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的眼泪换不回一滴水

台北故宫的眼泪换不回一滴水

 

选战正酣,台北故宫博物院却又一次成为话题中心,起因缘自从台北故宫博物院传出的一则消息:北部院区正馆拟于2020年闭馆整修3年,展品将改到南院展出。尽管,在各界舆论的强烈关注之下,台北故宫博物院马上在其官网发布了“正在评估,尚未定案”的回应,行政当局13日也表示,故宫整修期间,不会闭馆。有的媒体转圜称为“改口”。然,网路上的质疑之声仍然不绝于耳。因为,不闭馆不等于不迁馆藏,南院展出不等于还叫故宫藏品。

 

无论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回应,还是行政当局的公开发布,都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没有真正解决人们关注问题的关键点,那就是文物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以及民进党当局那无法掩饰的觊觎之心。平心而论,博物馆进行扩建整修并不是一件稀罕事,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有相应的计划和行为,为什么独独台湾的民进党当局主持下的改造工程会引起那么强烈的关注与反弹呢?

 

是因为全面闭馆少见?客流量损失太大?三年时间太长?还是夹杂选举考量的动作太政治化?尽管以上理由皆存在,但熟悉内情的人却认为,这并不是一个还没有定案的计划,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针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改头换面的“肢解”运动,且早已启动。

 

据现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陈其南披露的“三阶段完成故宫转型目标”的方案,第一阶段就是“以扶植南院的国际化为目标,完成北院展出内容无缝接轨全数南移的作业”,“安排”故宫原有外国访客全数转向南院,快速提升南院的“国际级”博物馆地位;第二阶段,拟在中部地区寻找合适地点,永久性移置故宫最经典文物中的70%,将国际游客“诱导”至此新馆;第三阶段,把北院定位为“东方图书馆”。陈其南不讳言,准备启动“组织法”修订,调整故宫博物院的名称,“拆解故宫中华文物的局限性”,要让人们从各分馆的展示中认识“多元性亚洲东方文明”。

 

这一切,脉络已现,无论其细节如何调整,时间如何安排,名目为何,但只要是民进党当政,意识形态至上,那就方向抵定。很清晰的一点就是借“国际化”抹去故宫藏品的中国属性,就像2007年民进党删除“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修正案中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的字样一样,就像陈院长声称的不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怎么来到台湾的一样,就曾以“东亚”名词取代中国清朝藏品特展一样。请问,如果仅仅是文物范畴的移转维护,用得着如此大费周章吗?

 

可叹这几十万件中国历朝历代的文物典藏精品、这凝聚着浩浩中华文明精萃的艺术珍品,经受了时光岁月的淘洗风蚀,躲过了烽火硝烟中的离乱,来到了这里,以居于台湾第一的每年平均四五百万人入馆的观光产业价值奉献给这块土地的人民,更以它璀璨的艺术光芒将台湾这座岛屿和大陆母体一起推向了世界文明的闪亮处。几十年来,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展品一次次地外出巡展,惊艳八方,收获丰硕,最终竟然在民进党当局的当政者手中,落得个不知所自、分崩离析的下场,连一块容得下它完整立身的地方都得不到。何其可悲!

 

有人问,一切还未发生,是否有点杞人忧天?不!这不是危言耸听,同样汇集着众多中华宝藏的台北“国家历史博物馆”已经在世人不曾警觉的闭馆时分被拆解了,出自一个宫殿里的宝物被分别送到了三个地方。那些故宫宝藏的守护者、研究者,他们深知那每一件文物里蕴藏的灵魂和呼吸,而现在,他们一位位正在离开。许多人面临着生计的压力、面对着贪婪的进逼,早已感知了浩劫的到来,却无力阻止屠刀的落下,不得不以离职保持着对那些历史与先贤的敬意,而在那些别有居心的人眼里,那些文物算什么呢?恐怕只具有和金银珠宝般的财富价值罢了,这也正是人们担心:失去了对它们历史传承的敬意,谁敢保证他们不会上下其手、为所欲为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何辜?台北故宫博物院芸芸典藏何辜?在民进党当局“转型正义”的浪潮之下,借改革之名而行“去中国化”之实的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得太多太多,他们刻意要人们忘却的恐怕是那些具有中华文明的符号给人们带来的所有美好记忆吧。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他的《巴黎圣母院》中第6卷讲述了一个“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的故事,说的是,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送水给受到笞刑的丑陋敲钟人伽西莫多,他希望以他的眼泪交换那珍贵的水以表达他的情感。而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眼泪能换回一滴水吗?海峡之声网评(作者景艳)