培育和催生新的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动能。回顾两岸30多年总结得出的规律是,两岸交流不可阻,两岸民众福利不可损,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逆转。华夏经纬网11月9日讯(邱梦颖 报道)

展开全文

台胞来稿:用感恩的心看待“26条措施”

2019-11-08

这两天打开朋友圈,所有台湾同胞都在热议的莫过于11月4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这也是自去年“31条措施”、台湾居民居住证的推出到102个省市区推出“同等待遇措施”以来的更“进一步”,这个“进一步”是大陆对于台湾同胞落实同等待遇说到做到、让台湾同胞在大陆打拼奋斗无后顾之忧的承诺。因此,作为一名台湾同胞,除了感动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用一颗感恩的心谢谢祖国大陆。

 

首先,台湾同胞你我都要用一颗感恩的心谢谢祖国大陆,因为这“26条”措施当中的“进一步”在即将步入初冬的季节里,捎上一股“暖洋洋”的温暖。“两岸一家亲”理念不仅说到做到,这个“进一步”更是加深了两岸同胞间的心灵契合。其实在过去30多年来,大陆各地涉台部门从中央到地方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台湾同胞,许多涉台工作人员甚至24小时手机待命,凡是台湾同胞有事情需要帮忙都必定在第一时间处理帮忙,笔者举一个最实际的例子,就是有几名台湾乡亲来到辽宁抚顺市要开银行账户和手机卡,当地台办派员专人协助办理,并与银行和中国移动协调服务到家一次解决。如此的用心服务再看到“进一步”的“26条措施”,我们台湾同胞都是用着一颗感恩的心乐观其成看待此政策。

 

其次,作为台湾同胞的我们,要看到大陆对台湾同胞说到做到的一致性,因为大陆是真心实意的照顾广大台湾同胞。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过去2008年至2016年这年间台当局因为和大陆有制度性协商机制,往返两岸的台湾同胞都看到两岸政策延续性和一致性的重要,但无奈的是台当局每四年的选举只要是政党轮替,台当局的两岸政策往往都会将造福台湾同胞的事情推翻搞砸,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就是如此,甚至恫吓台湾同胞自己人,厦门市台籍社区主任助理被民进党当局开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原本这利于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在大陆贡献所学的好事却被民进党当局污名化,恫吓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追寻自己的中国梦。反观大陆过去这三十多年来,不断推出各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并且是真正的百分之百说到做到,相信台湾同胞的眼睛是雪亮的,两岸之间谁对台湾同胞最好,当然就是祖国大陆了。

 

如今再看到岛内民进党当局对“26条措施”做出的回应和污名化,就知道谁的气度更大、谁对台湾同胞最好,身为台湾同胞来到祖国大陆发展做追梦人,家乡人不说句祝福话就算了,还对这群在大陆追梦的台湾同胞说三道四,特别是看到一个是真心实意的祖国大陆用心在照顾我们,却被子虚乌有的指控污名化,看得只有心寒和痛心。因此最后我还是要说,台湾同胞来到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用颗感恩的心谢谢祖国大陆,用感恩的心看待“26条措施”。(作者:罗鼎钧,沈阳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展开全文

黄智贤:民进党当局攻击“26条措施”暴露其“阴暗”“包藏祸心”

2019-11-08

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称“26条措施”)。这26条措施包括,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13条措施,内含台企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的政策;另外13条则面向台湾同胞,为台胞提供从领事保护到购房资格、分类招考等方面的更多便利和支持。

 

对于“26条措施”的出台,国台办发言人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回应台胞诉求,使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希望他们发展得更好、获得更大利益。

 

这并非大陆首次向台湾企业和台湾民众释放“惠民大礼包”。去年2月28日,大陆曾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称“31条措施”)。随后,各省市亦相继加码,纷纷推出“惠台55条”等措施。

 

相较于“31条措施”,“26条措施”的名称虽只多了“进一步”三个字,含金量却不可同日而语。就有台媒指出,“26条措施”比“31条措施”更为具体与明确,对台企、台胞实施同等待遇的规定更加细致具体,也更务实与更具操作性。具体而言,“31条措施”以宏观大方向性政策为主,“26条措施”则具体到各领域。如,台企可参与大陆5G技术研发;在大陆学校的台籍教师、台生可持台胞居住证申请公派留学;台胞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各种体育联赛;台胞可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等。

 

对于“26条措施”的出台,无论是台湾企业界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是一片叫好之声。不过,就在岛内民众和台商为“26条措施”感到欢欣鼓舞时,民进党当局却“如临大敌”。面对大陆方面向台湾民众释放出的“惠民大礼包”,民进党当局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进行诋毁抹黑。陆委会不仅在第一时间指责大陆的“26条措施”是“名为惠台,实则利中”,还诬赖大陆此举是意图分化台湾内部,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台当局的反应)进一步暴露了他们与广大台湾同胞利益为敌的阴暗心理。民进党当局对岛内民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除了造谣抹黑,就是恐吓惩罚,不断为台湾同胞获得利益福祉设置障碍,处处坏台湾同胞的好事。陆委会的言论毫不奇怪。可以想象,我们越是为台湾同胞的利益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他们就越会跳得更高。在他们心目中,只有一党之私的政治操弄,毫无民众利益福祉。

 

台湾政论节目主持人黄智贤在接受采访时则认为,民进党当局的反应,不仅“阴暗”,而且“包藏祸心”。“蔡英文执政三年多时间以来,推出一系列恶法,要把人民炮制成所谓的‘中共代理人’,对民众实行绿色恐怖执政。相较而言,大陆却推出面向台商和台胞的进一步优惠措施”,黄智贤认为,当蔡英文当局用渲染“抹红”恐吓台湾民众,大陆则端出“政策牛肉”照顾台湾民众。这场“爱台湾”比赛,民进党如再不改变路线,必定出局。

 

黄智贤认为,从民进党的强烈反应来看,大陆的做法确实踩到了民进党当局的痛处。可以想象,大陆越是为台湾同胞的利益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他们就越会跳得更高。民进党的“两岸对抗政策”如果再不“发夹弯”,“下架民进党”终会成全台最大党。

 

“台湾的未来在大陆。”黄智贤指出,大陆通过出台政策让台湾民众逐步在大陆享受平等待遇,使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这是台湾人渴望已久的机会,民进党根本阻挡不了”,黄智贤认为,民进党当局阻挡不了“31条措施”,也同样阻挡不了“26条措施”——事实上,一年多前,大陆公布“31条措施”时,陆委会和民进党当局就已经百般诋毁。不过,事实却是,“31条措施”获得广大台胞的热烈欢迎,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因之受益。

 

“26条措施”的出台表明,大陆不再管民进党当局耍什么伎俩,而是直接把台湾民众真心当成同胞对待,而是直接服务于台湾人民,让民众有感。黄智贤认为,真心会换来民心。这样做,值得鼓掌。

展开全文

“26条措施”为台企台胞落实同等待遇再添虎翼

2019-11-08

11月4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0个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这是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26条措施”是对去年发布实施的“31条措施”的进一步深化扩大, 一脉相承。

 

两次措施的发布宗旨,都是为了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本质都是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

 

“26条措施”将进一步帮助台资企业加快科技创新,降低综合成本,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并继续为台湾同胞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打造更好环境,提供更优条件,促进融合发展,保护合法权益。

 

“26条措施”的出台完全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潮流,贴合广大台胞台企在大陆生活发展的实际需求。

 

从两岸市场发展角度看,大陆信息通信市场规模庞大,5G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陆积极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为有关产业发展提供难得发展机遇,大陆各级政府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形成巨大的循环经济产业市场,等等。这一系列积极变化,将为广大台企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26条措施”在这些方面都为台企提供了同等待遇,让台企能够参与到这些产业、市场的建设发展中来,既推动大陆市场稳健前行,也让台企顺势而上,做大做强。

 

从两岸同胞交流合作角度看,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互亲互爱的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就应该逐步实现相同的对待。所以大陆方面逐步推动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只要大陆同胞能够享有的待遇,台湾同胞一样可以享有。比如台湾同胞十分关心的在大陆购房的问题,参与大陆各类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参与评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参与在大陆高校、科研机构、公立医院、高科技企业的相应系列、级别职称评审,等等。“26条措施”都做出了积极回应,制定了明确规则,为台胞打开了大门。

 

民进党当局抹黑攻击、诬蔑诋毁“26条措施”与台胞台企欢欣鼓舞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暴露了他们与广大台湾同胞利益为敌的阴暗心理。

 

事实已经证明,去年发布实施的“31条措施”获得了广大台胞的热烈欢迎,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因之受益。如今大陆方面持续推出“26条”惠台利民措施,进一步回应了台胞诉求,使他们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获得更多利益。

 

令人费解的是,民进党当局对此不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反而造谣抹黑,甚至处处为台湾同胞获得利益福祉设置障碍。这只能说明,民进党当局看不得大陆为台湾同胞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过他们眼中从来都只有一党之私,如此不顾台湾民众利益福祉,倒也不在意料之外了。(本文作者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展开全文

怎么看“26条措施”?台湾民众接受外媒街采:我们应该感谢,不要有仇恨心理

2019-11-08

怎么看“26条措施”?台湾民众接受外媒街采:我们应该感谢,不要有仇恨心理

怎么看“26条措施”?台湾民众接受外媒街采:我们应该感谢,不要有仇恨心理

 

▲外媒街头采访台湾民众截图

 

据环球网报道 大陆公布“26条措施”,台湾民众怎么看?11月5日,有德媒在台北车站随机采访了6个人。

 

面对“德国之声”记者提问“有机会,你会愿意去大陆吗?”第一位年轻女性受访者斩钉截铁地表示:“会!因为在那边的发展机会比较大。”随后一位男性受访者表示,曾经有相关单位组织博士人才交流,自己那时曾报名参加。他说,读完博士(在台湾)的就业市场并不好,大陆的确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但因为家人都在这边(指台湾),(所以自己)还是留在了台湾。此外,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对此“不清楚”。

 

有受访者认为,(“26条措施”)“对一部分人应该算是有用”。另有受访者则认为,大陆释放的这个善意“很好”,就要看台湾用什么角度去看待它。“如果角度不对,确切地说很多人就不想要;如果角度对了,和则共利,分则两害。”他表示,“我是正面看待的”。

 

还有受访者认为,“别人(指大陆)愿意宽怀大度地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不要有仇恨的心理”。

 

大陆在出台“26条措施”后,蔡英文、民进党当局近日声称,这是“逼迫”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台湾方案”。11月7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对此应询表示,继“31条措施”之后,11月4日大陆又推出“26条”惠台利民措施,是我们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又一具体体现。我们持续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受到广大台胞台企广泛欢迎。

 

马晓光说,民进党当局刻意混淆视听,欺骗民众,进一步暴露了他们心中只有政党私利,完全不把台湾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的险恶用心是不会得逞的。

展开全文

诚意十足,干货满满 台湾舆论热议“二十六条措施”

2019-11-07

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消息传到台湾,受到岛内各界高度关注。岛内舆论普遍认为,“26条措施”诚意十足、干货满满,体现了大陆坚持和平统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一贯主张。

 

5日,台湾多家报纸都在头版头条聚焦“26条措施”,全方位介绍并解读相关政策条款。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指出,这是大陆在去年“31条措施”基础上给台企台胞的更多优惠,为台湾同胞在海外提供领事保护方面的帮助、支持台企参与大陆5G网络建设等都是亮点利多,有望带动新一轮的台商西进热潮。

 

台湾《中国时报》的一篇报道称,台商若能深度参与大陆5G研发与建设,不仅能够打开广阔的大陆内需市场,更能从欧洲市场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无限商机。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26条措施”中企业、民生各占一半,表示不只是服务台湾企业,更是要直接让民众有感,致力于让台胞优先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

 

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表示,两岸深化交流,可以产生互利共赢的效果。大陆这次的政策措施更为精准,也持续解决了台胞在生活便利上的一些问题,台企待遇正向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的方向靠拢,这种诚意带来的正能量会逐渐显现出来。

 

“欢迎台湾运动员来大陆参加全国性体育比赛和职业联赛”“积极为台湾运动员、教练员、专业人员来大陆考察、训练、参赛、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条件”“台湾运动员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足球、篮球、乒乓球、围棋等职业联赛”等,在“26条措施”中有关体育方面的措施,引起了台湾海峡友谊教育文化体育交流协会负责人刘文宗的关注。他表示,新措施为两岸体育交流合作开启了一扇新窗,未来他们会组织台湾体育业者,尤其是青少年选手到大陆交流切磋,这将有助于增进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两岸青少年体育事业共同进步。

 

台湾农会总干事张永成表示,过去20年很多人赴大陆发展农业,种植茶叶、芒果、咖啡、蔬菜等作物,不少人都做得有声有色。他举例说,在台要取得大面积种植土地很困难,去大陆要获300到500亩土地种植相对简单,因此对台湾农民很有吸引力。

 

在“26条措施”中,共有4条与在大陆的台师、台生权益有关,包括申请公派留学资格等。对此,嘉义大学教授吴昆财说,这是对台师和台生群体的“德政”,会非常有吸引力,预期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才登陆发展。

 

“26条措施”提出,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台湾《中国时报》认为,这一举措将过去零星式、个案式的措施制度化,是最能彰显“两岸一家亲”的政策,让台胞对中国人身份产生骄傲感。

展开全文

蔡当局诋毁抹黑“26条措施”,暴露阴暗心理

2019-11-06

蔡当局诋毁抹黑“26条措施”,暴露阴暗心理

 

图片来源:台媒

 

2019年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这“26条措施”“含金量大”、“含情深”,是送给台胞的一个“大礼包”,将会进一步助推台企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将会带给台胞更多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

 

仔细看内容,这“26条措施”包括为台湾企业和台湾同胞提供等待遇的措施各13条,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包括台企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等投资;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涵盖为台胞在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它与“31条措施”一脉相承,是“31条措施”的“加强版”或“深化版”,反映了大陆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坚持对台胞一视同仁的态度,体现了大陆落实台湾同胞跟大陆同胞同等待遇、为台胞谋利造福的诚意和善意及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展现了大陆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的坚定决心。

 

这些惠台措施立即受到岛内高度肯定和普遍欢迎。国民党4月发表声明称,只要有助于提升人民福祉、企业权益,且不影响台湾安全的两岸政策,社会各界都会表示欢迎。国民党2020大选参选人韩国瑜竞选办公室4日称,大陆是台湾重要出口市场,大陆营造对台商有利的经营环境,乐观其成。4日,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致词时强调,我们要积极鼓励台商合作,带动台商新一波投资热潮,引导台商扎根。大陆2018年提出“31条措施”获得台商普遍认同,很高兴又听到“26条措施”的出台,希望大陆方面能够持续充实内容、深化落实执行、加大支持力道。大陆刚出台的“26条措施”一定会带来很大助益,值得我们报以高期待。

 

然而,民进党当局出于打“主权牌”、“抗中牌”,煽动民粹牟取利益的考量,依然像对待去年大陆推出“31条措施”一样,抱持“为反对而反对”的态度,第一时间作出的反应都是负面的指责、抨击,没有半句好话,只有一味诋毁抹黑。台湾蔡英文办公室发言人4日称:“‘26条措施’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大陆意图以此框架台湾,是分化台湾社会、扰乱台湾人心、干预台湾民主选举进行的政治手段。”台湾“陆委会”竟然发表声明称:“大陆意图分化台湾内部,更证明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

 

对于台湾蔡英文当局迫不及待的诋毁抹黑,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4日表示,两岸同胞是亲望亲好的一家人。民之所欲,政之所向,只要是对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马晓光说,我们持续推出的“26条”惠台利民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回应台胞诉求,使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希望他们发展得更好、获得更大利益。与之相反,民进党当局对民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除了造谣抹黑,就是恐吓惩罚,不断为台湾同胞获得利益福祉设置障碍,处处坏台胞同胞的好事。这进一步暴露了他们与广大台湾同胞利益为敌的阴暗心理。

 

蔡当局对“26条”惠台利民措施刻意诋毁抹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凭空想像、主观臆断的昧于事实的过度解读,将大陆纯粹是惠台利民的措施,作出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行动方案”、“分化台湾内部、介入台湾选举”等政治解读,反映其意识形态挂帅的不负责任态度;反映其对大陆对台湾释放诚意和善意,一概扣上“统战”、“分化”“莫须有”罪名的惯性思维;反映其持续打“抗中牌”、“反中牌”、“对立牌”,获得政治选举利益的顽固立场;反映其心目中只有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没有台湾同胞利益,极力干扰和阻碍台湾同胞从两岸交流中利用大陆市场和资源获得利益福祉的阴暗心理,违背台湾同胞希望两岸和平稳定、从两岸交流中获得最大利益福祉的主流民意。蔡当局如此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与台湾同胞利益为敌,为台湾同胞获得利益设置重重障碍,令人不满、反感、愤慨,必然遭到广大台湾同胞的谴责和唾弃!(中国台湾网网友:张良骅)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